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研究根据中医整体辩证和脾肾双补的组方原则,结合耐力运动项目的训练特点和机能变化特征,采用了在临床上已证实对免疫调节有良好作用的黄芪、白术等配伍的健脾增免中药复方,系统观察自行车和中长跑运动员服药后免疫细胞、抗—83—体、细胞因子、受体等的变化,探讨服用健脾增免中药对耐力运动员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1.对象33名优秀自行车、中长跑运动员随机分为2组,实验对象的训练负荷、饮食及作息条件基本保证一致,并且实验前2个月至实验结束,运动员没有服用其他任何药物和营养品。2.训练情况实验安排在冬训负荷训练期,实验前3天训练略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女子柔道、摔跤运动性疲劳的中医证候特征及其与生理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对女子柔道、摔跤运动员大负荷训练后的疲劳进行生理生化监控,周一晨空腹测试血红蛋白(Hb)、尿素氮(BU N)、磷酸肌酸激酶(CK)、睾酮(T)、皮质醇(C) ,同时,运用中医四诊法进行辨证分析,通过纵向追踪分阶段评定,将运动性疲劳分为生理疲劳(PF)及过度训练(OT)。结果:大负荷训练后,无论疲劳与否,舌质舌形大多正常,但瘦薄舌占有一定比例;OT时则出现淡白舌、胖大舌;疲劳时舌苔以薄黄为多,其次为薄白及白厚腻,而无疲劳时则以薄白为主,其次为白厚腻及薄黄。中医分析显示,运动性疲劳以气虚和阴虚为主,同时不同程度兼夹湿浊或气滞等。病位分析显示,主要在脾、肾、心、肝,不同证型之间Hb存在显著差异(P<0 .1 0 ) ,以气血双亏型最低;BUN及CK气虚型偏低,而气阴双亏型偏高,不过各证型间差异并无显著性(P>0 .1 0 )。统计各型间BU N/Hb比值则差异有显著性(P<0 .1 0 ) ,其中气虚和阳虚型比值低,而气阴双亏时最高。主要结论:女子柔道、摔跤运动性疲劳以气虚和阴虚为主,病位主要在脾、肾、心、肝,不同证型与Hb、BUN、CK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易筋经锻炼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易筋经锻炼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易筋经锻炼组(n=30)和传统运动疗法组(n=30),每日锻炼1次,6个月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骨密度及骨痛的变化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治疗后,易筋经锻炼组和传统运动疗法组的腰椎骨密度值分别为0.98±0.12、0.87±0.16;股骨颈骨密度值分别为0.89±0.14,0.81±0.16;骨痛积分分别为1.54±0.42,2.34±0.71;治疗后两组骨密度值及骨痛积分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易筋经锻炼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法,且优于传统运动疗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少林易筋经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中医证候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效应。方法:选择高血压前期及1级原发性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高血压患者6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实验。结果:12周实验后实验组及对照组血压变化呈显著性差异;实验过程中,受试组较对照组血压变化明显。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得分无显著性差异,实验后差异显著;通过尼莫地平法得出实验组疗效指数为-64.87%,对照组为-31.94%,实验组疗效指数接近显效。经过12周少林易筋经干预,实验组实验后在WHOQOL-BREF各领域较实验前均有明显改善。结论:12周少林易筋经干预对高血压前期及1级原发性高血压具有明显的降压效果,可改善习练者生存质量、健康状况、社会关系等内容,对受试者高血压中医证候具有明显改善,是治疗初期高血压患者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陶胜国 《精武》2013,(35):7-8
观察盘坐对大学生运动员膝关节内佣副韧带损伤康复疗效。方法:将52例膝关节内例副韧带损伤大学生运动员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前期均采用针刺、推拿、TDP灯照射等方法进行治疗,待症状好转后,均进行15天的康复训练,实验组26例采用盘坐法康复,对照组26倒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康复治疗。结果:实验组改良Lysholmscale评分积分值98.89,对照组分值8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盘坐较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对膝关节内佣副韧带损伤彻底康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应用康复运动处方治疗大学生抑郁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康复运动处方对治疗大学生抑郁症的作用。方法:在校经心理测验被确定为抑郁症的大学生患者36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12例维持已有的药物和心理治疗;B组24例在已有药物和心理治疗基础上实施康复运动处方,时间均为16周。结论:通过对所有参与试验的大学生实施运动处方前后的各项抑郁症状、身心功能及健康水平进行随机观察和问卷测定发现:抑郁症状明显改善,心理健康水平呈逐步稳定状态。其中躯体、轻生、人际交往的自我评价症状改善有效率分别为A组59.24%、76.32%、52.43%;B组87.69%、92.37%、82.13%。这一结果证明康复运动处方对治疗大学生抑郁症的各种身心症状均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7.
