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五四医院业余报道组去年一年之所以能在全国各地报刊见稿百余篇,这得益于“信息政委”的支持。景政委早在当协理员时,就是新闻工作的有心人。他非常留心报纸上的好信息。每天的报纸他都认真阅读,对“工作动态”、“医疗纪录”等,有价值的信息便剪下来,精心整理归类,贴进自制的剪报本。此外,他D袋里还随身装有一个“信息日记”本,在科室里检查、指导工作的同时,只要发现医疗第一线有价值的报道线索,他都习惯地记入“信息日记”里。目前,他的信息库已初具规模,厚厚的剪报本堆起一尺多高,里边收藏各类信息已达万余条。为了把信…  相似文献   

2.
惊悸     
一个同事将一封读者来信丢在了我的案头,一瞅那来信上贴着我写的那篇稿子的剪报.和那上面鲜血般勾勒错误的红道道,我的心立即哆眸剧跳起来。我心急眼雾地把来信扫了一遍,就像突然遭到电击一般,我在坐椅上呆愣死默了好长时间。未了,一个声音从我心底升起,在耳畔轰响:“存不得侥幸,偷不得懒呀!你有一丝侥幸,偷一时懒,就会给你个人造成负面影响,给你的报纸造成很大损害!”那篇稿件内容是替编辑部寻找一位热心读者。报社从今年四月初起,每隔一个星期左右都会收到一个信件,那信封里装的是先几天出的本报,每张报几乎每篇文章都写…  相似文献   

3.
某综合仓库政委李庆年,被人们誉为“分部一支笔”。李庆年这个名字在报刊上没少看到。没见到他本人之前,原以为他是个专业作家,没想到他就在离自己单位不到20公里的一个仓库担任政委。崇敬之余,采访他的念头终于再也无法控制了,于是,经同办公室陈干事的引见,见到了这位令我崇敬已久的人。初见李庆年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他是一个普通而又平凡的人,没有什么特殊之处,特别是满脸胡老子,让人感到他一副老相,与他那文风以及被人称作为“分部一支笔”的绰号怎么也对不上。然而,当翻开李政委的那几棍子剪报册以及那提获奖证书和那即将出…  相似文献   

4.
秀才团长     
我们团长徐国稳,从当战士、排长、连长到侦察科长;从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到历次抢险救灾,无论是当战斗英雄,还是普通一兵,他从不表功,他言:“咱没这习惯”。但有一点,他常常引以自豪的,那就是当报道员时练的写作基本功和一手漂亮的书法。谦虚的人容易接近,这句话在团长那里得到了验证。别看团长身材魁梧,但很平易近人。我初当报道员那阵子,采访个班长都语无论次,甭说采访一团之长了。可是后来有次采写参谋长的报道硬是把我推了上来。参谋长是团长治部下,团长对他知道得最多。那天,我上门找团长,硬着头皮喊声报告,一进屋,团…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他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新闻单位发表具有鲜明沂蒙老区特色的新闻照片近千幅。其中,有的作品在苏联、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展览过。去年,他被中国摄影家协会吸收为会员,载入了《中国青年摄影家名录》。他叫王玉,是某师战士摄影报道员。当笔者问及这位同行成功的“秘诀”时,他一本正经地说:几年间我搞摄影的体会就是紧紧地“哇”住了沂蒙老区的特点。诚者斯言。当你看家王玉那厚厚的六大本剪报时,就会觉得,几年来,他发表的近千幅摄影作品无不具有鲜明的沂蒙老区特色。和他细哈,又知他不仅仅只是“抓住了当地特点”,…  相似文献   

6.
“学好用好军报,当个将军没问题;会给军报投稿写稿,当个记没问题。”这句话是我1984年秋当新兵时听一位干部说的。从听到这句话起,《解放军报》就成了我的梦想120多年过去了,我从一个边防战士成长为一名军报记、编辑,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军报的养育就没有我今天的自信和强壮。因此,每当有人问我你是哪个大学毕业时,我总会自豪地说:“解放军报大学!”  相似文献   

