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宁 《钓鱼》2004,(18)
悬坠钓法的专用鱼漂漂身: 一支鱼漂的主体部分,是鱼漂产生浮力的主要部分。根据钓手不同的垂钓要求,漂身被制成了许多不同的形状。如球型、橄榄型、梭型、水滴型、流线型等。漂身的制作可分为手工研磨和机器加工两种。手工研磨的漂身受损程度小,材质相同  相似文献   

2.
符荣财 《钓鱼》2004,(23):16-16
悬坠钓给人们提供了较为科学的调漂方法,它的先进性在多年的实钓中一直被钓友们认可,就连一些老钓手,至今仍抱住调四钓二的公式不放,经近几年的实践,我认为要正确科学选用鱼漂,灵活调整鱼漂,正确对待调四钓二,切勿死搬硬套。现在市场上的鱼漂千姿百态。各式各样,漂尖、漂尾、漂身的粗细、大小、长短均不同。如何科学选用鱼漂,灵活调整钓组,我建议从以下几点去做。  相似文献   

3.
范宁 《钓鱼》2012,(6):14-15
浮漂的常用漂型 梭形漂:漂身造型像梭子一样呈两头细尖中间圆粗的长身鱼漂。此类鱼漂漂尖、漂脚长度适中,比较适合在正常鱼情条件下钓底层鱼。  相似文献   

4.
范宁 《钓鱼》2004,(21):41-41
漂身造型像梭子一样呈两头细尖中间圆粗的长身鱼漂。此类鱼漂漂尖、漂脚长度适中,比较适合在正常鱼情条件下钓底层鱼。  相似文献   

5.
范宁 《钓鱼》2012,(7):12-13
一种漂身长度短于漂尖的鱼漂,主要以钓快鱼或浮钓为主,兼具底钓的功效。它具有翻身快、下降匀速、灵敏度高等特性,便于钓手早观察、早发现一些出现在钩饵尚未落底前的”接口”信号。即使半水无鱼接钩,钩饵完全落底后,它也能够真实、准确地显现鱼在底部吞饵的细微鱼讯,可以说是一款多功能的鱼漂。  相似文献   

6.
诗才首     
王成林 《钓鱼》2005,(2):28-28
野钓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每当选好钓点,调好漂后却又遇上了鱼漂的忽上忽下,漂目不。资历深的钓友通过一番调试后,很快进入了良好的施钓状态,而有部分新钓手却怎么也闹不清其中的缘由,因而只能在猜疑中乱调。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就野钓中出现的鱼漂不定因素进行以下七个方面探寻,以供钓友们参考。  相似文献   

7.
悬坠钓给人们提供了较为科学的调漂方法,它的先进性在多年的实钓中一直被钓友们认可,就连一些老钓手,至今仍抱住调四钓二的公式不放,经近几年的实践,我认为要正确科学选用鱼漂,灵活调整鱼漂,正确对待调四钓二,切勿死搬硬套。现在市场上的鱼漂千姿百态,各式各样,漂尖、漂尾、漂身的粗细、大小、长短均不同。如何科学选用鱼漂,灵活调整钓组,我建议从以下几点去做。  相似文献   

8.
郅辽 《钓鱼》2004,(10):40-40
80年代中期,河北省和保定市先后成立了钓鱼协会,一些参加全国钓赛和各地钓鱼邀请赛的钓手把南方的七星漂钓组介绍到河北。其小巧灵风格在保定受到重视是因为大众化钓场只有白洋淀一个,而淀里的鲫鱼吃口很轻,用高梁杆鱼漂和芦苇鱼漂都不能反应鲫鱼咬钩微微抬漂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王征 《钓鱼》2005,(5):33-33
擅长抛竿钓鱼人习惯用铃铛或观察竿梢上的动作获知鱼讯。一般不用鱼漂,如果用鱼漂大多数都是用于钓鲢鳙。把抛竿装漂象手竿那样钓就困难了,因为水的深浅无法知道,鱼漂固定装在哪个位置也是无法预定的,短了不沉底,长了无法抛。  相似文献   

10.
马建华  郭红明 《钓鱼》2007,(10S):26-27
传统的坠钩卧底钓组由于反应的信号主要是鱼吞钩游走时的动作,当信号出现时,无论是七星漂还是立漂,其信号无非是顶漂或拉黑漂。鱼漂的信号相对简单标准,掌握起来难度不大,但悬坠钓组则不同,悬坠钓组由于其较高的灵敏性使得浮标表现出的信号更加丰富多彩。下顿、下滑、上顶、抖动、加速、站立又倒下、该翻身时没有翻身、突然翻身等各种信号在垂钓的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这对于我们正确判断鱼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管察 《钓鱼》2005,(14):34-34
坠钩平底是传统钓鱼使用得最广的一种钓组,但因鱼漂材料和形状不同,得到的鱼讯反应在以立漂为主的北方是认黑漂,南方用去了羽的家禽翎梗做浮子,称星漂,钓鲫鱼是半粒浮子抬起来就提竿了。现代竞技钓鱼以悬坠为特征,并积极影响着大众钓鱼。两种钓组,结构不同,在反应鱼讯时后者多模棱两可的假动作,让人很难把握;前者简单易学,鱼讯也真实。然而,结构不表示先进与落后,唯钓法而有的优势也不是不可以转换的。  相似文献   

