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该文通过研读档案史志。对历史上扬州盐商与自贡盐商的政策运作初步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到了深刻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2.
“巷城”名居——扬州的盐商旧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城市都有它特定的风貌,扬州城的神韵似乎就在于“烟雨朦胧,小巷人家”,所以有人把扬州称为“巷城”。而最能代表扬州小巷及小巷建筑的自然是扬城东南部沿古运河一线的盐商旧宅。《芜城怀旧录》中说,有一次乾隆帝南巡到扬州,问扬州进士秦簧,新旧二城有何区别。秦簧回答,新城盐商居住,旧城读书人居住。盐商居住在新城是为了行盐的方便。当时盐运只有运河这一条水路,商人在盐场提盐运到扬州,待官府稽合后再由水路出江,运到额定销地。盐船在扬州等待稽合时,船主“以盐主不能照管,视为己物,恣为侵盗”。于是,盐商们便在运河岸边的“官民空闲…  相似文献   

3.
正自贡井盐在中国盐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自贡盐业契约是自贡盐业生产投资方式和经营方式的直观反映,被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称为"中国最古老的股票"。《自贡盐业历史档案·契约卷》,收录自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自贡盐业契约2381件、相关凭票档案166件,分为盐井开凿约、日份与火圈约、盐笕约、借贷与析产约等。这些档案是中国近现代以来两百多年间,集中在一个地区、围绕一个产业、时间跨度  相似文献   

4.
正黄至筠是个园的主人。关于他的姓名、字号、生平、籍贯,历来众说纷纭。例如,关于他的姓名,《扬州市志·个园》说是"两淮盐业总商黄至筠",《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词典·个园》说是"两淮商总黄应泰",各种文献中又时常出现诸如黄潆泰、黄瀛泰、黄银泰、黄永泰、黄均太等相似的名字。关于他的籍贯,《梵天庐丛录》说是"武林黄氏",《两淮盐商轶闻录》说是"晋人也",《黄个园家传》说是"甘泉县人",《扬州画苑录》则说是"本浙人,后移入甘泉籍",还有人说他是山西人、安徽人等。最奇怪的是《盐商与扬州》一书第二  相似文献   

5.
清代,两淮盐商参与修葺扬州寺观的活动颇多。一方面,盐商为祈求家财平安,以寺观作为社交空间,逐步融入扬州,实现“在地化”。另一方面,一些佛寺为驻跸之处,是特殊背景下两淮盐商“奉宸”的产物,体现清代帝王和盐商之间的特殊关系。  相似文献   

6.
黄波 《兰台世界》2012,(6):69-70
近代盐商作为最富有的群体之一,依靠从盐业中获取的丰厚利润,积极投身慈善事业。近代盐商的慈善行为是文化逻辑与结构逻辑共同运作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自贡盐民富有智慧,使得井盐闻名于世,其中盐业契约是颇具特色的。本文着力讨论自贡盐业契约与地方盐业关系,深入探求自贡盐业契约固有的历史价值。基于历史,笔者试图为现今社会发展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自贡作为井盐产地,近代以来盐业契约文化繁盛,盐业契约数量称巨。自贡盐业契约涉及井盐产业的各个环节,规范着盐场商主的日常盐业生产活动。这些盐业契约不仅是民间合意的产物,历来也成为国家处理盐业纠纷的坚实依据。抗战时期自贡为后方盐  相似文献   

9.
<正>在明清商业史尤其是盐业史研究领域,《康熙两淮盐法志》是被学界广泛征引的一部盐政文书。它刊行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较此前及此后编撰的其他盐政文书,该志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有关盐商及其宗族成员的资料占了全书过三分之一的篇幅,这在很少叙及盐商及其活动的官修正书中可谓惊人。但笔者梳理相关史料时发现,该书所含盐商及其宗族成员之事迹最多的人物志和艺文志部分主要由程浚编撰完成,而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盐是国家命脉所系,井盐之都自贡因此价值凸显。自贡井盐产运复苏与设市,使得战时自贡盐业压力与希望并举,但是盐业纠纷却在扰乱地方要务。为此,自贡各有司极力处理,相互协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自贡是一座以井盐闻名的城市,深邃的盐井是自贡城市的标志。"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相继占领了我国广大沿海地区,截断了内地军民食用海盐的来路。湖南、湖北、西南及西北七省区食盐供应出现困难,军民面临淡食之苦,大后方陷入一片恐慌之中。"[1]1抗战中,自贡作为重要产盐中心,其盐产关乎国家命运。自贡历史当中存在大量盐业纠纷,在抗战时期自贡也是纠纷不断。一般而言,盐业  相似文献   

