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新闻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本文以《"我们就是她的腿!"》新闻连续报道为例,探讨了新闻记者如何用真情讲好新闻故事,让传播更有"温度",以期提升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性,更好地为新闻事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初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这给新闻工作者打造新闻精品,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我们做好新时期新闻宣传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新闻采编过程中,写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自2016年2月以来,全国各地纷纷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新闻舆论工作被置于空前重要的地位.习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新闻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这无疑是对如何创造新闻精品力作的生动阐释.创作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是每一个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4.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深入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调研。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对采编人员说:"基层干部要接地气,记者调研也要接地气。"总书记还强调,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尤为关心并希望我们新闻舆论工作者转作风、接地气,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调研活动。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发表重要讲话,稳步推进媒体深入改革。2003年3月28日,胡锦涛同志主  相似文献   

5.
方历娇 《新闻前哨》2023,(10):62-63
近段时间,“AI写作是否会取代新闻工作者”成为新闻界关注并持续讨论的话题。既然ChatGPT能写消息、通讯、评论,那么新闻记者还有何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给出答案:“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做“有温度”的新闻,是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保持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6,(7):25-27
<正>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成都市级新闻媒体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始终坚持正确导向,始终坚持创新突破,推出了一大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好作品、好节目,在全国两会平台上传递了治蓉兴蓉"正能量",唱响了成都发展"好声音"。一、围绕中心,将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穿两会宣传报道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中国记协、全国三教办举办全国优秀青年新闻工作者学习穆青、增强“四力”培训班。我有幸作为其中的学员之一,在泡桐成荫的兰考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了解、感悟穆青作为新闻工作者“勿忘人民”的执着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正>"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习总书记对新闻工作者职责和使命的论断,激发了包括我在内的广大新闻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去年11月7日,习总书记在记者节前发表重要讲话,寄语全国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确新闻志向、坚持正确工作取向。作为党报集团主管主办的都市报记者,要学习贯彻总书记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论述,认真践行"四向四做",写出更多思想过硬、品质过硬的新闻作品,做党和人民信  相似文献   

9.
望问闻切     
我常想到中医看病时用的望、问、闻、切。要写出好的立体、视觉新闻,采访中也离不开这几功。下面我分而言之。所谓“望”,在中医诊治中指一边搭脉一边观察病人的气色、舌苔以及神情,那么采访中,特别是采写目击式新闻时,此功不能没有。望就是观察,观察有宏观、微观之分,我想具体到采访来说,就是指现场观察为主。很多好的报道是离不开察言观色的。记者通过现场观察把一个好的细节写进作品中,会添色不少。所谓“问”,这是中医诊病时必用之  相似文献   

10.
王大璐 《传媒》2016,(10):64-6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好的新闻报道,要靠好的作风文风来完成,靠好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得来。要求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坚持百姓情怀、人民本色,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以达“润物细无声”之效。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情真意切、语重心长,既体现了党中央对新闻舆论工作的亲切关怀,也饱含着对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为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正全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纸质媒体如何改进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形式,是关键所在、升级支点、破笔之要。笔者以为,作为一张新闻纸,就是要围绕"新闻"两个字做文章、寻突破、谋转型,就是要换种理念思新闻,换种视角看新闻,换种模式写新闻。为此,笔者给"新闻"这样定义:在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统一之下,新闻就是要通过"新"吸引读者"闻"之,在"新"中寻求"闻",在"闻"中寻求"新"。  相似文献   

12.
从1986年以来,我先后有11篇作品荣获河南省好新闻奖,有20多篇作品获濮阳市广播好新闻奖。在新闻采写实践中,我体会到,增强创优意识,是写出好新闻的关键一环。 所谓创优意识,简言之,就是在采写新闻中,要有从自己手里出好稿的强烈愿望和要求。要出好稿,就要了解好稿的基本特点。我觉得好稿一般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主题重大,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二是题材  相似文献   

13.
四力"是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创作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新闻作品的有效方法和实践路径。在融媒体不断发展的当下,如何增强"四力",提高新闻宣传的质量和水平,值得媒体人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4.
新闻的传播过程就是新闻语言传递各种相关信息的过程,一件新闻作品就是多种相关信息的集合体,或者说是由若干信息构成的高信息形态。其新闻价值的实现依赖于两方面:一方面,新闻作品中一定要有足以体现新闻价值的信息量;另一方面,一定要让最具价值的信息在新闻作品中得到凸显。所谓新闻写作,就是记者对采访所获素材中各种信息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综合处理,从而实现信息含量、信息价值以及信息排序相统一的信息组合。  相似文献   

15.
怎样增强新闻作品的可读性?笔者认为,所谓可读性,就是"好看",就是要增强新闻作品的美感.因此,作者就要在新闻作品的文章标题、写作手法和细节描述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6.
怎样增强新闻作品的可读性?笔者认为,所谓可读性,就是"好看",就是要增强新闻作品的美感.因此,作者就要在新闻作品的文章标题、写作手法和细节描述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7.
媒体融合新形势下要做好"配合性"宣传报道,在新闻实践中,记者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创新采编思路和技巧,深入一线抓活鱼,寻真情,悟感触,求共鸣,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生命力强的新闻作品,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党和政府的宣传工作。本文从遵循新闻报道规律、切忌刮风做表面文章、努力提高宣传艺术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时代,高校典型人物报道在克服先入为主、仰视视角和以全概偏等报道误区的基础上,要创新报道内容,结合历史空间和时代特色,以故事化的叙事方式挖掘报道师生典型;还要完善报道形式,加强全媒体、多元化报道.在从内容到形式的创新过程中,高校典型人物报道要结合传播对象与报道对象的实际,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提升报道的感染力与传播力,实现高校新闻舆论工作"以人兴文,以文育人"的职责使命.  相似文献   

19.
什么样的能力对记者最重要?我认为是思考能力。 当记者的都想采写出能产生巨大社会影响的新闻作品。所以相当多的记者在工作几年之后,经常想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新闻采写能力。 这个问题对有十几年新闻工作经历的记者尤其迫切。讲经验和采写技巧,多少也有相当的积累;讲有点影响的新闻作品,多少也写了一二篇。但往往在这个“时节”,他们都面临着寻求新突破、再上新台阶的挑战。作为这类记者群体的一员,我愿意抛砖引玉,与同行探讨一下怎样不断地“否定自己”、“创新自己”。 (一)要做一个有思想的记者,关键要  相似文献   

20.
学艺札记     
听到几位新闻界的前辈说“新闻”。“新”和“闻”一位新闻界的前辈说:“‘新闻’一词,取得很好。”他说:“新闻,新闻,一要‘新’,二要‘闻’。“所谓‘新’,是说新闻必须有新东西:新闻要反映新事物、新人物、新气象、新风尚。“所谓‘闻’,是说记者要‘多闻’,要‘耳闻八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