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人类从森林中走来,森林是人类的家。但是,自从人类走出森林,进化为有改造自然能力的人,就开始了对森林的掠夺、破坏。人们以各种理由攫取森林资源,如建筑、家具、烧火、垦荒、战争等等。而当这个"家"被破坏得满目疮痍,不能再遮蔽风雨时,才大吃一惊,又回过头保护树木,重建生态平衡。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就像无知的孩子,森林像一个慈祥的母亲,一直注视着他的进步,记录着他的举动。  相似文献   

2.
森林是人类的摇篮,是文明的载体,是资源的宝库,是绿色的屏障.可以说没有森林,就没有人类,就没有人类文明,就没有优美的环境,更没有人类高品质的生活.森林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更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特别是生态价值,对于提高人类生活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支撑作用。但是,过去人类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地位和支撑作用,对森林进行了长期的大规模的破坏和利用。农业革命的兴起,大面积森林被开垦成农日I;工业革命的兴起,大面积森林又变成了工业原材料;直至今天,毁林开垦、采伐森林仍是许多国家维持国计民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一、从化视角反思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 威胁人类生存的生态危机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大量开发利用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的矿物燃料,另一方面就是长期的大规模砍伐森林、毁林开垦,破坏森林以及自然植被。其中对森林的砍伐和破坏程度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由于大片大片森林的消失,在以下诸方面出现了生态危机:(1)  相似文献   

5.
铁树和铁木     
植物是地球上最庞大的家族,无论大自然赋予它们的是贫瘠还是肥沃的土壤,它们都不会嫌弃,都会快乐地生长。植物在生物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植物对大自然中物质循环和环境净化的贡献是巨大的,是任何生物都无法代替的,而且它们对所有生命的存在起着关键的作用。没有植物,就没有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也就没有人类的今天。植物的大家庭里既有浩瀚的森林,  相似文献   

6.
正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不仅维护着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中国的森林,在原始社会时期覆盖率曾高达64%,而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森林覆盖率已下降到8.6%。人口增加、农牧业发展、木材消耗及战争破坏,是森林资源缩减的主要原因。森林资源的缩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许多珍稀物种濒临灭绝,在西北、华北等地区造成了土地干旱和荒漠化,在东南、西南等地区造成了水土流失、洪涝水患、石漠化等灾害。  相似文献   

7.
正生态文学,是地球人类在切实地认识感受到自我生存环境危机发生之时,所醒悟和开始的一种生态文学追求表现。是现实前沿文化开始和发展的个性表现。森林,林区,是生态文化的重要基础和滋生延宕和表现对象,很多的有关人类生长、活动、发展和建设的话题都曾经与森林发生密切的联系。所以,在人类开始与森林接触的那一刻起,森林、林区文化也就已经开始了。此前,不管像缘木取火、摘果狩猎、伐木架屋、植树求利等等相关林业的人类活动,都会蕴含  相似文献   

8.
施海 《生态文化》2006,(5):39-40
森林是哺育人类祖先的摇篮。没有森林,便不会有人类的生存与繁衍。据考古学家提供的资料证明:北京地区原来是一个森林茂密、水草丰盛、珍禽异兽栖息繁衍的森林世界。远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居住在今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一带的“北京人”、“山顶洞人”就以狩猎为生,他们生存之所,到处生长着繁茂的森林。至今,以树命名的村、寺在京郊仍然为数不少,如大榆树、松树台、槐柏寺等。  相似文献   

9.
发展生态旅游重在保护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生态旅游的载体。没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就没有生态旅游可言。保护生态环境,既是关系国家发展的大事,也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前提。但是,这个问题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一些地方在旅游开发中,还存在重旅游、轻生态的倾向。主要表现在: 一、修建旅游设施不顾生态安危,随便开山砍树,破坏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0.
现代人文林业是指在现代林业建设中从人的文化需求出发,用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精神为指导,发展森林文化,弘扬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满足人们的旅游、休闲、保健、审美、心理等精神文化需求。因此,要弘扬森林生态文明,发展现代人文林业则是其关键。森林的人文精神。森林是人类的摇篮,人类的朋友,它为人类提供着生命、生产、生活、生态、精神的保障和资源。同样,人类也本应该是森林的朋友、建设者和保护神。  相似文献   

