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夏军 《钓鱼》2006,(22):38-39
拉砣钓法实际上就是海竿钓法。因为它使用的钩组、铅坠、钓饵,完全是海竿的操作程序,唯一的不同就是不使用竿。随着钓鱼活动的普及,使用这种钓法的钓友越来越多,拉砣钓以其投资少、简  相似文献   

2.
李哲 《钓鱼》2004,(12):34-34
使用抛竿钓鱼有很多优点,但在鱼咬钩的反应速度上,却不如手竿反应的灵敏、快捷。原因是,抛竿钓鱼是一种迟钝的钓法,须在鱼中钩之后才有信号。而手竿则是在鱼开始咬钩,就可以通过鱼漂反应出来。如何将手竿与抛竿的优势结合起来。很多钓鱼人经过长期的努力实践,研究出许多的钓法。抛竿加漂钓法。就是行之有效方法之一,它不仅提高了钓组的灵敏度,还丰富了抛竿的钓法。  相似文献   

3.
李昊 《钓鱼》2007,(3S):36-36
使用抛竿钓鱼有很多优点,但在鱼咬钩的反应速度上,却不如手竿反应灵敏、快捷,原因是抛竿钓鱼是一种迟钝的钓法,须在鱼中钩之后,才有信号出现。而手竿则是从有鱼咬钩开始,就可以通过浮漂反应出来。如何将手竿与抛竿的优势结合起来,道行较深的钓鱼人经过长期实践,研究出许多方法,抛竿加漂钓法便是其中之一。抛竿加漂不仅提高了钓组的灵敏度,还丰富了抛竿的钓法。  相似文献   

4.
李哲 《钓鱼》2004,(13):36-36
提及抛竿钓鱼就不能不说炸弹钩。抛竿使用炸弹钩钓这是抛竿钓鱼的最基本方法,也是主流钓法,相信所有喜欢使用抛竿钓鱼的钓友,初学抛竿时都是因为看中抛竿钓得多钓得大,很少有人是从串钩开始抛竿钓的。当然,这也有例外,不过可以肯定地讲,抛竿最有诱惑和最具影响力的,就是炸弹钩团饵钓法。特别是钓大鱼,  相似文献   

5.
张侠武 《钓鱼》2005,(3):54-54
有不少钓友认为鱼线轮的轻重,可以忽略不计,原因是抛竿钓鱼不像使用矶钓竿那样在整个钓鱼的过程中都需要端着。这种说法看似有道理,但笔者却不敢苟同。因为钓鱼活动中,还需要有一个遛鱼的过程,遛鱼时,钓组的重量还是存在的,只不过是喜悦之感大于体力的消耗,钓者不容易觉察而已,况且抛竿钓鱼主要是以大鱼为主,遛鱼的时间相对较长。钓鱼是一项有情趣的活动,过度的劳累必然会影响到钓者的情趣。虽然在垂钓过程中无法避免产生劳累,但人们可以通过配置好的钓组,减轻劳累的程度以获得更大的快乐。  相似文献   

6.
一鱼 《钓鱼》2004,(14)
人们钓鱼得知鱼已吞钩,大脑迅速决定扬竿中鱼,是怎样知道鱼已吃钩的呢?通常通过三种感觉,即视觉,眼睛观看;听觉,耳朵的功能;感觉,手握竿或线感受到的力度。视觉无疑是第一位的,尤其是手竿配浮标钓鱼,抛竿看竿尖的动态,拉砣钓看挂线竹片的扭动,这是人们钓鱼最常用最基本的用视觉的方法。然而,用听觉钓鱼也不少。夜钓用抛竿钓鱼,在竿梢挂上铃铛,在鱼稀少的水库、湖泊、大江边同时使用8~10支抛竿,眼睛哪里管得过来,只有在各抛竿梢挂只铃,哪只铃响了,走到哪根竿前准备扬竿;北方拉砣钓者也常有一人管几只拉砣钓组钓鱼的,也常用响铃。凭手的感觉钓鱼只在特殊情况下使用的。  相似文献   

7.
手线(拉砣)具有使用携带方便,手感强烈,经济实用等特点,至今仍为不少钓友所采用。其正确抛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哲 《钓鱼》2004,(13)
提及抛竿钓鱼就不能不说炸弹钩。抛竿使用炸弹钩钓这是抛竿钓鱼的最基本方法,也是主流钓法,相信所有喜欢使用抛竿钓鱼的钓友,初学抛竿时都是因为看中抛竿钓得多钓得大,很少有人是从串钩开始抛竿钓的。当然,这也有例外,不过可以肯定地讲,抛竿最有诱惑和最具影响力的,就是炸弹钩团饵钓法。特别是钓大鱼,它的成功率和可靠性是其它钓法所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的。炸弹钩团饵钓法,主要用于湖泊,水库等自然水域,它主钓的对象鱼很广,面很宽,通常用手竿可以钓取的鱼,只要钓点选择正确,用饵有针对性都可以钓上,它对水下的自然条件要求也不高,无论是水下淤…  相似文献   

9.
颜恒 《垂钓》2004,(5):30-31
钓鱼人选一个好钓点犹如战斗中选个好的伏击点。但有人对选个好钓点不以为然,认为抛竿往远处投就行了,有鱼咬无鱼咬全靠运气。至于在选好的点上做窝,更是许多钓友嫌麻烦的事,他们一到水边就迫不及待地拴竿挂饵抛投,生怕错过鱼咬的时间,然而经无数次实践证明,要想在抛竿钓中获得较  相似文献   

