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青海汉语方言区的地理位置和方言划分青海省位于我们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西部。东北部和甘肃省交界,东南部与四川省相临,西南部同西藏自治区毗连,西北部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接壤。“青海”以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而得名,简称“青”。青海秦汉以前属羌地。西宁魏晋南北朝时曾设西平郡、鄯州,唐宋时仍设鄯州、西宁州,元时仍设西宁州属甘肃行省。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置西宁卫。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西宁为郡,隶二县一卫一所,即西宁府,碾伯县、贵德所、大通卫,  相似文献   

2.
清代同治年间西宁回族撒拉族起义,事起教争。从咸丰八年(1858年)冬到同治四年(1865年),丹噶尔、南川、西宁、大通、威远、贵德等地教争叠起,两教回民互相仇杀,最后导致长达十几年的起义。教争的两派,一曰花寺,二曰大会(《丹噶尔厅志》卷一,  相似文献   

3.
社学是元、明、清三代在府州县外的郊区、乡镇村舍和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的基层教育机构。明代少数民族地区的社学继承和发展了元代的社学制度,在设立和办学过程中颁布了相关的法令,采取了相应的举措,加强了对少数民族的社会教化,为清代少数民族地区社学和义学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一、王洛宾在近代青海的音乐教育活动 王洛宾(1913-1996,北京宛平人)于1938年秋随西北战地服务团到青海演出,并在西宁各中小学教唱抗日歌曲。剧团解散后,他应约于1939年初再次来到西宁,住在昆仑中学宿舍,组建青海抗战剧团,搜集整理民歌,从事抗日宣传活动。昆仑中学宿舍是王洛宾民歌收集整理的工作室。“当时洛宾拿出很多油印的小册子,大都是抗日歌曲。其中有他写的《老乡上战场》《血花曲》《风陵渡的歌声》等,还有一些抗日漫画、抗日口号的小册子。他把一沓油印的抗日歌曲散页交给我,要我送到几所学校去练唱。”王洛宾在回民中学(1940年改为昆仑中学)做音乐教员时,发现回族中学因受伊斯兰教规的约束禁止唱歌。当时学校虽然设置了音乐课,但不能说“唱”字,而只能说在音乐课上“念”歌儿。这也是民国时期青海学校音乐教育受到宗教影响的一个特点。王洛宾在1939年创作了一首《穆斯林进行曲》,这是一首激发民族意识觉醒、鼓动抗日救国热情的战斗进行曲。铿锵有力的节奏,激昂慷慨的旋律,通俗上口的歌词,激发了回族青年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同时也对他们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王洛宾在回族中学打破了学生不唱歌的习俗。此曲很快在全省流传,并在西北广大的回族地区群众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距今二百三十四年前(乾隆十二年,1747年)脱稿的《西宁府新志》是青海省现存的最早一部地方志。在它以前,虽然有过[明]刘敏宽与龙膺撰《西宁卫志》,(清)苏铣撰《西宁志》或《西镇志》、(七卷,顺治十四年刻本),但这两部书现在巳找不到了。因此可以说《西宁府新志》是青海最早的一部地方志了。从内容的丰富和编纂的完善方面看,它不愧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它为明末清初(十六,十七,十八世纪)时的青海历史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当  相似文献   

6.
旧社会固原人民穷困,文化教育极为落后.清末民初,全县仅有数处初级小学,一所“回民义学”.封建宗法制度拒女子于校门外,回民女子上学更不可思议.1919年“五四”运动革命潮流波及固原,固原县第一所女子小学应运而生.回族有识之士苏廷瑞送女儿苏彩凤入学.这是固原县第一个回族女学生,首开回族女子上学先例.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吉安府地方教育体系呈现出由官办为主向民办为主的演变趋势。明初,吉安府地方教育以官学为主,社学为辅。明中叶后,官学的教学功能逐渐衰减,儒学的传承主要由民办为主的书院与讲会来承担。社学与义学、族学大多以启蒙教育为主。明代盛行一时的社学,人清后逐渐为义学、族学所取代,反映了基层启蒙教育的民间化趋势。民办教育机构逐渐占据了地方教育机构的主导地位,从而为儒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制度化的保障与基础。  相似文献   

8.
清咸丰同治年间,由于地方政府推行仇回灭回政策,暴发了以回民为主体,其他民族广泛参加的反满抗清运动,历时一十八年,严重地动摇了清王朝的根基,这就是有名的“咸同滇变。” “滇变”发于楚雄府属双柏石羊银厂汉回厂商矿争,再肇于楚雄府城的屠回事件而  相似文献   

9.
同治元年(1861年),陕西、甘肃相继爆发了大规模的以回民为主、兼有汉族等各族人民参加的回民起义。同治六年(1867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前往陕甘镇压回民起义及处理善后安抚等事务。左宗棠本着“汉回番民,同属国人”的民族思想,遵循了“不论汉回,只辨良匪”的重要原则,对陕甘回民采取了“剿抚兼施”的政策。  相似文献   

10.
某校领导,在一次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搞民族教育办好回民中学的方针是“三化”:学校领导回族化;教师队伍回族化;学生回族化.这“三化”口号一提出在教师中引起强烈反响,影响了汉民教师的情绪,造成教学秩序的混乱.  相似文献   