7.
李彬有一册厚厚的剪报本,本上贴满了他发表在报刊的稿件,扉页上有一段他写的“自勉”: “我渴望闯入新闻天地,甚至想登上那辉煌的殿堂。然而,我却总在门外徘徊。我常常怀疑,自己是不是先天低能?要不,为什么我只能摘取这些别人不屑一顾的小酸果!”1983年李彬从湖北潜江入伍,被分配在空军某部连队当无线电报务员。他曾想报考军校,但没能如愿。他没有因此而自暴自弃,反而更加珍惜业余时间,努力学习。他买来一  相似文献   

8.
杜晓蓉 《当代图书馆》2010,(3):73-75,26
《当代图书馆》要在自己的刊物上介绍一批省内有影响的图书馆学者。他们让我写一写赖伯年先生。当我向赖先生表示这层意思时,他微笑着说:“我的那些事你们都知道,没什么好写的。我只有三句话:我这一生,与书有缘,与图书馆有缘,与图书馆人有缘。”我根据这三句话,  相似文献   

9.
益阳“银松牌”松花皮蛋销得实在太俏了!近十年来,从本地区乡小镇销往全国各地,还“走”上了韩国人的餐桌! 笔者驱车前往益阳市赫山区白石塘乡采访这位成功的农民企业家彭铁生。当我说完来意后,老彭笑道:“这完全是我那一百多卷‘绝密’档案的功劳!”说完便带我走进了他那间“机要室”(实际上是档案室),  相似文献   

10.
感谢父亲     
每当翻开自己的剪报本,看到剪贴在首页的《上官镇农民体育活动好活跃》这篇消息稿时,我不免会想起我的父亲,正是父亲的引导,自己才走上了新闻报道这条路,而自己也没想到这篇处女作竟然“首发命中”。2001年初冬的一个周末,我第一次为“爬格子”而“开夜车”,写了又改,改了又写。终于比猫画虎写出了自己平生的第一首息引也为又一篇消息。然而,我的“大作”并未得到父亲的夸奖。只说了一句“再好好揣摩,好好修改一下”。当我再次把稿子拿给父亲时,他告诉我,新闻讲究精悍,要多修改,不怕修改,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稿子。最后…  相似文献   

11.
说来你许会咋舌:我的头一篇就获了奖!不信?听我道来──自这以前,咱也做过许多“无用功”:写稿不少,投出去也不少,却都泥牛入海,没有回声。我在寻觅着契机。1991年4月的一个星期天,当时在总参炮兵指挥学院政治部当报道员的我,请假到一家地方理发店理发。3D上下年龄的女理发师边理边问我:“你是哪个部队的?”我答:“炮院的”。她又问:“你们有个姓马的大校么?高个儿,东北D音,蛮有风度的。”我略作思索,那肯定是我们政治部马副主任!我反问:“您认识他?”,“他这个人爱管闲事儿。上个礼拜天,当时没顾客,我们几个理发…  相似文献   

12.
逼上书山     
16岁的时候,我说过一句关于书的“狂”话。 那一年,参加军区的业余创作学习班,管事的干事讲起上世纪50年代本部队的“业余作者”徐怀中和他的处女作《我们播种爱情》。知道那是他24岁时的作品,我居然脱口而出:“喔,我还有8年!”当时在侧的一个女兵记住了这句话,从此没少为这奚落我。多少年以后,她成了我的夫人。  相似文献   

13.
一开始他不过是区教委一个普通工作人员。由于爱好所致,偶尔也写一些稿件往报刊上投一投。刊登了,他笑一笑;打水漂了,他仍是笑一笑,生活得轻松自在百无牵挂。并没想过把写稿当成职业来干。当时的区人武部领导由于新闻报道工作连续3年倒数第一正心急如焚地遍访人才。部长、政委慧眼识珠,看到了扬战国这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好苗子:他教过多年语文课程,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几经周折,区武装部终于把他“挖”了过来。杨战国个儿大眼睛大,绿军装一穿,大盖帽一戴,嘿!精神!当26岁的杨战国面对那3个倒数第一时,着实吃了一惊,立刻感…  相似文献   

