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运用录像拍摄和三维测力同步测试的方法研究原地连续纵跳动力学信息变化特征.结果显示,缓冲结束瞬时力值、蹬伸力峰值、蹬伸平均功率和冲量都随着原地连续纵跳运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P<0.05);不同频率原地连续纵跳缓冲结束瞬时力值和蹬伸力峰值对起跳效果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60次/min频率作用下缓冲结束瞬时力值和蹬伸力峰值明显大于40次/min和50次/min两种频率(P<0.05),而起跳效果却较40次/min和50次/min两种频率差(P<0.05);3种频率原地连续纵跳过程中运动前期的恢复系数都大于1.  相似文献   

2.
运动训练中,有些教练员和运动员,采用跳深练习作为提高起跳能力的手段,但跳深对于提高起跳能力究竟有什么作用,还有待证明。本文通过跳深和原地纵跳的起跳阶段某些下肢肌积分肌电图的变化,探讨跳深能否提高起跳能力的问题。 1 研究对象和方法对体育系男生10人,采用表面电极引导,记录跳深(高度70厘米)和原地纵跳的缓冲阶段和起跳阶段股外侧肌、胫骨前肌、比目鱼肌和趾长屈肌积分肌电图  相似文献   

3.
运用体育测量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沙滩和硬地原地纵跳动力学指标进行比较研究,期望从女排运动员弹跳力及下肢主要关节肌群肌力变化的角度发现沙滩排球训练对弹跳力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沙滩和硬地的原地纵跳起跳用力方式相同,但主要动力学指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这是沙滩排球训练后弹跳高度提高,弹跳主要关节肌群等速向收缩力有显著性增长的重要动力学原因。  相似文献   

4.
原地连续纵跳的运动生物力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原地连续纵跳的运动生物力学特征,运用录像拍摄与三维测力同步测试的方法对其研究发现,不同频率作用下的时间参数存在一定差异,随着纵跳频率的增加,时间参数都表现出逐渐减小的趋贽.同一频率作用下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支撑时间逐渐增人.蹬伸力峰值随着连续纵跳运动时间的延长呈现明显逐渐减小的趋势,不同频率原地连续纵跳蹬伸力峰值对起跳效果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缓冲冲量和蹬伸冲量随运动时间的延长,也都呈现出明显的逐渐减小的趋势,并且运动前期的恢复系数人于1.  相似文献   

5.
原地纵跳在体育运动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对原地纵跳动作的研究是各种运动起跳动作研究的基础。其意义不仅在于为人体动作的计算机模拟提供生物学依据和参数,探寻适宜经济的训练方法以提高弹跳力,更重要的是从理论上探索和揭示人体运动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6.
采用实验法,按原地纵跳能力把受试者分为优秀组和一般组,研究不同组间受试者的身体形态指标和原地纵跳能力的相关性。结果发现:相对跟腱长和原地纵跳能力成反比,组间只有大腿围、小腿围和原地纵跳能力有显著性差异。表明:跟腱相对较短而腓肠肌相对较长者,有更好的原地纵跳能力;跟腱长Ⅱ相对长反映原地纵跳能力可能更合适;初级选材用形态学指标推断运动能力,可能只在特定的年龄、人群中适用,同时还要考虑运动训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福建省青少儿7979人原地纵跳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原地纵跳高度与年龄,性别关系密切,9—11岁女生和13—14男生纵跳高度提高最显著,17岁男女生达到高峰期;沿海学生一般比山区学生跳的高;从9岁女生,14岁男生和17岁男女生的三十项形态结构进行最优筛选提出相应的回归方程,并制定福建省青少儿原地纵跳高度的五级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8.
原地纵跳测试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原地纵跳是一项易测的人体机能指标,它反映了肌肉快速协调用力的能力,常被作为测定人体爆发力的主要手段。纵观以往纵跳测试方法多是采用《人体测量学》中测量纵跳摸高的方法,或采用腰间系皮尺的测试方法,我们发现这些方法都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所测成绩往往比  相似文献   

