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古代汉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古代汉语"是师范院校中文系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由于学科内容远离现实生活、艰深乏味,加之商品经济大潮、外语热、计算机热的强烈冲击,"古代汉语"越来越难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多年来,为了讲授好"古代汉语"课程,我们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改革,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教学与科研成果,初步完成了科学合理的高师"古代汉语"课程教学系统工程的构建.目前我们所承担的"古代汉语"课程,已被安徽省教育厅列为首批省级重点建设课程.  相似文献   

2.
现行的古代汉语教学遭到冷遇有诸多原因,如学科本身的原因,教学理念的原因等等.在新时代下要更新观念,以新的视觉重新审视<古代汉语>的丰富内涵,让<古代汉语>素质教育目标与小学素质教育目标接轨,让<古代汉语>素质目标与现代社会对中文人才的实际要求接轨.  相似文献   

3.
国学与古代汉语关系非同一般,古代汉语在传承文化方面责任、作用重大。在"国学热"的背景下,结合古代汉语教学现状,应以汉语的人文性特点为轴心深入改革古代汉语教材,以研究性学习方法为主导改革古代汉语教学模式,以变奉送"面包"为授以"猎枪"改革教学方法,以重新认识古代汉语学习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为要旨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激活古代汉语教学,使该课程成为对学生的生活和终生发展有用的课程。  相似文献   

4.
古代汉语课程始终承担着专业基础知识的传授,同时,它还应当发挥文化传承这一重要使命。论文作为"师范专科院校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与文化传承研究"课题的纵论,从课程教学和文化传承两方面进行结合论述,旨在从精神层面形成对民族、文化乃至社会的人文关照。  相似文献   

5.
现行的古代汉语教学遭到冷遇有诸多原因,如学科本身的原因,教学理念的原因等等。在新时代下要更新观念,以新的视觉重新审视《古代汉语》的丰富内涵,让《古代汉语》素质教育目标与小学素质教育目标接轨,让《古代汉语》素质目标与现代社会对中文人才的实际要求接轨。  相似文献   

6.
古代汉语是总结古代汉民族书面语言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古代汉语语法是这门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先来说一说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关系,以及它作为一门学科所研究的主要对象.所谓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它们之间既有古代与现代的明显区别,又有紧密联系的承接关系.汉语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这正象斯大林同志在《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中所说:"工业和农业的不断发展,商业和运输业的不断发展,技术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就要求语言用工作需要的新的词和新的语来充实它的词汇.语言也就直接反映这种需要,用新的词充实它的词汇,并改进自己的文法构造".  相似文献   

7.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古代汉语"教学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为此,应以创新的思维,调动一切积极手段,强化教学中获取知识的实践性、学科知识的功用性、教学手段的创新性,使素质教育在"古代汉语"教学中真正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8.
古汉语教学首先必须在绪论部分解决古代汉语的概念、性质和对象,以及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和怎样学习古代汉语这三个问题。朱振家《古代汉语》的绪论部分,讲"古代汉语的性质和对象","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和"怎样学习文言文",其内容和观点都有可以商榷的地方。本文认为:1.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民族的语言,古代汉语的性质主要是语言性,工具性是次要的;古代汉语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文言,但不是文言文;2.朱氏绪论第二、三两个问题讲"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和"怎样学习文言文",将古代汉语等同于文言文,也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9.
在学科整合互动空前激烈、深广的今天,古代汉语教学如果依旧遵从固有的模式,很难从根本上走出困境。有鉴于此,我们尝试用"分级教学"的方法改革中文本科古代汉语课的教学,区分出古汉语具体教学内容在深度、广度上的等级,精简优化古代汉语课堂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改革教学方法和成绩评定方式,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营造新型、和谐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0.
谢燕琳 《现代语文》2011,(10):75-77
古代汉语是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之一,至今已有三十余年的开设历史。目前,古代汉语教学却正处于一种尴尬境地,教学时数被不断压缩、减少,严重影响到古代汉语教学目标的实现。针对古代汉语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这些实际困难,本文将着重探讨如何借助多媒体教学这一高科技手段。在顺应语言学科的学习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将两者完善、融合,从而提高古代汉语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为政以德"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它主张为政者要以身作则,以民为本,以刑辅德。这一思想深刻影响到后世统治者的治国方略。继承和发扬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对我国当前反腐败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中性思维视角看中国三十年改革实践与理论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转折点,改革开放的根本意义在于实现了思维模式的深刻变革。它使人们从两极对立、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转向在实践中检验的建设性与生成性的中性思维模式,从而使中国走上了动态、全面、发展的科学解放道路。然而,改革开放三十年后,除了拥有一个辉煌的成就,现代社会发展同时还要面对在实践中生成的新的社会矛盾与时代课题,以和谐社会为基本诉求的科学发展观继承并发展了这种中性思维模式,破除发展中的难题,推动中国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了使鲁迅研究更加直面现实,有必要倡导“为人生”的鲁迅研究,即充分认识鲁迅的文化资源价值,面向中国当下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提出的问题,展开鲁迅研究。从思想文化层面来说,我们还处在“五四”时代,还处在鲁迅时代,“民主和科学”依然是我们时代的旗帜,我们更需要鲁迅。具体地说,鲁迅与大学文化精神,鲁迅的“民魂”思想,鲁迅的知识分子观,鲁迅基于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和谐文化资源,鲁迅反对文化保守主义的斗争经验等,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方向。  相似文献   