艾灸缓解运动性疲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艾灸疗法对运动员运动性疲劳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共观察运动性疲劳运动员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治疗一周,分别对治疗前后的疲劳主观感觉评分(RPE)值以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进行纪录,经统计学处理,进行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对照.结果:艾灸气海对运动员运动后疲劳主观感觉评分、心率、反应时、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尿素氮(BUN)浓度、血红蛋白(Hb)浓度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艾灸百会可以改善运动员运动后疲劳主观感觉评分、心率、反应时、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结论:艾灸疗法对改善运动员运动性疲劳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羌族民间传统药方浸酒外搽配合局部推拿理疗对慢性运动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慢性运动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而就诊的患者共110例,随机分为推拿理疗组、推拿理疗+内服中药组和推拿理疗+羌族药方浸酒外搽组。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的临床病状积分和运动后各时段酸痛等级,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的VAS疼痛评分和Oswestry评分,同时对比三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各项临床病状积分、运动后各时段酸痛等级、VAS疼痛评分和Oswestry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推拿理疗+羌族药方浸酒外搽组治疗2个月后的各项临床病状积分、运动后各时段酸痛等级、VAS疼痛评分和Oswestry评分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1。推拿理疗+羌族药方浸酒外搽组治疗2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羌族药方浸酒外搽配合局部推拿理疗可显著改善慢性运动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运动训练的实际,研究中药不同的调理方式对大运动量训练大鼠脑组织单胺类递质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加快机体恢复,提高运动能力的中医调理方式,为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40只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C)、训练组(T)、服药1组(M1,先补脾,后补肾法即序贯法)和服药2组(M2,补肾法),观察8周递增负荷游泳和不同中药调理方式对不同组别某些指标的影响.研究发现,训练组脑组织中5-HT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NE水平也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与训练组相比,两种中药调理方式(M1,M2)均可显著降低脑内5-HT的含量(P<0.01;P<0.05),可增加脑组织DA和NE的含量,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提示,脑内5-HT的升高和DA下降可能与长时间运动性疲劳有关.补肾中药右归饮,及健脾理气中药四君子汤与补肾中药复方右归饮先后配合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延缓中枢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康复运动处方对青少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吸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康复运动处方对青少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吸机能的影响。支气管哮喘患者31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11例维持已有的药物治疗;B组20例在已有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康复运动处方。两组的观察时间均为12周,对所有患者试验前后的哮喘症状、肺功能及不良反应进行了随访观察和测定。结果:肺活量、肺功能FEV1、PEF明显改善,提示哮喘症状呈逐步稳定状态。喘息、痰量、哮呜音症状改善有效率分别为A组63.64%、45.45%、54.56%;B组85%、75%、80%。试验所取得的正向效果。证明了康复运动处方对改善和提高青少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呼吸机能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健身腰鼓锻炼结合超声疗法对中老年肩周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5位中老年肩周炎患者按年龄、性别、及病程程度随机分为3组,A组进行健身腰鼓运动并配合超声疗法,B组进行健身腰鼓运动,C组为静养恢复组,疗程均为18周,实验前后测量肩周炎患者的视觉疼痛指数和肩关节功能,评价前后治疗效果。