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毛诗故训传》(以下简称《毛传》)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传注体训诂专著。毛亨注解词语,也串讲文意,涉及到许多语法现象,反映出西汉初年人们的语法意识和语法观念。历代研究《毛传》,多从词义方面评价其价值,而对于蕴含其中的语法观念、语法思想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拟从句法的角度入手分析研究《毛传》,描述汉代初年汉语句式的某些面貌,评说《毛传》对句法的认识所达到的水平,为汉语语法史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毛诗故训传》(简称《毛传》,作毛亨)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传注体训诂专。毛亨在注解词语的同时,也涉及到许多语法现象,反映出西汉初年人们的语法观念。历代研究《毛传》,多从词汇方面揭示其价值,而对于蕴含其中的语法观念、语法思想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拟从句法方面研究《毛传》,试图揭示其在语法学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毛氏故训传》(以下简称《毛传》)是第一部《诗经》注书,也是现存最早成系统的传注体训诂著作。它诠词、释句、说明语法、显示修辞,而尤以词义解释为重,在其词义训释系统中,词义辨析始终占重要地位,是《毛传》词义研究的精华所在。 一 《毛传》重视释义中的词义辨析是因为在词义训释中辨析词义有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西汉初年,毛亨为《诗经》作传注,世称《毛诗诂训传》,简称《毛传》,是我国流传至今的第一部系统地对《诗经》进行评注的著作。东汉末年,著名经学家郑玄(公元127—200)为《毛传》作笺释,世称《毛诗·郑笺》,或简称《郑笺》。在《毛传》和《郑笺》对《诗经》的评注中,保留了许多古词、古义和古代的文化、典章制度,是我们据以研究《诗经》、古代文化和训诂学的重要文献。郑玄为《毛传》作笺释的宗旨,据郑氏《六艺论》所说是“注《诗》宗毛为主,毛义若隐略,则更表明;如有不同,即下己意,使可识别。”看来到了东汉时代,有的人对《毛传》已不甚了解,故“义若隐略”,需要加以“表明”。此外,更为重要的是,郑氏对《毛传》的观点并非完全赞同和全盘接受,郑氏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所以他说“如有不同,即下己意。”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语法有其固定的模式,较早地为人们约定俗成地遵守。郑玄已经具有了初步的语法观念,对中国古代语法做了自觉探索。郑玄的《毛诗传笺》中所体现出的语法观念比较突出,既有对《诗经》中实词和虚词的精确划分,对虚字的准确认识,又有对语言结构的阐释,对语序的辨析,还有对句法的准确分析。  相似文献   

6.
遍检《毛传》与《毛序》,《传》释诗义与《序》释诗义基本相同者达83篇之多,明显相异者只有3篇,且在解释体例上、在内容的相互照顾、相互发明上,都表明《传》与《序》存在内在的联系。从研究唐前所载《毛诗》资料系统入手,认为郑玄所谓“大毛公(亨)为《故训传》”,既包括今《毛序》,也包括今《毛传》,《毛序》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是经累积而成的,最终由大毛公(亨)“编纂而成”,并体现出他自己的观点;小毛公(苌)则对《毛传》作了最后的加工、厘定工作,并在《毛诗》的传授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奂《诗毛氏传疏》中的校勘内容主要包括校正《毛传》中的讹文、夺文和衍文;还兼及校正其他书籍的错误。就校勘方法而言,陈氏运用的校勘方法主要是“以传校传、以诗校诗、诗传笺互校”,同时以材料为依据,归纳汇证,融音韵、文字、训诂于校勘之中,多角度地进行理校。  相似文献   

