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纵观方方小说中的爱情书写,可以看到一条消解与坚守神圣爱情的线索。从早期表现理想爱情到表现爱情的虚无,直至最后表现对爱情的绝望,方方小说中的爱情书写一步步展示了神圣爱情的被消解。同时,作为一位富于责任感的作家,方方从未放弃对神圣爱情的坚守,她在爱情书写中表达着对爱情、生命的终极思索和关怀。  相似文献   

2.
以半结构性访谈为主的研究发现,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爱情教育存在诸多困境,主要表现在:对爱情教育的地位认识不够;对爱情教育的特征认识不明;对爱情教育的策略认识不清;对爱情教育的功用认识不深。为此,辅导员应当从提高对大学生爱情教育的重视度,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爱情教育课程,加强对大学生爱情心理的调查研究,强化校园文化的环境育人功能和建立立体式的学生教育模式等方面着力克服困境,开展科学的爱情教育。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国家,许多学者对爱情都进行过不同程度的研究,他们对爱情都持有各自不同的观点。Davis(1985)认为爱情等于友谊加上两个集束:激情与关心;Rubin(1970,1973)认为爱情与喜欢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并通过研究爱情与喜欢的区别,建立了爱情量表和喜欢量表;斯腾伯格(1986,1988)在研究爱情本质的基础上,提出了爱情三角形理论等。本文从爱情起源理论、爱情分类理论和爱情观理论这三大方面,对国外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做一简要介绍。通过对相关理论的介绍增加我们对爱情的理解,同时也为我国开展类似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天鹅意象贯穿于叶芝的整个诗歌创作过程,是其爱情诗歌中的重要意象。在早期诗歌中,叶芝用它象征永恒不朽的爱情,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在中期诗歌中,天鹅仍然是不朽爱情的象征,但是叶芝对爱情的认识却发生了改变;在晚期诗歌中,叶芝将自己的爱情与天鹅的爱情彻底割裂开来。爱情诗歌中天鹅意象的变迁,折射出叶芝爱情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处于爱情的朦胧期和憧憬期,对异性产生亲近或倾慕等情感,并把这种朦胧的情感认作就是爱情。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对学生进行爱情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情教育是本文探讨的重点。作者试着从教材中的爱情教育因素和生活中的爱情教育因素两个维度对此问题做一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6.
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法,测量大学生的爱情价值观,以探讨当代大学生爱情价值观的特点。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爱情价值观,更多倾向于良好积极的一面;消极、不良价值观的大学生人数比例较小。男大学生的爱情价值观更倾向于奉献,女大学生的爱情价值观则更加现实。对总的爱情价值观来说,性别差异不显著;学科差异也不显著。社会文化对大学生爱情价值观的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我国大学生爱情教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爱情教育是教育领域的重要话题之一.文章从大学生的爱情现状、爱情教育的必要性、爱情教育的内容以及爱情教育的途径等方面对国内近十年针对此问题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在文章的最后部分探讨了现有研究的缺陷和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期引起高校对大学生爱情教育的更深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岳成龙 《文教资料》2014,(15):10-11
李商隐与仓央嘉措的爱情诗歌是民族文学的精华,他们在诗中表现出的对爱情的真挚坚贞,对爱情中求不得与爱别离之苦的缺失性体验,对爱情的哲理升华和意象中的爱情表达,皆有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显现与同而不同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张慧馨 《文教资料》2007,(32):18-20
玄学大师约翰·多恩的爱情诗歌充满了玄学色彩。本文分析了多恩对爱情的矛盾心理,这一矛盾的双方是多恩对爱情的肯定和否定态度。肯定爱情的诗歌中洋溢着对女性的赞美之情;否定爱情的诗歌中充满着对女性的讽刺之意。即对女性的赞美和讽刺。  相似文献   

10.
面对大学生的恋爱现状,高校应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爱情教育,弗洛姆关于爱的理论对大学生的爱情教育有现实的借鉴意义.爱情教育的目的在于形成健康的爱情观,本文具体分析了大学生的爱情教育.  相似文献   

11.
《有所思》是一首表达男女情爱的诗。这首诗通过典型的行动细节描写和景物的比兴烘托来刻画人物,表现了一位女子在遭到爱情波折前后的复杂情绪,把主人公因爱而思、由爱而怨、因怨生恨的情感以及忠贞、倔强、爱憎强烈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是一首久传不衰的情诗绝唱。  相似文献   