结果:A、B、C三组的治疗效果均有所改善,A、B两组肩关节疼痛的缓解和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C组,A组又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健身腰鼓结合超声疗法更能有效地治疗肩周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长期太极推手锻炼结合营养干预对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骨疼痛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90位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按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及病程随机分为3组,A组进行太极推手锻炼并结合营养干预,B组只进行太极推手锻炼,C组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实验周期均为6个月。实验前后对患者的视觉骨疼痛积分进行评定分析,并且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受试者的股骨颈、Ward三角、腰椎L2-4进行骨密度测定。结果:实验前后A、B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和疼痛均有改善,并且A组的治疗效果优于B组,具有显著性差异;不采取任何措施的C组在实验后骨疼痛加重,骨密度降低。结论:太极推手锻炼结合营养干预,更能有效地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八段锦运动对老年慢性肾炎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肾炎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进行八段锦运动干预和常规药物治疗,疗程均为12周.在治疗12周后,观察2组血液流变学和肾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能有效的改善慢性肾炎老年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肾功能的异常情况,但实验组在降低全血黏度、降低血浆黏度、降低血沉、降低红细胞压积、降低血肌酐含量和提高肌酐清除率等方面的效果更优(均有P < 0.05).结论:常规药物治疗和八段锦运动处方锻炼相结合,对老年性慢性肾炎有更好的治疗效应,值得将八段锦运动在老年慢性肾炎患者中更广泛的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动态变化规律理解骨骼肌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进一步分为损伤后第1、2、3、7、14、21和28天组。模型组采用局部钝物打击造成急性骨骼肌钝挫伤。免疫组织化学法同步观察大鼠骨骼肌纤维化形成过程中IGF-1、TGF-β1的表达,并采用有序样品聚类分析方法对表达强度变化进行分期。结果:1)模型组IGF-1在损伤区域的表达显著上调,除了表达于再生肌纤维外,在肉芽组织和增生的结缔组织中也可见阳性表达,在塑型期尤为明显。模型组IGF-1表达强度呈倒"V"字形变化,可分为3期:损伤后第1~7天为第1期,损伤后第14~21天为第2期,损伤后第28天为第3期,其中第2期最高。2)模型组TGF-β1表达显著上调,主要表达于新生肌细胞和细胞间质,表达强度呈现"V"字形变化,也分为3期:损伤后第1~2天为第1期,损伤后第3~14天为第2期,损伤后第21~28天为第3期,其中第2期最低。结论:IGF-1、TGF-β1在骨骼肌损伤修复过程中均高水平表达。在损伤期和修复期,二者可能共同参与骨骼肌再生和细胞外基质再生,并且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在组织塑型期,二者均高水平表达于细胞间质(特别是增生的结缔组织),二者可能共同参与了骨骼肌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大鼠骨骼肌纤维化形成过程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l(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1,IGF-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动态变化规律理解骨骼肌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进一步分为损伤后第1、2、3、7、14、21和28天组.模型组采用局部钝物打击造成急性骨骼肌钝挫伤.免疫组织化学法同步观察大鼠骨骼肌纤维化形成过程中IGF-1、TGF-β1的表达,并采用有序样品聚类分析方法对表达强度变化进行分期.结果:1)模型组IGF-1在损伤区域的表达显著上调,除了表达于再生肌纤维外,在肉芽组织和增生的结缔组织中也可见阳性表达,在塑型期尤为明显.模型组IGF-1表达强度呈倒“V”字形变化,可分为3期:损伤后第1~7天为第1期,损伤后第14~21天为第2期,损伤后第28天为第3期,其中第2期最高.2)模型组TGF-β1表达显著上调,主要表达于新生肌细胞和细胞间质,表达强度呈现“V”字形变化,也分为3期:损伤后第1~2天为第1期,损伤后第3~14天为第2期,损伤后第21~28天为第3期,其中第2期最低.结论:IGF-1、TGF-β1在骨骼肌损伤修复过程中均高水平表达.在损伤期和修复期,二者可能共同参与骨骼肌再生和细胞外基质再生,并且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在组织塑型期,二者均高水平表达于细胞间质(特别是增生的结缔组织),二者可能共同参与了骨骼肌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探索针对性核心训练对存在腿长差异特征的非特异性腰疼人群的长期疗效。