11.
人类与森林的关系是与生俱来的。如给森林文化下一个定义,是否可以这样表述:广义上的森林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以森林为背景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关于森林与人类关系的科学,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李尊江 《职业圈》2012,(26):93-93
一、人产生于自然。人类虽然已有几千年的文明史。但人类的产生历史更长。那么人是怎样产生的呢?带有宗教色彩的描述是上帝创造了人,有夏娃之说。事实上从进化的角度揭示人的起源。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有机物到海洋生物,从生物到海中动物,从海中动物到水路两栖动物,到陆上动物,于是又出现了森林古猿。森林古猿通过长期的进化又分化为黑猩猩、大猩猩,进化到猿人。从人的演化历史看,没有地球这个大自然就没有人。人的进化过程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桂华 《生态文化》2004,(4):38-39
我爱树,我爱绿色,我爱森林,我曾想象如果世上没有树,没有森林,没有绿色,那么这个世界将成为怎样的世界呢?人类还能活下去吗?即使勉强生存,世界将变成何等地荒凉与枯萎啊!  相似文献   

14.
苍喆  张彬 《职业圈》2010,(22):52-53
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然而,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超前索取和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及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导致大量废弃物的产生,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但是单纯的经济增长和财富增加,只是狭义的发展,并不是人类所追求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然而,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超前索取和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及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导致大量废弃物的产生,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  相似文献   

16.
良好的生活方式与习惯是人类健康之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 《生态文化》2006,(2):53-54
人体健康来自机体内外环境的和谐与平衡,没有和谐就没有健康。因此,人类健康离不开生存环境的和谐。影响人类健康广义的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环境、职业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职业、社会环境中的多种因素对人类健康构成的影响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交叉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存环境的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对自身健康行为、生活方式自我控制、干预、调整就显得越来越必要和紧迫,并且日益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生活方式又可以称为健康行为,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与健康有关的行为。早在1979年,美国卫生总署就在“健康促进与…  相似文献   

17.
文生辉 《职业圈》2011,(32):36-37
理想信念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是人们心灵世界的核心。没有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就没有我们党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就没有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壮举,就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诞生。就没有现代中国的发展和强大。这已是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颠覆不破的真理。在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中,我们重申共产党员必须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类原本生活在森林中,森林曾经是人类的发祥地和摇篮。因此,当人类睁开眼睛(如《圣经》中记述的夏娃吃了禁果分清善恶)看世界之后,森林中的树木花草可能是首映视网膜的景物。尤其是林中花卉的优美形态和鲜艳色彩。无疑使黎明时期的人类激动不已。  相似文献   

19.
来到维也纳和萨尔斯堡,最突出的印象是森林多,森林美。由于时间限制,我们没有深入维也纳森林,没有攀越阿尔卑斯山主峰,但我们已领略到奥地利森林的魅力。从皑皑雪峰,层峦叠嶂,逶迤而下,森林拥抱着崇山峻岭,伸展到城市的周围。它与葱绿的草原和清澈的河流连接,它郁郁葱葱,生气勃勃,令人心醉。它化腐朽为神奇,把一座座普通的茅屋、家舍、钟楼,住宅,化为动人的美景。看到奥地利茂密的森林,就不由得想到中国的荒山秃岭。森林是奥地利最大的自然资源,覆盖率达47%。芬兰和日本的森林覆盖率是65%,瑞典是57%,巴西是46%,前苏联是33%,而中国只有16.55%…  相似文献   

20.
我,惊叹大森林的丰富 在森林里探求时间的永恒 在森林里采集风浪的艰辛 森林,是艺术家和哲人的殿堂 森林,是人类世代传袭繁衍的根——题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