14.
晚明以降,党争频仍,国危时艰,性灵文学的革新已走到了尽头。以复社为首的政治性文社继承前后七子的复古思想,重树复古大旗。然此复古已非彼复古,以文社为依托,尊经为复古的根柢,力救斯文之弊,一归大雅。这种新变的根本原因乃在于面临末世衰变,经世致用的思想作用于文学上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英语委婉语在交际中的语用功能及表达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委婉语是一种间接的言语表达形式 ,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确保语言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言语手段。对委婉语在交际中的语用功能和表达方式做一些探讨 ,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思维方式、社会价值观、道德观以及文化风俗 ,对于提高自身的言语交际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Fostering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ies amongst students is one component of preparing them to navigate uncertain and complex social lives and employment circumstances. One conceptualisat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valuable in higher education, draws from critical theory to promote social justice and redress power inequities. This study explored how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developed in a discrete core unit of criminology. Second and third year students were invit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research. Participants wrote critical reflections on how their thinking about crime and criminal justice had developed throughout the unit. Analysis of responses indicated that certain topics were salient to students, offering a way to engage them in deeper thinking. Students’ critical reflections showed evidence of personally relevant meaning-making,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re nuanced thinking about crime and justice, and more compassionate rationales for aspiring to careers within the field. Implications for learning and teaching critical thinking in criminology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Developing inclusive education systems: what are the levers for chang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argues that inclusion is the major challenge facing educational systems around the world. Reflecting on evidence from a programme of research carried out over the last 10 years, it provides a framework for determining levers that can help to ease systems in a more inclusive direction. The focus is on factors within schools that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thinking and practice, as well as wider contextual factors that may constrain such developments. It is argued that many of the barriers experienced by learners arise from existing ways of thinking. Consequently, strategies for developing inclusive practices have to involve interruptions to thinking in order to encourage an exploration of overlooked possibilities for moving practice forward.  相似文献   

18.
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 - The world is now facing the most severe health, social, and economic event of the last hundred years, which has made the need to acquire statistical thinking to...  相似文献   

19.
人类思维创新的社会活动可分为三个基本阶段即潜思维、趋显思维和显思维。潜思维阶段本质上属于个体的思维创新活动,它具有个体思维的探索性、局部的分散性、隐潜性及其成果的幼稚性。趋显思维阶段则表明个体的思维创新已摆脱了隐潜形态而转向为群体化、社会化状态,同时也是其社会思维场相结构由旧的稳定态走向非稳定态的嬗变生成状态,各种思维主体相互作用、相互抗争、互补交融,它展示了思维创新的无序性、社会化的公开性和竞争激烈性等特征。显思维体现着对前两个阶段思维创新活动的总结、建构与整合的完善化过程,形成了新的社会思维范式及其功能化运动,它展示了新思维的社会有序性、显态性和自觉性等特征。这三个阶段是相互依赖、依次过渡而辩证统一的,是一个不断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的否定之否定的演化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传统民本思想是以人为本理念的渊源。科学发展观闪烁着民本思想的精华,同时又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发展,是当代中国富有创造性的发展理论。它是研究和解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对社会发展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