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Web2.0的时代已经到来。在这样一个强调网民参与和标榜个性的时代,小众化也日益明显并展现出其巨大的社会影响力。那么到底为什么在Web2.0时代小众化会有如此大的发展,以至于从非主流力量转变为影响社会进程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2.
与2003年以前的互联网模式Web1.0相比,Web2.0的最大特点是"全民出版、全民共享".也就是说,互联网从发展至今,已走过了重技术、重传播、重"供应"的第一阶段,Web2.0标志着互联网成功迈人讲究"服务"和"满足需求"的第二阶段.Web2.0时代,大众传播事业的内容数字化、传播网络化、信息交互化、话语权平等化、服务个性化、个人化,它是后互联网时代的序曲.那么,后互联网时代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时代?这个时代的大众传播事业发展会呈现怎样的特征和趋势?  相似文献   

3.
李亚 《传媒》2008,(1):72-73
Web2.0方兴未艾,Web3.0已经被炒得沸沸扬扬.由于网络产业高速的成长性,我们应该更谨慎地对待互联网.网络可以有泡沫,但我们的思维不能有泡沫.前两代互联网的一些重要问题,诸如盈利模式、法律和道德问题都还没有充分解决,下一代互联网的特征和模式也还没有完全形成,因此笔者认为现在的网络发展还处于Web2.0的延伸阶段,即后Web2.0时代.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5,(20)
<正>自工业革命以来,我们经历了和正在经历着三个传播的发展阶段:前Web:"机器网络";Web1.0:"内容网络";Web2.0:"关系网络"……一、该如何看待互联网10年内,我们将进入"智能一切"的时代,人们不需手机了。那时将逼近  相似文献   

5.
Web2.0:喧哗与骚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世福  尚进 《网络传播》2005,(10):22-23
Web2.0到底能带来了什么?它意味着产业的升级还是概念的炒作?它将给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带来哪些变化?它对我国重点新闻网站有何影响?新闻网站会落伍吗?Web2.0符合网民的阅读习惯吗?它所依托的技术会改变网络编辑目前的工作习惯吗?这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6.
一、用户造就的TV2.0 互联网自诞生以来,发展迅猛,人们常以Web1.0和Web2.0来区分互联网的发展阶段.Web1.0是互联网的初期,在技术上采用html做的静态网页,主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是单向的应用.Web2.0采用ASP、PHP、JAVA等动态网页技术结合数据库,实现了用户的交互体验,用户不仅是网站内容的消费者,更可以成为网站内容的制造者.技术的变革改变了用户的地位,从Web1.0时代的单向接受信息及内容,到在Web2.0成为内容的创造者并通过互联网的世界进行分享,用户已然成为技术开发的核心点.Web2.0时代的核心精神就是"以用户为中心".  相似文献   

7.
“我们都相信.随着电脑日益普及而变得无所不在,它将戏剧性地改变和影响我们的生活品质.不但会改变科学发展的面貌.而且还会影响生活的每一个方面。”①1文仅十几年光阴,伴随Web2.0时代的狂飙突进,美国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的预言已经成为现实:博客等互联网信息传播渠道的弥漫与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8.
Web 2.0和报业 透视Web 2.0 互联网时代的今天,以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来衡量,Web2.0已成为一个"古老"的话题.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它被反复"研讨"和"论证",但仍缺乏清晰的商业模式和成熟的市场.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的互联网文明历经了基于网络互联的Web1.0资讯时代和基于社交的Web2.0互动时代后,迎来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Web3.0网络融合时代。与此同时,相对于报纸、电视之类的传统媒介,电子邮件和网站作为新媒介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科技社会的潮流,比新媒介还要"新"的媒介——新新媒介——应运而生。但在社交网络重新整合的背景下,新新媒介又给人们带来了心理上的伤害。本文在审视媒介会造成的伤害之后,提出一些防治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媒科技》2007,(6):60-62
<正>Web 2.0和报业透视Web 2.0互联网时代的今天,以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来衡量,Web2.0已成为一个"古老"的话题。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它被反复"研讨"和"论证",但仍缺乏清晰的商业模式和成熟的市场。特别是中国,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Web2.0热潮之后,很多"模仿创新"的  相似文献   