9.
通过采用足部不同外源性生物力学手段,即穿着两种不同防震功效的运动鞋与裸足状态下对原地纵跳时足底压强分布区域特征、MMP(mean maximum pressure)平均最大压强值特征、MVP(mean value pressure)平均压强值特征、纵跳落地缓冲压力值变化的时间差异性、X轴与Y轴向压力的合力特征的比较研究,探究运动鞋的不同防震系统设计在人体进行原地纵跳时,对足底的缓震功效的形成机制,从而指导设计运动鞋,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人们对防震运动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赵西堂  孙平  葛春林 《体育学刊》2013,20(1):139-144
运用三维测力台(Kistler)和红外光点自动捕捉测试系统(Qualisys-MCU500)对北京体育大学男子排球队9名运动员分别进行了摆臂纵跳和抱头纵跳的测试,结果表明:摆臂纵跳蹬伸过程中最大力值大于抱头纵跳,但是由于蹬伸后半段时间的延长使后半段蹬伸力的梯度值没有明显增加;落地时地面最大冲击力与纵跳高度无关;摆臂纵跳的冲量值大于抱头纵跳,但研究结果发现纵跳高度与冲量并没有显著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在沙滩这种特殊的介质上进行排球训练对运动员膝、踝关节肌群肌力的影响.在1998年沙滩排球训练周期前后.对我国12名兼职沙滩女排运动员的膝、踩关节屈伸肌群进行了等速向心收缩肌力测试。结果表明。沙滩训练后.膝关节屈肌群快肌纤维的爆发力.伸肌群快肌纤维的最大肌力和爆发力,踝关节跖肌群慢、快肌纤维的最大肌力和爆发力增长有显性意义。这是沙滩训练后原地纵跳成绩提高的重要肌力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沙滩排球训练对运动员膝、踝关节肌群肌力的影响,沙滩排球训练周期前后,对我国12名兼职沙滩女排运动员的膝、踝关节肌群进行了BIODEX肌力测试。结果表明,沙滩训练后,膝关节屈肌群快肌纤维的爆发力,伸肌群快肌纤维的最大力和爆发力,踝关节跖肌群慢、快肌纤维的最大肌力和爆发力增长有显性意义,这是沙滩训练后原地纵跳成绩提高的重的肌力原因。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沙滩、室内排球同一上步扣球起跳动作进行运动学、动力学同步数据采集,比较了二的力、冲量及功率等指标,得出如下结论:1)沙滩排球扣球起跳蹬伸阶段下肢肌群爆发力的发挥水平远远低于室内排球,不利于增大蹬伸冲量的积累;2)分析起跳冲量的内部结构发现。沙滩排球扣球起跳的蹬伸冲量远小于室内排球,从而致使沙滩起跳的恢复系数小于室内的;3)沙滩排球起跳的速度力量水平发挥远低于室内排球是在沙滩上起跳效果差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对沙滩、室内排球扣球起跳阶段时相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手段对沙滩、室内排球扣球起跳时相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沙滩排球上步扣球起跳阶段依据人体下肢肌肉工作形式以及重心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可划分为5个部分,即加速缓冲、减速缓冲、等长制动、加速蹬伸和减速蹬伸。其中沙滩排球加速缓冲与减速缓冲时间均过长,不利于缩短起跳时间,影响沙滩排球扣球的起跳效果。另外,沙滩排球扣球起跳的加速蹬伸时间占起跳时间的比重太小是影响在沙滩上起跳时间结构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优秀男排运动员沙滩排球扣球技术的运动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高速摄影与影片解析的方法,对我国优秀男排运动员的沙滩排球与室内排球扣球技术动作进行了运动学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沙滩排球与室内排球扣球技术动作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助跑与起跳两个关键的技术坏节上。其原因在于,沙滩排球助跑过程对重心的稳定性要求较高;起跳过程中的体能消耗较大,纵跳高度低于室内;击球时对控制球的能力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6.
采用摄像与录像解析的方法对沙滩排球与室内排球扣球起跳阶段人体重心的运动特征进行了运动生物力学对比研究。沙滩排球扣球起跳与室内排球扣球起跳相比 ,人体重心运动特征表现为 :起跳过程水平速度损失小 ,离地时刻水平速度大 ;加速蹬伸阶段人体重心上升位移短 ,垂直腾起速度小 ;人体重心腾起角小  相似文献   

17.
沙地软式排球运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征宇  高玉花 《体育学刊》2003,10(4):124-126
对沙地软式排球这一新开发项目的活动特点和效果进行研究,探讨沙地软式排球作为全民健身娱乐活动项目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沙地软式排球技术要求低、娱乐性强、易于接近大自然、易于组织,深受大众喜爱,是全民健身的合适项目。沙地软式排球运动的推广,有利于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山东女子沙滩排球后备力量培养现状的调查,对如何利用山东省优势条件,如何促进我省沙滩排球的发展,提高女子沙滩排球运动的竞争力进行研究。认为山东省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沙滩排球运动的区位优势和人文环境优势。发展的关键是建立合理的沙滩排球训练体系,形成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体制,提高教练员队伍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9.
对沙滩排球防守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亚特兰大奥运会沙滩排球比赛及我国八运会沙滩排球比赛的观察和分析,阐述了有关沙滩排球防守体系中防守的指导思想及防守技、战术等方面的论点,为沙滩排球的教学、训练和比赛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徐林胤是中国优秀男子沙滩排球运动员,曾与吴鹏根组合,获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第九名,2010年广州亚运会冠军。对徐林胤的跳发球动作助跑起跳环节进行运动学研究,结果表明,徐林胤跳发球动作相对比较成熟,但仍存在缓冲时间过长,最大缓冲时刻膝角稍小,击球点靠后的不足,同时相关部位的肌肉力量的薄弱使得徐林胤跳发球速度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