12.
笔者曾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5期发表拙文《明代开中制下商灶购销关系脱节之探析——盐商守支与灶户的盐课负担》,对于开中制度下的商灶购销脱节对灶户状况的影响进行了初次的探讨。然而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除了盐商的守支外,盐商的报中不前或谓趋避报中也是商灶购销关系脱节的表现形式,这对于灶户状况影响如何呢?与灶户的盐课折征是一种什么关系呢?遂拟文再探,以拓视野。  相似文献   

13.
<正>历史上自贡因盐聚人建城,井盐发达。抗战时期自贡为后方重镇,井盐承系国家安危,但难免盐业纠纷扰乱。所以这要求自贡地方法院司法者积极发挥作用,妥善处理盐业纠纷案件。应当说自贡地方法院的司法工作是不容懈怠的,司法者责  相似文献   

14.
潘俊 《四川档案》2014,(4):30-31
<正>"自贡市盐税史馆"坐落于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内(1959年建。馆址为修建于清乾隆元年即1736年的西秦会馆,是一座由陕籍盐商集资修筑的同乡会馆,融明清两代宫廷和民间建筑风格于一体)。展厅位于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西大厅,面积150平方米。展厅采用目前较为先进的3D打印、高清喷绘、树脂发光图表、P4LED等设备和技术。通过盐税史话、封建社会时期、民国时期、新中国时期四大部分的展示,以简练的文字、详实的史料再现了盐  相似文献   

15.
徐学林 《出版史料》2004,(4):114-117
程晋芳(1718-1784年),原名志钥, 又名廷鐄,字鱼门,有蕺园、桂宦、勉行堂、三长物斋、勉行斋,歙县岑山渡人,居江都(今扬州市)。身材魁梧,人称美髯公,“蕺园”是少年时读明末蕺山刘念台先生列宗周《人谱》,仰慕其道德文章而自号;“桂宦”是藏书处,翁方纲在《程先生墓志铭》中说: “君有《桂宦书目》若干卷。桂宦者,君读书室名。”先世业盐,是两淮盐商世家,本人也从事盐业而成巨富。  相似文献   

16.
地处中国西南腹心的自贡,向以“千年盐都”闻名遐迩,在近两千年井盐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因盐而兴、因盐设市,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盐井,海井就诞生在这里。“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自贡盐业在近现代发展史上产生了两次重要的兴盛时期:第一次是太平天国(1851—1864年)定都南京后.清政府在长江流域的盐政废弛,给四川井盐业的发展带来契机,自贡盐业便在“川盐济楚”中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17.
《四川档案》2010,(1):19-19
一、创新作为,亮点纷呈 (一)丰富馆藏彰显特色,申报国家文献遗产。为彰显自贡盐业契约档案独特的历史价值,我们经过努力,自贡盐业契约档案于2003年10月正式入选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为丰富馆藏,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清代及珍贵盐业史料的收集,共收集进馆清代及民国盐业档案资料613卷册;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0月23曰,自贡盐业契约档案(3000余件),以它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价值与独特唯一的历史地位,正式人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为千年盐都自贡赢得了又一个殊誉。  相似文献   

19.
自贡因盛产井盐而闻名于世,盐井的契约是其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盐井的生产与经营中产生了大量的纠纷。契约规范着的盐业生产经营活动,对于盐业纠纷具有重要的调整价值意义。展现了契约作为行业的实质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20.
自贡因盛产井盐而闻名于世,盐井的契约是其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盐井的生产与经营中产生了大量的纠纷。契约规范着的盐业生产经营活动,对于盐业纠纷具有重要的调整价值意义。展现了契约作为行业的实质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