研究方法:筛查出48名存在腿长差异特征的非特异性腰疼人群,将其分为实验组(n=24)和对照组(n=24)。对照组采取核心训练,实验组采取针对改善长腿差异的核心训练。观察各组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结束一个月后时视态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并观察疗效。实验结果:实验前,两组受试者VAS、JOA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受试者实验前较实验后、实验后一个月VAS均降低(p<0.01),JOA均升高(p<0.01)。治疗结束一个月后,实验组VAS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JOA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改善腿长差异的核心训练对比单纯核心训练对于改善存在腿长差异的非特异性腰疼人群长期疗效、主观感受、疼痛程度、腰椎功能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对急性骨骼肌钝挫伤大鼠卫星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采用打击装置造成后下肢腓肠肌钝挫伤的大鼠随机分为即刻组、针刺治疗组、自然愈合组。针刺治疗组采用阿是穴针刺疗法,自然愈合组不治疗。结果:针刺治疗组肌卫星细胞核数在大鼠伤后第2天时达高峰,而自然愈合组在伤后第4天达高峰,之后呈下降趋势。在损伤后第1天、第2天、第4天,针刺治疗组大鼠肌卫星细胞核数目均比自然愈合组多,且在损伤后第2天显著高于自然愈合组。结论:大鼠骨骼肌损伤后,针刺能促进肌卫星细胞的增殖并促使活跃期提前出现,促进肌肉再生,加速损伤愈合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周越  苏晴 《体育科学》2011,31(7):67-72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在废用性肌萎缩过程中对骨骼肌毛细血管重塑的影响。方法:以雌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按随机配对原则分成4组,即安静对照组(C)、安静+缓释血管紧张素Ⅱ组(CA)、悬吊组(T)、悬吊+缓释血管紧张素Ⅱ组(TA),每组8只。ATPase染色法分析骨骼肌毛细血管的变化情况,用单位面积骨骼肌毛细血管数量/肌细胞数量,即(C/F)观察毛细血管密度的变化;免疫印迹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2型受体(KDR)蛋白表达量的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VEGF及KDR在组织内的表达情况。结果:骨骼肌毛细血管染色结果显示,CA组与其他三组相比骨骼肌毛细血管密度(C/F)显著增多(P<0.05),而T组与C组相比C/F显著下降(P<0.05),TA与T组相比C/F略有升高,但没有统计学差异;免疫印迹结果显示,CA组与C组相比VEGF表达量下降,但KDR表达量上升;TA组与T组相比VEGF、KDR表达量均显著上升(P<0.05)。结论:正常情况下血管紧张素Ⅱ促进骨骼肌毛细血管的增长,在骨骼肌萎缩过程中,骨骼肌毛细血管密度下降,而血管紧张素Ⅱ对骨骼肌毛细血管密度有一定的维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肢体功能恢复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中(ADL)的应用.方法:将57例脑卒中伴肢体偏瘫患者前瞻性随机分成治疗组、实验对照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运动疗法训练、常规康复训练和自我随意锻炼,三组同时接受相同的临床药物治疗;应用简式Fugl-Meyer法评定肢体运动功能和Barthel指数评定ADL.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内自身纵向比较采用重复性方差分析(Repeated Measures),组间横向比较采用One-Way ANOVA分析.结果:治疗组、实验对照组和对照组各组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进行比较,治疗组治疗效果较实验对照组和对照组均显著(P<0.05).结论:运动疗法在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疗效较常规康复训练和自我随意锻炼均显著,对脑卒中恢复期的肢体瘫痪治疗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悬吊核心稳定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符合治疗条件的20例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10例,A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包括Bobath技术、运动再学习疗法,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方法进行训练,每天60min,B组按照A组相同训练计划每天训练30min,加用悬吊运动疗法进行训练30min,持续治疗20个工作日,分别对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采用Berg平衡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量表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Berg平衡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并且B组Berg平衡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提高幅度较A组显著。结论:悬吊核心稳定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