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融危机后的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结构调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问题是"投资—出口"型经济增长模式和体制改革不到位的共同产物。此轮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紧缩对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客观上起到了"倒逼"的作用。"投资—出口"型经济增长模式使我国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向掌控资源和资本的政府和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倾斜。政府通过控制资源和重要生产要素的价格来支持投资的扩张,投资增加形成的产能只能通过出口消化;为保出口,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亦步亦趋,利率市场化改革又受汇率改革牵制,从而使整个金融领域改革严重滞后。经济体制中的财税体制和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现状,强化了投资,抑制了最终消费。以经济体制改革促经济结构调整攻坚战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利用多种时间序列计量方法,对广东加工贸易出口、一般贸易出口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加工贸易出口、一般贸易出口与广东经济增长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加工贸易出口增长是广东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广东经济增长不是加工贸易出口增加的格兰杰原因;一般贸易出口和广东经济增长间没有格兰杰因果关系,一般贸易出口增长对广东经济增长没有起到很好促进作用.广东应坚持发展加工贸易,同时对传统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产业的发展实施转型升级,并提高一般贸易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优化一般贸易出口商品结构.  相似文献   

3.
外国直接投资在我国各地的分布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异性。东部和南部地区的广东、江苏、福建、上海的外国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北京、天津、辽宁、河北次之,经济发展较快的山东和浙江主要依靠国内投资,外国直接投资对西部地区的9省区经济增长并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国家政策的倾斜也没有改变外国投资的区域分布格局。广东是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带动产业聚集和结构升级的先行。  相似文献   

4.
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各地的分布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异性。东部和南部地区的广东、江苏、福建、上海的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 ,北京、天津、辽宁、河北次之 ,经济发展较快的山东和浙江主要依靠国内投资 ,外商直接投资对西部地区的 9省区经济增长并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国家政策的倾斜也没有改变外商投资的区域分布格局。广东是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带动产业聚集和结构升级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5.
孙世昆 《林区教学》2012,(4):110-111
经历了2008年末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后,普遍感到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巨大冲击,迫切需要调整我国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结构,从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向第三产业投资倾斜,增加就业机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通过对创新型经济的理论分析,尝试梳理体育服务业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6.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外贸出口面临巨大压力。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的初级产品已不具有贸易竞争力和比较优势,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竞争力和比较优势还集中在劳动密集型领域,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仍存在相当劣势。对此,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应当从传统静态比较优势向高级化的动态比较优势及贸易竞争优势转变;加工贸易向服务贸易的转变以及产业由东部向中西部的转移,则是实现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与转型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001--2009年泉州出口贸易总体情况、商品结构、外部区域结构及内部区域结构的分析,发现泉州出口贸易存在2个重大安全隐患:一是出口依存度十分显著,区域经济安全性出现警示;二是出口商品过度集中于纺织鞋服等少数劳动密集型产品上,比较优势陷阱严重,贸易中断风险非常高。泉州市出口贸易要获得较好的发展,外贸政策要由外向型经济向内外互补型经济转变,通过优化要素结构和提升要素质量,夯实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使用四因素结构偏离份额法对日照市产业结构进行剖析发现,日照市经济产业整体上具有较为突出的竞争优势和资源配置优势,三次产业均受益于山东省整体经济的良好发展趋势。其中,第一、二产业均处于结构比较劣势,而第三产业则具有明显的结构比较优势;在产业竞争力、纯竞争力和资源配置能力方面,第一、三产业均处于比较劣势,而第二产业具有比较优势;三次产业的集聚程度均较高,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但相对于全省平均水平而言,只有第二产业具备比较优势,而第一、三产业不具备比较优势。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日照市应注重产业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大力发展多功能新型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常熟市的经济外向度显著提高,但仍存在着外贸依存度不高、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利用外资规模偏小、投资主体集中度偏高、内资企业出口能力明显滞后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一是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二是通过产业集群化战略将传统的纺织.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发展为竞争优势;三是坚持出口市场的多元化战略,重视开发高、低两种不同层次需求的海外市场;四是将引进外资与常熟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针对中国的贸易反倾销案不断增多,其原因主要是出口经营秩序混乱,价格竞争成为我国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中惯用的竞争手段;世界经济整体复苏乏力,国外企业和政府越来越多地倾向于利用贸易救济手段来保护本国企业的利益;我国与其他国家部分产品比较优势趋同,产品结构类似,且我国国内各企业的产品具有很强的同质性。要改变这一状况,其根本是要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努力拓展出口市场,规范出口秩序,加强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协调作用,并形成积极有效的应诉机制。  相似文献   

11.
广东加工贸易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工贸易是推动广东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等原因,广东加工贸易所依赖的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广东加工贸易企业依靠劳动力要素的比较优势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通过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延长产业链,优化加工贸易产业结构等途径取得竞争优势,以提升广东加工贸易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贵州喀斯特地区人地矛盾突出,经济发展方式落后是造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石漠化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石漠化程度、农业生产状况等因素,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地区比较优势和经济发展趋势,对不同石漠化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探析,提出了各地区的综合治理模式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广东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巨大经济总量,并不能掩饰其内部的区域经济差异。要实现广东区域协调发展,必须结合广东的实际,完善和创新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探讨山区发展的各种可行战略。比较优势等战略在促进广东山区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行具体的经济发展战略,必须明确政府和市场是广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同时,必须建设区域性要素市场,实现区域市场体系的网络化。  相似文献   

14.
青海过去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缺乏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进行资源整合,农牧业的区位优势、能源矿产开发的政策优势和旅游业的绝对优势都是推动青海产业升级的比较优势,利用、规划和协调好这些比较优势将能打破产业结构的自然演进进程,实现青海的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5.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广东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炜 《惠州学院学报》2012,32(5):35-37,43
广东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随着低碳经济潮流的到来,广东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文章在分析了广东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和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促进低碳技术创新等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16.
通过区位商测定方法,分析了福建农业产业结构现状,比较和探析了福建、浙江、江苏、山东、广东沿海五省优势产业,认为福建林业、渔业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应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使农、林、牧、渔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配第—克拉克定理提出了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具有互动效应。从实证角度分析了广东省改革开放以来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动态变化,验证了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严重不协调,存在较大的结构偏离度,实施"双转移"战略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比较优势的困惑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条件下,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有一定的滞后性,对经济建设的指导作用不明显。通过构筑要素市场,降低区际交易成本,加快信息化建设,整合优化产业链以及不断推动技术进步等途径来弥补比较优势的不足,形成其竞争优势,从而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1953-1978年间中国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这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但这一战略并不适合当时中国工业化初期的经济和自然资源条件,背离了中国的资源比较优势,因而在社会经济结构、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劳动就业、消费水平、经济波动等方面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使中国经济发展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20.
一个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的形成受其要素禀赋状况的制约,外国直接投资也会根据东遭国的要素禀赋状况进行产业选择。而要素禀赋结构将随着经济的发展作动态变化,产业结构升级与要素禀赋结构的这种动态变化相适应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国家应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利用现有要素禀赋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从而不断积累更“高级”生产要素,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