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练习七     
<正>临近春节,学校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烟花爆竹文化”研究活动。作为组长,请你完成下面任务。1.燃放烟花爆竹和其他风俗一样,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请你补写下面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古诗词中有很多反映传统节日风俗的内容:“(1)______,(2)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出作者在中秋节赏月时对天下人团圆的美好祝愿;  相似文献   

2.
《新作文》2007,(Z2)
时间:2007年2月26日地点:学校大厅正方:男生代表观点:燃放烟花爆竹无害反方:女生代表观点:燃放烟花爆竹有害主持人:各位辩手,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年我们福州地区实行"禁改限",准许春节期间燃放烟花  相似文献   

3.
春节诗话     
春节是我国最悠久、最隆重、最喜庆的传统节日,新春伊始,万象更新。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诗兴大发,赋诗言志,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名诗佳作。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日童日童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北宋王安石这首欢庆春节的《元日》诗,可谓是妇孺皆知了。政治家王安石把春节的热烈气氛描绘得有声有色,使一幅春风送暖、喜气洋洋、万户更新的迎春风俗图跃然纸上,抒发了作者对新年到来时的喜悦心情,含蓄表达出诗人改革时弊的强烈愿望和政治抱负。唐代诗人刘长卿《岁日作》诗中的“春衣试稚子,寿酒劝衰翁”,描写了老人…  相似文献   

4.
刚刚过去的狗年春节,许多住在大中城市的中国人又一次惨遭烟花爆竹的袭扰。在传统的年节里饱尝与现代居家理念迥异的“狂轰滥炸”式庆贺的滋味。禁止燃放的政策实行了十多年,今年不少大中城市的市政府出于人文关怀,出于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尊重,有限度地开放了城市燃放烟花爆竹的禁区。但是,解禁后的城市,在烟火味中,又一次远离了现代文明。燃放烟花爆竹作为中国人过年中的年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其存在和发展固然有着相应的历史合理性。许多学者撰文指出,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是  相似文献   

5.
春节的时候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人们也习惯了在爆竹声中辞旧迎新。然而在北京,燃放烟花爆竹有着严格的限制,这不仅因为它污染环境、制造垃圾,还因为每年都有人忽视安全,结果被炸伤身体,甚至永远失去了光明。所以在春节前夕,宣传燃放爆竹的危害,让安全的意识深入每个人的心里,就成为一项必不  相似文献   

6.
成长宣言     
到了,到了,新年到了,春节到了。新年到了,春节到了,笑了,笑了。笑了,笑了,我们又长高了。听,爆竹声声辞旧岁,看,灯笼串串迎新年,一时间,神州大地处处尽欢颜。  相似文献   

7.
噼里啪啦、乒乒乓乓,春节一到,带响的或刺花的烟化爆竹就响遍城乡,让爱热闹的孩子快活不已。可是在这一派喜气洋洋的背后,却有着一些难以预料的隐患,家长们不得不防! 由于天性,孩子们特别喜欢那种爆竹炸响、烟花腾空的感觉,常常不自觉地靠近正在燃放的烟花爆竹,或是背着大人偷偷地自己放。因此,每年春节都会发生因燃放烟花爆竹而炸伤孩子手、眼的事故,甚至有时还会因燃放地点不当而引发火灾。结果,原本一个好端端的节日被搅得一团糟。所以节日燃放烟花爆竹一定要小心谨慎。家长购买烟花爆竹时,  相似文献   

8.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元日》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诗句,写的是中华民族的重大传统节日——春节。新年时节,春风送暖,千家万户喜迎新春。在迎接春节的过程中,贴春联、打扬尘是准备工作,而过年时,还要  相似文献   

9.
字词注释此句出自宋代王安石《元日》。一岁除:一年过去了。除, 过去。屠苏:屠苏酒。古代风俗,农历正月初一,全家老幼都饮屠苏酒,庆贺春节。全诗连接  相似文献   

10.
再过几天,春节就要到了,依照往年的风俗和习惯,每逢过春节都要燃放烟花爆竹、守年夜、向长辈们拜年、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观灯展、吃"团圆席"……长辈还会送给晚辈一些"压岁钱",以示长辈对晚辈寄托的希望、心愿以及祝福.可今年却与往年略有不同:今年过年不但禁止燃放花炮,而且学校还发出倡议,不收"压岁钱",只要"压岁言".自从学校发出倡议以后,我便暗暗下了决心:今年一定不收"压岁钱"!  相似文献   