8.
试论陈奂对《毛诗》的校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陈免所著《诗毛氏传疏》(以下简称《传疏》)是一部疏解《毛传》的集大成之作.它汇集了清人《诗》说精华,又有许多独创,在《诗经》研究史上功绩卓著,向为士林所重.《传疏》是《毛诗》训诂著作,胜义俯拾皆是.与同时同类著作如胡承珙《毛诗后笺》、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等相比,还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它在训释《毛传》的同时,系统全面地对全《诗》经传作了精审的校勘,成为该书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9.
《三遂平妖传》是元来明初著名小说、戏曲家罗贯中所著的一部长篇神魔小说,书中“用的是明代初年的口语”.本文以国内孤本北京大学馆藏本为蓝本,运用比较、归纳等研究方法,秉承穷尽研究的原则,对照当今最具权威性的《汉语大词典》,发掘并研究分析其未收录的词语,有利于汉语词汇史的发展,且对大型语文工具书的编纂和修订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诗经·魏风·伐檀》次章曰:“坎坎伐辐兮,寞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毛传》:“直,直波也。”朱熹《诗集传》:“直,波文之直也。”近代说诗诸家,或避而不注。或承《毛传》、《诗集传》而注,如蒋立甫《诗经  相似文献   

11.
《史记》是西汉时期的一部著名的传世典籍,语言资料极为丰富,对我们研究上古汉语词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以其中的名词性联合式复音词为考察对象,对其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以提高我们对上古汉语词汇的认识水平,完善上古汉语词汇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两汉文士的创作集中于辞赋,以文学侍从之臣为主创作的体物大赋,从一定意义上说,已经成为两汉文学的重要标志。汉大赋的主题有其特殊性,文章作一简要分析,以说明这种特殊性形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武帝独尊儒术之后,齐学骤然兴盛。主要有三个原因,即西汉前期的国策对武帝独尊儒术之后的影响,齐鲁两派学说在通变精神上的差别,两派学者在政治舞台上的活动及其治学方法的差别。齐文化所体现出来的文化特质同西汉的时代精神相合,是齐学之所以兴盛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14.
方琴 《嘉应学院学报》2005,23(4):110-114
《史记》在很大程度能反映西汉前期的语言概貌,本文以其为研究对象,对该书所有量词进行穷尽性考察,以探索汉初量词的使用、发展情况,为量词的历史研究提供线索。全书各类量词共126个,本文主要对这些量词的组合功能、语法功能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初唐华靡绮丽的宫廷诗风肆掠诗坛的浪潮中,王绩却以朴素直率的语言句法、不尚修饰的诗歌风格独具一格,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虽然他的诗歌语言平淡朴实,但是仍有许多语词不易索解,给人们的阅读与理解带来了不必要的阻碍甚至误解。这些有着特殊意义的语词或多或少保留了作者所处时代的语言习惯,是研究唐代语言词汇的重要文献材料,对了解隋唐汉语词汇语法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6.
西汉政论散文的兴盛既是对先秦以来诸子论政传统的继承与发扬,更是汉代新的政治形态的产物.西汉政治较为开放,君主鼓励为臣者发表各种不同观点,而西汉今文博士制度的设立,使得廷议之风更加兴盛,而这正是政论散文兴起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潘国英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3):52-54,71
湖州方言在语法上颇具特色,具体表现为一些特殊的句式、语序、时体表达法及虚词的某些特殊用法。明清时期的言情小说中有许多跟现代湖州方言相同的语法现象,全文主要据此来讨论湖州方言在语法方面表现出来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18.
对于汉语中同源词,汉代学者就早已注意到了,并有意识地利用声训这种训诂方法来阐明词的音义关系。但对于同源词的研究,到了民国章太炎,才开始真正的进行科学的研究。今人王力的《同源字典》,是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同源词研究的著作。前人判定同源词,都是从语音和语义两个方面来论述,本文则从语法的角度来看同源词形成的条件,从而可以使人们对同源词的认识更加全面。  相似文献   

19.
蒙元硬译体是夹杂蒙汉两种语言与语法的特殊翻译体例,学术界统称为“元代白话”。笔者探索了蒙元硬译体对《蒙古秘史》翻译的文字运用、语法、旁译、总译、翻译方法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认为《蒙古秘史》的翻译深受蒙元硬译体的影响,是从蒙元硬译体的翻译方法相承而来。  相似文献   

20.
语法是组字成词和组词成句的规则,而雅书则是以训释词语为主的典籍,因此,雅书中的语法学问题主要体现在词法方面。《尔雅》以降,雅书多涉及词类、虚词、重言叠字、联绵词、方言词等语法学问题,透视古人,对我们今日之语法学研究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