12.
在《红楼梦》第十九回回末,毛泽东的两条批语指出宝玉身上既有“同一人生观相互结合的爱情”,亦有“两种人生观相互冲突的爱情”,既肯定了宝玉与黛玉的爱情,又承认了宝玉与袭人的爱情,说明宝玉爱情的复杂性。毛泽东的批语犀利独到,而且符合文本的客观描写,符合现实的人性特点。毛泽东对宝玉、袭人、黛玉爱情的评价主要是从人性的角度来认识的。  相似文献   

13.
王海的婚姻爱情系列小说,以女性为主体,但是在大家普遍把关注的目光投射到小说中的女性的情爱心理活动的时候,相应地"冷落"了小说中的男性。实际上,王海鸰的小说中的知识男性是非常有典型性的,王海鸰作品中的知识男性对婚姻爱情的态度也是非常具有探讨价值的。她不仅描写了男性"心的背叛,身的背叛,身心的背叛",更多次关注了男性的ED问题以及面对爱情婚姻困境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14.
金庸是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辉煌时刻,不少论者从女性哥特式批评视角,认为金庸笔下的女性是男权话语与权利体系下对女性形象的扭曲,女性无法走出菲勒斯中心的巨大阴影,丧失了自己存在的主体意识,失去了自己存在的本真性。实际上,金庸笔下众多或美丽或凄婉的爱情故事,展现了爱情的广泛、爱情的深层次和爱情的奇特,表现了金庸的爱情理想和积极进步的女性爱情观。  相似文献   

15.
中国女作家张欣和日本女作家林真理子虽然都将视域放诸都市职业女性的爱情、婚姻与事业上,但由于两国民族、文化的差异,二者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在爱情追求上,张欣笔下的女性所追求的理想爱情是以结婚为前提的,而林真理子笔下的女性则并不拘泥于婚姻形式,只是希望有一份理想的爱情;在事业的选择上,张欣塑造的女性将爱情作为事业成功的一个阶梯或敲门砖,而林真理子塑造的女性没有也不需要将爱情作为事业的交换条件;在女性自我实现的途径上。张欣让女性通过回归传统女性的坚忍、宽容、顺从等美德来求得自我的实现。而林真理子则让女性认识到只有女性的独立和成功,才是实现自我的捷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青海"花儿"的整体作品结构入手,对"花儿"的比兴、抒情内容进行了细致的考察、研究与分类。文章认为情是"花儿"的核心,是内在的最本质的东西。"花儿"首句多比兴,兴为主,常见的有记载神话传说、记录民俗民情、铭记历史人文和描写山川胜景四种。尾句多抒情,情的内容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表达男女爱情婚姻的,有表达男女爱情、描述男女情爱、抒发生活情志和传递生活情趣四种;另一类是描写社会情感内容的,有揭发黑暗丑恶、歌颂快乐升平和感悟人生哲理三种。  相似文献   

17.
胡也频的小说《到莫斯科去》与《光明在我们的前面》塑造了两位鲜活的革命女性:素裳与白华。通过描写两位女性如何选择革命的道路,如何在革命道路中成长,作者向人们展示了五四以后中国妇女解放道路与“救亡图存”的紧密结合,展示了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成长与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紧密结合。当然,在素裳和白华的塑造中,作者也贯穿了“革命”与“恋爱”的文学主题。  相似文献   

18.
在《诗经·国风》中,《氓》是一首反映我们祖先男女婚恋、家庭生活的优秀诗篇,诗中叙述了女主人公在经历恋爱、结婚、婚变、决绝的过程中,对待爱情、婚姻、家庭问题的正确人生态度,以及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抗争精神。可见,在《诗经》所产生的时代,由于远古遗风的影响,先秦时期的女子婚恋比较自由,有别于后世中国封建社会成熟时期严格礼教约束下的女子,她们有着更加接近现代女性的爱情婚姻观和对自由平等幸福爱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19.
孙琳琳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7):92-93,102
才子佳人小说,因其固定的情节模式,使得人物之间的关系也形成恒定的模式:男女主人公的婚恋关系,主人公与辅助者的关系,主人公与破坏者的关系。同时,《金云翘传》又有其独特的"故事套故事"结构,使得男女主人公的婚恋关系异于常者,可以说是才子佳人小说模式套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柏拉图的《会饮篇》体现了当时女人的社会地位——她们整体的社会地位都已经被定位在侍者、仆人等角色中:“爱神”是有性别的,完全变成了男性的特征;对男同性恋者采取赞美的态度;“爱”是对美的缺失和追求,是介于美和丑、善与恶之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