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尔雅》是中国雅学史上一部重要的雅学著作,也是最早的广续《尔雅》之作。它对《尔雅》进行了增补,主要收录了《尔雅》漏收的先秦古语和《尔雅》以后出现的通用词语,成为对汉语训诂学、词汇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的一部雅学著作。  相似文献   

2.
第一章《尔雅》概述 一《尔雅》的作者和成书年代 中国古来的传统,把语言文字之学,称为“小学”。小学书大别为三类:一是文字之学,以研究《说文解字》为主;二是训诂之学,以研究《尔雅》为主;三是音韵之学,以研究《广韵》为主。这一篇只简述《尔雅》,不及其它。 《尔雅》这一部书,自晋郭璞注,宋邢昺疏之后,到清代各家的笺疏、补正、校勘等等的著作,据周祖谟先生《重印雅学考跋》(《问学集》下,689——696页,  相似文献   

3.
清代是“雅学”研究的兴盛时期,出现了大量“雅学”著作,其中刘玉鏖的《尔雅校议》和《尔雅补注残本》是补正《尔雅》注疏方面较为重要的著作。根据考订,这两部著作都不是刘玉鏖手定,而是由后人辑成,但并非同一著作的两个辑本。《尔雅校议》内容丰富,运用古代文献的引文、注文以及碑文等对郭注和邢疏进行补正,也注意解决古代文献的疑难问题。《尔雅注疏残本》是从刘玉鏖《尔雅正义》校本中辑录而成,共计六十三条,与《尔雅正义》相互补充,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通雅》:雅学的辉煌石云孙一、雅学的丰碑《通雅》是雅学史上的辉煌,是矗立在雅学长廊里的一座丰碑。雅学的兴起源于《尔雅》。《尔雅》肇始于周公,后经孔门弟子增益及汉人补考,到西汉武帝时代纂集成书。它是中华第一部以解释词义为主的辞书。传统小学本指文字学,后...  相似文献   

5.
《尔雅》是按词义系统的体例对先秦注释所作的大总汇,它通过对古注的系统整理,提出一系列注释方法与条例,为注释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为后人注释、翻译古书提供了可靠依据。《尔雅》开“雅学”之先河,堪称辞书之鼻祖。  相似文献   

6.
《尔雅》是按词义系统的体例对先秦注释所作的大总汇,它通过对古注的系统整理,提出一系列注释方法与条例,为注释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为后人注释、翻译古书提供了可靠依据。《尔雅》开“雅学”之先河,堪称辞书之鼻根。  相似文献   

7.
《尔雅诂林叙录·书目提要》成于众手,间有疏误。其中的王仁俊《尔雅辑佚续编》一种,条目统计有误,疑将《十三经汉注四十种辑佚书》与《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牵混。《提要》所引胡元玉《雅学考》文字小有脱落,标点不当,致句意不明。麻杲实有其人,《提要》未能辨别。  相似文献   

8.
《小尔雅》称之为"小"是相对《尔雅》而言,作为一部训诂专书和小型字典,模仿《尔雅》而成,并对《尔雅》做了不少增益和补充,其价值非常重要。作为一部"雅学"专著,对后来此类著作及学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有助于相关学科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小尔雅》约成书于《尔雅》之后、《说文》之前 ,作者旧题汉·孔鲋 ,实属托名 ,自魏晋之际始得流传。它作为一部训诂专书和小型字典 ,系模仿《尔雅》而成 ,并对《尔雅》做了不少增益和补充 ,故有附于《尔雅》而并存的价值 ,尤其是其中为《尔雅》所无的关于度、量、衡的内容 ,别有独特价值。作为《尔雅》之后第一部“雅学”专著 ,对后来此类著作及学术流派的形成与发展 ,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佳 《文教资料》2014,(4):8-10
本文通过对李善注《文选》(简称李注)引《尔雅》原文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李注引《尔雅》原文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所引文字与原文完全相同,二是与原文不尽相同。“不尽相同”是因为所引文字与《尔雅》有出入,这些出入有的仅是文字上有差异,对意义毫无影响,而有的则导致意义上的差异,使得李注的引文与今本《尔雅》有根本性的不同。基于这种情况,本文主要研究李注引《尔雅》与《尔雅》原文在字际关系(通假、同源、异体)方面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东晋郭璞的《尔雅注》是清代以前各种注本中最著名,也是影响最大的一种。《尔雅》"诚九流之津涉,六艺之钤键",郭璞为其作注引经据典,博采众长,且以《诗经》为最多,其有引《诗》达一百七十例。我们就《尔雅》郭注引《诗》情况与传世《毛诗》进行比较,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不是引自《毛诗》,参照有关文献资料,我们推测郭璞可能引用的是《鲁诗》。  相似文献   