10.
赵巍 《钓鱼》2007,(8X):36-36
钓谚说的好:“钓鱼不钓草,等于瞎胡跑”,说明了钓鱼钓草的重要性,也说明了在水草丛中钓鱼的意义。但这句钓谚有它的针对性,适应条件和范围。不是任何时候,任何钓法都适合在水草丛中钓、鱼。许多钓友曾撰文探讨在水草中钓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亮 《垂钓》2002,2(10):61-62
手竿钓鲢已被一些钓友运用得驾轻就熟,动辄便是十几千克、几十千克的鱼获,使得一些不入此门的钓友,惊呼为“高手”,其实这里面的门道概括地说就是:“精选钓位,粗配钓组,香散用饵,因地施钓。”  相似文献   

12.
李宗民 《中国钓鱼》2005,(10):45-46
我也是一位抛竿钓鲶爱好者,在垂钓过程中,也常常为挂底断线丢钩而遗憾。《中国钓鱼》2005年第三期第26页解志耕钓友介绍的“海竿挂漂底钓鲶鱼”方法,笔者也曾尝试过,对文中一些观点有不同的认识,现提出几点与解志耕钓友商榷。  相似文献   

13.
张洪波 《钓鱼》2006,(24):34-34
三年多来,我在沂河各大沙塘钓鱼近百次,钓获多则几千克,十几千克,少则几尾,但几乎从没有空手而归,而今年11月的一天,六七人钓鱼唯我当了“空军”,我常以领先的钓技,如今马失前蹄,令我百思不得其解,钓友亦不相信,事后总结,十分感叹。11月19日,气温6~14℃小雨转阴,南风3级,因为在《钓鱼》杂志上曾经看过初冬雨钓的文章,决定出钓试试。  相似文献   

14.
郁文生 《钓鱼》2007,(10S):46-47
如今使用抛竿(亦称海竿)钓鱼正日渐增多,可遇到的问题不可小视,我在这里只是根据自己垂钓中所遇到和看到的一些问题综合谈几点个人看法,以便和钓友们切磋钓技,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疯钓鲫问答     
《钓鱼》2006,(4):62-62
自钓鱼王公司推出“疯钓鲫”以来,的。广大钓友使用后均取得了巨大的收获,反问:请将疯钓鲫与其它品牌的饵料响强烈,惊叹效果神奇。但也有部分钓友进行对比,以说明它的优势好吗?对此提出疑问,下面就结合普通钓友的实答:疯系列产品除具备其它台钓饵例来解释部分钓友的疑问。雾化快、手感好的基本要求外,还添加了问:我是一名从传统钓刚转向悬坠独特的诱鱼物质,具有诱鱼快、上钩率高钓的钓友,由许多钓友那里得知,他们用的特点。产品可搓可拉,不返潮。另外一般疯钓鲫在钓鱼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我想使用竞技饵时,像抓中药一样,这加一点,请问贵公司…  相似文献   

16.
李杭 《中国钓鱼》2006,(2):52-52
众所周知,爆炸钩是抛竿的常用钓组。长期以来钓鱼爱好者对其携带、使用、存放用过很多种的方法:有用纸包的、塑料袋装的、书本剪个孔装的等等,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但始终没有一个美观大方、安全实用的专门存放爆炸钩的器具。近期,由杭州金健钓具有限公司新出品了“炸弹宝盒”,它外观大方、使用简便、携带方便、价格实惠,适用于各种规格爆炸钩的存放。有8副装、12副装、16副装,采用上下双层组合,上盖采用特殊素材制造,颜色多样,坚固耐用,不易老化,非常适合使用抛竿的钓鱼爱好者,钓友们不妨试用一下。  相似文献   

17.
《钓鱼》2008,(20):71-71
赵锦波1977年出生,现年31岁,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人,职业汽车修理工,自幼与钓鱼结下了不解之缘,尽管工作很忙,但对钓鱼仍然痴心不改,平时最爱去水库驻钓,可以说白山市靖宇县周围的大大小小的钓场和水库几乎都被他钓遍了。经过十多年的磨炼,已经逐渐成长为一个在靖宇县乃至白山市都很有名气的休闲钓高手。无论是悬坠钓,还是抛竿钓他都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他的大部分时间就都用在了钓鱼上,不管是钓池塘,还是野钓自然水域,他总是积极的支持和倡导者,因此,有很多的钓友都乐意和他在一起钓鱼。  相似文献   

18.
史为林 《钓鱼》2009,(21):24-25
笔者出身于传统底坠钓法,悬坠钓盛行后也练习过悬坠钓。见不少钓友介绍边诱边钓技法,也随之跟风。特别是拉饵风靡以来,边诱边钓似乎已成众多钓友追求的时髦的钓法。有些钓友写文章说“边诱边钓”是把鱼“装到管子里来钓”,那岂不是一种绝好的钓法么?但根据笔者自己的实践和理论分析,多数情况下那只是钓者的一厢情愿,你不能“把鱼装到管子里”。如果说在竞技钓鱼或者为竞技钓鱼而练竿时采用边诱边钓技术,还有些道理,  相似文献   

19.
纪录台     
大部分钓鱼爱好者,都多多少少备有几根抛竿。因为抛竿钓鱼有轻松、休闲之快感,且一人可照看数根抛竿,面对宽广的河面,抛竿一抛,响铃一挂,万事俱全,只等鱼儿上钩,铃响起鱼。然而,抛竿钓法看似简单,如果细节方法操作不当,不仅钓不上鱼,而且还浪费鱼饵,劳而无功。笔者根  相似文献   

20.
陈钢 《钓鱼》2004,(16):25-25
用抛竿钓鱼有省力、打得远、实用,钓得大等诸多优点,但也有价位高,难修理、不便携带等缺点。对此,我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和探索,用自制软抛钓组(不使用钓竿抛投的钓组)在左杈湖钓鱼,常使我获得好的钓绩,钓获的都是500克以上的大鲤鱼,效果大大优于手竿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