11.
目前,公共危机理论著作中对于互联网的影响和功能的论述依然将发展初期(Web1.0时代)的互联网作为分析对象。本文认为,以Web2.0为基础的互联网新应用形态已经逐渐成为网络传播的主体形态,并赋予了网民更大程度的发布、接收信息的自由,加大了对公共安全危机的影响。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7,(1):30-33
<正>一、互联网的简短历史与正在发生的突破性进展自工业革命以来,我们经历了和正在经历着三个传播的发展阶段:前Web:"机器网络";Web1.0:"内容网络";Web2.0:"关系网络"……10年内,我们将进入"智能一切"的时代,人们不需手机了。那时将逼近web3.0,即物物相连的"终端网络"时代。2015年联合国下属的国际电信联盟(ITU)在圣迭戈举行的工作会议上公  相似文献   

13.
Web2.0在高校图书馆应用案例举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新技术的推动和原有技术的新应用,互联网已经进入到了Web2.0时代,Web2.0不只是技术或解决方案,更是一套理念体系。我国图书馆界对Web2.0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文章在概述Web2.0产生的社会背景与Web2.0为图书馆带来的机遇挑战基础上,举要了部分Web2.0在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典型应用案例,最后分别从服务理念、技术等方面分析了Web2.0在我国高校图书馆成功应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杨洁 《新闻爱好者》2012,(14):45-46
从Web1.0时代到Web2.0时代是一个由专业IT人员创建互联网到非专业网民参与共建的民主化进程,也是互联网应用与服务模式的创新过程。互联网Web2.0是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时代,其社会形态、信息生产、信息传播都与以往不同,互联网民主、自由、平等的精神在Web2.0时代得到更广泛、更深入的传播。而这些变化也正影响着网络品牌广告的创意思路与策略的发展,网络品牌广告创意表现出平民化、个性化、隐秘化、互动化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5.
在Web 2.0概念被首度提出时,Google和DoubleClick这两个"互联网时代的孩子"被分别作为Web 2.0和Web 1.0的典型代表进行比较.今天,其中一个打算吃掉另一个.  相似文献   

16.
:我们见证了Web1.0门户媒体时代,经历了Web2.0社交媒体时代,目前Web3.0时代随着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正逐渐地成型,智能场景时代成为趋势.Web3.0让人惊艳的便是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虽然互联网对人工智能尚且处于利用弱人工智能的阶段,但这已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在Web3.0时代一定要富有前瞻性地做出变革策划,紧紧跟随科技和时代的发展才能在整个社会的转型中做到不落伍.本文便通过对未来web3.0时代和人工智能的展望大胆猜想新型社交软件(名称为IU)在Web3.0时代的变革与创新运用.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社会正步入Web3.0时代,Web3.0的出现和发展会对知识传播产生何种影响,本文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一、Web3.0及其发展趋势 Web3.0是建立在Web2.0基础上的,是对Web2.0"参与、展示、互动"所造成的用户大量参与且无有效管理办法,致信息纯净度和可信度大大降低、搜索引擎精准度下降之弊端的有效改进①,其核心理念是"个性、精准与智能",它不仅包含了Web2.0的一切特点,同时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2004年,O’Reilly公司和MediaLive国际公司之间的头脑风暴产生了Web2.0的概念。2005年,中国互联网界对Web2.0的讨论甚嚣尘上。2006年被视为中国互联网Web2.0的真正爆发期。各种各样的Web2.0应用模式正慢慢地改变着中国网民的生活。但Web2.0究竟是什么?中国互联网协会公布的《2005——2006年度中国Web2.0发展现状与趋势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将其定义为“互联网2.0(Web2.0)是互联网的一次理念和思想体系的升级换代,由原来的自上而下的由少数资源控制者集中控制主导的互联网体系转变为自下而上的由广大用户集体智慧和力量主导的互联网…  相似文献   

19.
Web2.0的特性及对信息服务的创新性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Web2.0是互联网时代下的新生网络模式,它整合了现有的许多网络技术,形成了不同于传统互联网的服务模式.文章通过研究Web2.0的信息特性、信息服务模式、Web2.0环境下用户的行为特点,将其应用于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中,提出了Web2.0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创新方式.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发展20年目前参与Web2.0时代的用户,都经历过Web1.0时代,各大网站整合信息,然后提供给用户,用户浏览相关内容,从这个大的"信息中心"去寻找您所需要的东西。随后,到了SNS社区网络的形成,人人网、开心网,包括现在的微博,Web2.0时代到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