11.
最早的春节相传我国原始社会就有“腊祭”之说,夏朝建立后,这一风俗流传下来。最早的“年”字《谷粱传宣公元年》记载:“五谷大熟为大年”,在两汉以前,“年”的意思为五谷丰收。最早的爆竹春节放爆竹始于汉代,当时的爆竹是火烧竹子发出的噼啪响声。最早的年画年画源于古时门神画。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福荼”、“郁垒”的神像,到宋代演变为木版年画。最早的对联五代后蜀皇帝孟昶除夕时命翰林学士辛寅逊题词于门上“桃符”板。孟昶嫌作得不好,就亲自在“桃符”上题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的对联。最早的贴倒“福”字始于…  相似文献   

1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元日》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诗句,写的是中华民族的重大传统节日——春节.新年时节,春风送暖,千家万户喜迎新春.在迎接春节的过程中,贴春联、打扬尘是准备工作,而过年时,还要走亲访友去拜年……总之,过年绝不是一件事,而是很多事,很多故事……  相似文献   

13.
邹缪 《新高考》2013,(4):5-5
2013年2月24日元宵节下午,北京市气象台发布霾黄色预警信号,并建议少放烟花爆竹,但大街小巷的鞭炮声仍不绝于耳,空气污染进一步加重。事实上,从2013年年初开始,我国中东部地区已频遭雾霾天气影响,而在春节至元宵期间市民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导致一些地方空气污染程度加重,是否应该燃放烟花成为节日期间争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
漫话春节     
亲爱的同学们:"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元日》中的诗句。"元日""、屠苏"都和我国传统节日春节有关。在这里,我们就来说说春节的由来和一些有趣的风俗吧!【起源与名称】春节最早产生在殷商时期,起源于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称为"三朝"、"岁旦"等;  相似文献   

15.
这个春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上海非常安静。但在世界科学界,却传来了巨大的"爆炸声"。在爱因斯坦预言"引力波"存在的100余年后,科学家终于成功探测到它,无数人为首次"听到宇宙之声"而喜极而泣。本期"科学探照灯",我们来了解神秘的引力波。  相似文献   

16.
正春节是我们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能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节日。随着农历新年的到来,我们为大家策划了这期春节专号,愿与大家一起共度传统佳节,了解风俗文化,品读佳节百味,探索古今情思,汲取文化精华。定价:4.50元邮购地址:北京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中华活页文选》曹艳东收(100073)。邮购费为杂志款的15%。  相似文献   

17.
春节在祝福声中款款而来,随之而来的还有诸多新春话题。把大家议论纷纷的话题收集起来,排在前三位均是:今年春晚,你期望看到哪些明星?今年除夕夜,要不要燃放烟花爆竹?春节大假,邀同学还是陪家人?同学们踊跃参与,通过热线.QQ、  相似文献   

18.
高扬 《语文新圃》2010,(3):43-44
新春佳节之际,人们爆竹迎春,阖家团圆。而此刻有的人会在想,我国古代新年是哪一天?古代人也是在这个时候过春节吗?那么就让我们看看这个问题的答案吧。  相似文献   

19.
《元日》(选自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叙事与写景结合,表现了欢乐祥和、万象更新的新年气象,呈现了“放爆竹、喝屠苏、换桃符”的春节传统文化习俗。  相似文献   

20.
今年过年我住的城市终于允许燃放烟花爆竹了。想到以往因为不习惯年三十晚上冷清清没年味,父亲总是带我们去祖父家或外公家吃团圆饭的经历,我真心感谢市政府的这一纸解禁令!它减却了我岁末年关的奔波之苦,使我既能安心温习功课,又能在年节里过过燃放烟花爆竹的瘾。我和父亲在对许多问题的看法上都南辕北辙,大相径庭。他讨厌我的“毛刀头”和烂洞牛仔裤,我同样看不惯他的板刷头和从不松开的衬衫领子。唯独在燃放烟花爆竹上,我们的意见空前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