11.
清代宁夏府是回族、汉族、满族等多民族共同聚居的地区。传统史料有大量关于清代中后期宁夏地区回族的记载,但是对清代前期宁夏北部地区回族的记载却非常少。通过梳理几条关于乾隆时期平罗县人口招募与回汉居住格局的史料,表明平罗县在雍正至乾隆时期就有回族居住。而关于回汉民族的居住格局,尽管总体上是"回汉杂处",但平罗县回族与汉族则是"分界而居"。  相似文献   

12.
清代遵义地区的义学创设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结束于光绪末教育新政的推行。在二百年的历程中,遵义地区义学的发展呈现着康熙雍正时期缓慢起步、道光同治时期发展至高峰,以及绥阳、正安等县义学数量多等时空分布特点。清代遵义地区义学的发展受到朝廷政令、地方政治局势、地方官员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刊中报     
教育厅采取五项措施保证民族教育优先发展近年来,自治区教育厅认真贯彻落实《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教育条例》,实行重点扶持与优先发展并举的方针,民族教育迈上了新台阶。一是在民族聚居的宁南山区实施“普九”攻坚,盐池县在宁南山区率先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回族地区义务教育普及步伐进一步加快。二是在宁南山区初中阶段大力发展寄宿制学校,回族初中学生的入学率有了大幅度提高。三是“百所回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项目年内建成了l2所标准化窗口学校,回族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四是继续扩大民族班招生。在吴忠中学、固…  相似文献   

14.
刊中报     
2001年第10期夯实基础教育发展民族教育宁夏启动百所回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本报讯对于民族地区来说 ,民族基础教育上不去 ,整个基础教育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为此 ,宁夏自治区决定从今年起 ,用5年左右的时间 ,集中物力、财力 ,重点武装100所回民中小学 ,使其整体办学水平跨入自治区先进行列。这项被称为“百所回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已全面启动。宁夏是回族自治区 ,回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民族教育任重道远。为此 ,自治区党委、政府制定了“优先发展、重点扶持”的民族教育方针。实施“百所回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清代乾隆、嘉靖年间,景德镇出现了一个陶瓷专科教育的原始雏型——景仰书院。 景仰书院创建于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据乾隆版《浮梁县志》载:“乾隆四十一年,监生沈大振等输田六十二亩,捐银二百余两。”“侯世爵、林大荣等捐银四百七十余两。”经当时驻镇饶州府同知——兴圣纪的同意和督办,将净土庵改建为景仰书院。同治版《饶州府志》也记载了此事:“景仰书院在景德镇江家坞”。  相似文献   

16.
略论青海“山陕会馆”和山陕商帮的性质及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以前,青海的“商业主要由山陕两省客商经营,其中尤以山西人较多,来宁(西宁)时间也较早,如合盛裕、晋益老等商号都有二百几十年以上的历史。民间有‘先有晋益老,后有西宁城’的传说”。乾隆初年(一七四○年前后),山西、陕西商人进入青海地区经商,光绪初年,他们在青海商业贸易界站稳了脚跟.形成了颇有名气的“山陕商帮”,并于光绪十四年(一八八八年)在西宁首建“山陕会馆”。从此以后,山陕商人以西宁为“根据地”,活动于青海地区各主要州县。他们的商业活动在解放以前的青海地区很有影响。本文拟就对“山陕会馆”和山陕商帮的性质及其在青海近代历史中的作用作一点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一旧社学与新社学社学组织清朝以前已有建立。“佛山忠义乡志”载:“洪武三年(1371年)诏民间立社学。”“正统时,令社学补儒学生员,弘治十七年(1505)令府州县各立社学,民间幼童十五岁以下者遣入读书。清制,直省府州县之大乡巨堡各置社学……凡近乡子弟十二岁以上至二十岁以内有志学文者,均可入学肄业。”同治南海县志云:“嘉庆元年(1796)广东提学魏校大毀淫祠,令府州各立社学,广东社学之盛自此始。”此后社学普遍建立,单广东番禺县志所载即将近百个。广州府志、南海县志所载社学组织也很普遍。社有社长,由士绅公  相似文献   

18.
在太平天国革命的推动和影响下,1858年(咸丰八年)至1872年(同治十一年),贵州西南部地区爆发了以回族为主,有汉、苗、布依、彝等民族参加的反清大起义.起义军以方形的白色旗帜为标志,故称“白旗起义”.白旗起义历经十四年先后占领了今兴义、兴仁、安龙、盘县、晴隆、贞丰、册亨、普安、长顺、望谟等县城,威震滇、桂、黔三省,给清朝统治以沉重的打击.贵州是我国多民族的省区之一,居住着汉、苗、回、布依、侗、彝、仡佬、水、瑶  相似文献   

19.
清代统治者通过行政措施将以西宁府为中心的青海东部地区纳入内地化行政体系,形成了"一府三县四厅"的政区格局。"厅"作为清代独创的政区形式在西宁府地区广泛设立,险要的地理位置、复杂的民族构成、地方经济的发展是影响这些厅的设立的共同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回民中学是上海市唯一的一所培养少数民族子女的寄宿制的完全中学。全校现有27个班级,1000余名学生(其中西藏班初中14个班430人),回、满、蒙、藏、朝鲜、苗、壮、侗、土家等13个少数民族学生占95%以上。回民中学前身为上海市私立敦化初级中学,1945年,由中国回教学会创办,旨在教育清寒的回族学生,初创时3个班级130余名学生,回族学生仅30名。解放后,人民政府为了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历年给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