12.
《尔雅》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词书,是训诂学的代表作。在晋郭璞之前曾有过许多家注解,但都亡佚了。郭璞的《尔雅注》是完整地保存到现在的最早的《尔雅》注本,历来为世所重,在训诂学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近年来,笔者在钻研雅书的过程中,发现郭氏关于《释诂》中“肆”字的一条注释似有误。由于不仅仅是一个字的注释,还关系到对古汉语中反义同字词这类词的某些解释,而且说者多有,莫衷一是,似成为训诂中一个难题,故有必要专篇讨论一下。  相似文献   

13.
古今学者都曾指出过《尔雅》中有方言词。《尔雅》方言的考鉴只能利用后世旁证材料 :(一 )用扬雄《方言》与《尔雅》对照 ;(二 )用许慎《说文解字》与《尔雅》对照 ;(三 )用《尔雅》郭注与《尔雅》对照 ;(四 )用汉晋注疏资料与《尔雅》对照 ;(五 )用出土文献与考鉴结果印证。  相似文献   

14.
郭璞的《尔雅注》是一部重要文献,多引先秦汉魏众书以证《尔雅》释义,《国语》亦在其列,这本书对《国语》研究史与接受史的梳理具有重要意义。《尔雅注》所选《国语》语例尽管不多,但极其精审,足见郭璞对《国语》之推重与熟悉,此亦为《国语》颇受晋人重视与喜欢的例证。通过将郭璞引《国语》例与韦昭《国语解》对照分析,亦可推测出郭璞应阅读过《国语》韦注。  相似文献   

15.
郭璞《尔雅注》蕴含了较多的词源研究成分,通过对郭注材料的具体分析可以总结出郭注在词源研究三个方面的成绩,并可对《尔雅注》和《方言注》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16.
第二章《尔雅》旧注 一、从汉到南朝的旧注 在第一章第一节里,曾说到西汉平帝王莽执政时,曾通今天下通《尔雅》者诣公车。这就说明了在西汉末年,《尔雅》已渐通行于世。到唐初,大儒陆德明著《经典释文》。这是一部很重要的经典音义训诂之作。但据近人考证,此书实始作于陈后主至德元年(583年)。因为他到唐初,年纪太大,已写不成这样繁重的著作了。在《释文》卷一的《注解传述人》里,记载《尔雅》的旧注,有:犍为文学注三卷,刘歆注三卷,樊光注六卷,李巡注三卷,孙炎注三卷,郭璞注三卷,共有六家。但郭璞《尔雅序》上说:“虽注者十余,然犹未详备。”可惜他没有写出这十余家的姓名,我们只好根据《经典释文》所录的五家来说一说。  相似文献   

17.
东晋郭璞的《尔雅注》是流传至今最早、最完整的《尔雅》古注,也是清代以前影响最大的《尔雅》注本。尽管郭璞对《尔雅》词义的训释是直观的,尚停留在感性阶段,但他对词义内部的联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可以认为:郭璞已初步具有义素思想和语义系统思想。  相似文献   

18.
《尔雅》是我国辞书之祖,以解释词义为主,内容包括万象,也是我国第一部百科性的分类词典。对许慎《说文解字》的研究,号称许学;对《尔雅》的研究,号称雅学。《尔雅》一书,始载于《汉书·艺文志》,称3卷20篇。今流行诸本则均为19篇。据清人王鸣盛①与今人刘叶秋先生②考证,原曾有“序篇”一篇,叙述全书意旨,约在宋代亡佚,故成IE篇。《尔雅》的作者,自汉代至今,众说纷法,莫衷一是:西汉至唐代的人们多认为系周公或孔子门人子夏等所作,而后又经多人递相增益补充而成③;宋代及其后的人们据其内容来源,多认为系西汉经师纂集秦…  相似文献   

19.
《埤雅》为宋人陆佃所作,其撰述宗旨是辅翼《尔雅》。陆佃先以《说鱼》、《说木》二篇进呈宋神宗,以后又益加笔削,号称《物性门类》。全书将要完工之时,神宗死,陆佃也被外放,所至之处,为政平易,事简政清,得以专门从事撰述。他在注释《尔雅》之后,又继续修订此书,先后花费了四十余年,书成更名《埤雅》,取《尔雅》之辅的意思。《埤雅》专释动植物及天文气象名词,广征博引,保存古义,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由于此书流传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李善注《文选》(简称李注)引《尔雅》原文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李善所引用的《尔雅》,与郭璞注《尔雅》在文字上有一定的差别,但这些差别有的仅是文字上有差异,对意义毫无影响,在意义无异的前提下,本文从衍文、脱文方面对这些文字上的差异进行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