12.
陈钢 《钓鱼》2005,(4):38-38
野钓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每当选好钓点,调好漂后却又遇上了鱼漂的忽上忽下,漂目不一。资历深的钓友通过一番调试后,很快进入了良好的施钓状态,而有一部分新钓手却怎么也闹不清其中的缘由,因而只能在猜疑中乱调。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就野钓中出现的鱼漂不定因素进行以下七个方面探寻,以供钓友们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任志新 《钓鱼》2004,(22):12-12
手竿悬坠钓时鱼漂走漂(走水)一般是由两种不同的原因所引起一是水的排灌使水流动,上下水流方向一致,二是风的影响,当持续刮风三四级以上阵风时,宽阔河道、水库等大水面的上层水被风吹向下风处,而下层水则向风吹来方向流动,上下水流方向相反。鱼漂走水方向也各不相同,在流水中鱼漂向下流走,而在风吹水域,鱼漂却反而迎风而走。  相似文献   

14.
范宁 《钓鱼》2004,(19):37-37
购买鱼漂时,第一步就是目检。方法是将鱼漂拿在手中,漂颈位置架在另一只手的拇指、食指间,边转动边检查漂身左右是否对称、漂尖与漂脚是否构成一条直线等。如果出现漂肩高低、宽窄不对称,漂身左右明显不等以及漂尖插入漂身的位置不同心等,则证明这支鱼漂不是一支做工精细的高质量产品。另外,在目检时还需注意检查鱼漂漂尖色目环是否清晰,间距是否过大或过小。因为,鱼漂的漂尖部分是我们直接观察鱼讯的主要参照物,  相似文献   

15.
张铨 《钓鱼》2004,(23):19-19
一、沉底坠钓组灵敏度低但鱼的吞饵障碍最小 鱼漂等的浮力和坠子等的重力之间建立二力平衡关系时,钓组具有很高的灵敏性。立漂或星漂的悬坠钓组就是处于二力平衡状态。野钓中使用沉底钓组较多,这种钓组重力和浮力不相等,重力远远大于浮力。卧底的坠子的重力与地面支持力相互作用。因此,沉底坠钓组灵敏度显然较低。但是,由于坠卧底,子线弯曲松驰,鱼开始触饵吞饵时不受到坠子阻力也不受到鱼漂上浮力的作用,因此吞饵障碍最小,  相似文献   

16.
白瑞东 《钓鱼》2005,(13):29-29
我用海竿钓鲢都是用炸弹钩加固定球漂,由于没有坠,鱼漂经常被风吹得四处漂荡。为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加铅坠,但是如果钓深度超过一米,由于鱼漂是固定的,在抛投时活动坠也只能停在鱼漂的上方,抛投很不方便,要是两米短竿,根本没法抛,而且鱼漂也不好调节。加之用的是飞钩,炸弹钩五个短钩正好在钓饵旁边,白鲦上钩后也会造成虚假鱼讯。通过多次试验,我探索了一种效果明显的钓组,现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17.
《钓鱼》2005,(3):32-32
野钓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每当选好钓点.调好漂后却又遇上了鱼漂的忽上忽下.漂目不一。资历深的钓友通过一番调试后.很快进入了良好的施钓状态.而有一部分新钓手却怎么也闹不清其中的缘由.因而只能在猜疑中乱调。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就野钓中出现的鱼漂高低不定因素进行以下七个方面探寻,以供钓友们参考。  相似文献   

18.
范宁 《钓鱼》2004,(17)
鱼漂,各地称呼不同。古代称浮;现代称浮子、鱼漂、钓眼等。它是钓者根据其反应了解水下鱼情、水情的标志,故有的钓者将其称之为“钓鱼人的眼睛”。《体育大词典》、《钓鱼词典》将鱼漂分为二大类:一为散子漂;二为单子漂。散子漂为多颗粒状的浮力强的物体组成;单子漂为一根长或圆、扁的浮力强的物体组成。它们的形状和大小、多少不同,是适应于海钓、流水钓、深水钓、浅水钓以及钓鱼方法中的点钓、拖钓、浮钓、悬坠钓、旋钓等而制作的。本章就常用的鱼漂,尤其是当前风靡一时的单子大鱼漂的一  相似文献   

19.
狐影 《钓鱼》2004,(24)
悬坠钓(台钓),因所使用的钓组灵敏、上鱼迅速而受到很多钓友的喜爱,围绕着漂、坠、钩三大专题而完成的文章举不胜举,光是各路名家高手对调漂技术的研讨文章就足以让我们初学者眼花缭乱的了。在下试从物理学角度来做个另类一点的分析,其中难免会有一些不妥当之处,希望各位钓友能给予指出,同时也希望本文能对处于懵懂状态的初学者有所启示。认知鱼漂的基本要素当今的钓鱼鱼漂可谓琳琅满目,光是以不同形状的漂尾、漂身、漂脚三段组合就可以演化出种类繁多、性能各异的漂种,让人有无从选择之感。然而万变不离其中,一支鱼漂表现出来的漂相最终取…  相似文献   

20.
阿牛学钓记     
吴世雄 《钓鱼》2005,(17):24-25
钓鲫鱼漂的选用:鱼漂作为钓组中的灵魂,是垂钓者感知鱼讯最直观的工具。作为一名初学钓鱼的朋友,至少得备有两支以上的鱼漂。因为不同的鱼漂其造型的差异表示着使用功能的不同,漂号的区分,表示着其浮力的大小。这些多样性的设计,正是为了应对不同垂钓环境中出现的复杂多变的鱼情。那么,在实际的垂钓中应该用哪一支鱼漂呢?选择鱼漂的主要依据就是鱼情、水情和天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