14.
26年前,他,当新兵时见了那篇300余字的“豆腐块”,从此便与新闻结下了不解之缘。26年来,他从战士、新闻干事到政治部主任,虽然岗位几经变换,但初衷不改,笔耕不辍。至今,已累计发表50多万字的各类作品就是他从事写作的一个段落的总结。从新兵连的几篇小稿的发表,他成了领导眼中的“人才”谈起新闻写作的经历,徐主任抿嘴笑了:其实我从小就喜爱文学,中学时的作文,常被老师当作范文来读。上高一时,在老师的鼓励下,我试着给报社写稿,没想到《新华日报》一个月内连着刊了我的一首诗歌和一篇小故事。当新兵时,一天连长、指导员从…  相似文献   

15.
为人谦和的海军政治部宣传部宣传处处长吴瑞虎,却有一个外号叫“老虎”。据说原因有三:一是他出生于虎年;二是他名字中带有一个虎字;三是他的确很“厉害”,不愧为军队新闻界的一只“猛虎”。不信,你翻翻他那几本厚重的剪报本、20余万字的新闻作品选集、成摞的获奖证书,还有1枚二等功、5枚三等功奖章。  相似文献   

16.
80304部队的干部战士,都管宣传处新闻报道员补声怀同志叫“特等射手”。可不。补声怀当新闻报道员仅一年多,就在电台、电视台、报刊上稿280多篇,其中全国、全军性报刊上稿80多篇。现在,有9家报刊社聘请他为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最近,部队党委给他记了三等功。补声怀两年前还是一名卫校学员。搞新闻报道时间不长却取得成绩不小,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全凭的三个‘闲不住’”,即闲不住的脑袋,闲不住的腿,闲不住的手。电台、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他坚持每  相似文献   

17.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走上了基8新闻干事的岗位,一显快6年了,自己的见稿剪贴本也逐渐厚了起来,其中还有不少见于各种报刊的“大块头”、然而,我对其中的一篇可称“丑小鸭”的稿件至今门是情有独钟。1992年1月3日,济南军区《前卫报》在二版头条发表了我采写的题为《万连长的“剪报本”》的小通讯。那是1991年一个寒冷的冬日.我到二连连长万丽华那儿找书看,因为他藏书较多。我在他的书柜里发现有几本报刊剪贴本,其中有一本剪贴的全是报刊上关于军事训练方面的好文章。我触景生情,便同他聊了起来。他告诉我,这些剪贴本对他指导连队科学…  相似文献   

18.
李强 《军事记者》2005,(10):62-62
在我厚厚的剪报本的扉页,贴着一篇被“枪毙”的稿子,稿子上是政委覃汉科用红笔写下的批语——“新闻,用事实说话”。就是这篇被“枪毙”的稿子和那句批语时刻提醒着我,才会有我后来的稿件变成铅字见诸报端,没有一篇虚假新闻。是那篇被“枪毙”的稿子鞭策我走上了我挚爱的新闻路,并将一直走下去。  相似文献   

19.
晚饭后,我照常去洗白磁盆,正洗着,同队的一个同学过来了,她带着一脸笑意,神秘地说:“嗨!你‘小子’真行啊!你写的文章登报了!”当时真让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俗话说得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于是,我急匆匆地一路小跑,跑回宿舍,拿出近几天的《前进报》迫不及待地查阅起来,果然,我写的那篇《军校滋味》出现在报纸上,当时我真想高喊一声:“成功了!”人世间,每一次成功都要经历一番风雨。想想自己的写作过程也是如此。去年,我无意中翻开爸爸珍藏的一本剪贴本,让我吃惊的是里面各种体裁的文章都出自爸爸的笔下…  相似文献   

20.
小时候,一个同学向老乞丐身上撤尿.被老师耳提面命了半天。老师顺带着给全班同学讲了张良拾履的故事:一个穿粗布短衣的老头.故意将鞋子丢到桥下,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捡鞋!”张良强压住怒火把鞋子捡回来。那老头说“给我穿上!”那张良竟真的弯下腰给他穿上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