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小学语文既姓“语”,就要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应体现儿童的特点,真正地引领儿童、发展儿童。具体而言,教师要用儿童视角解读文本,关注儿童的学习需要,并确定能开发儿童的“可能性”的教学内容,以游戏的方式去教学,成为“成人世界派到儿童世界去的文化使者”,使得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儿童的课堂。  相似文献   

2.
特级教师王爱华提出,小学语文常态课堂应具有“语文味、儿童味、家常味”。“语文味”“儿童味”“家常味”三位一体、三“味”共生,是对前阶段“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语文课堂的彻底反思,是以所有儿童的名义向语文课堂要效率的响亮呼唤。  相似文献   

3.
正幸福语文课堂的核心就是要引领小学生快乐幸福地学习语言文化知识,从而全面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这样的课堂更注重真实的儿童情感体验,关注学习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也要求教师要有儿童的情怀,尊重儿童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借助对话交流、促进评价,激起儿童学习语文的热情,增强儿童在语文课堂中的获得感、幸福感,以此呈现幸福语文课堂的真实样态。《花牛歌》是四年级上册的一首现代儿童诗,全诗共四个自然段,动静结合,分别描写了花牛坐着、睡着、散步、做梦的情景。  相似文献   

4.
驾驭语文课堂需要艺术,驾驭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更需要艺术。语文教师应变“滔滔不绝地讲”为艺术地“点讲”;注重体验、感悟的同时,更应艺术地融入知识技能的训练;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应艺术地促进“全面发展”;课堂问题的设计应具有趣味性、挑战性而又充满延伸性的艺术特点,驾驭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须腹有诗书,胸有成竹,挥洒自如,游刃有余,方能得心应手地驾驭丰富多变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5.
对儿童而言,语文课堂留给他们的,除了知识的传授和智慧的开启,还应包括心灵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为此,教师应该追求语文的文化品位和简洁高效,要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要多给学生创设触摸语文、感悟语文、实践语文的时空,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尽情地学习语文、享用语文。语文课堂的温度来自共享型的课堂关系、生活化的学习内容、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发展性的课堂评价。  相似文献   

6.
驾驭语文课堂需要艺术,驾驭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更需要艺术.语文教师应变“滔滔不绝地讲”为艺术地“点讲”;注重体验、感悟的同时,更应艺术地融入知识技能的训练;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应艺术地促进“全面发展”;课堂问题的设计应具有趣味性、挑战性而又充满延伸性的艺术特点,驾驭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须腹有诗书,胸有成竹,挥洒自如,游刃有余,方能得心应手地驾驭丰富多变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7.
周茜 《江西教育》2023,(23):56-57
小学语文课堂是培育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阵地。“双减”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强调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因此,构建高效课堂成为教师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地“照本宣科”,而应该围绕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以“双减”政策为指导,通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让学生理解语文知识的本源,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8.
翻转课堂以发挥学生参与性与主动性为目标;充分尊重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知识高效传送的基础上,推动中小学课堂教学从“知识导向”向“综合素质导向”转变。而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借助翻转课堂的东风,提升教学效果,不能简单地盲目跟从,需要有所“能”,有所“不能”,科学的开发教学资源,从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有效“翻转”,促进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育中关注生态课堂的构建。生态课堂的构建,便于准确抓住语文内核,有的放矢,收放自如地促使语文课堂回归到原生,实现"简单,真实、有效"的生态课堂,继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语文重难点知识内容,让学生在有效的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努力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孩子在广阔的时空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为此,我们就要切入现实生活,开放语文课堂,打破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封闭性局面,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把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落实课程功能的三维目标,营造富有活力的开放性课堂。一、切入生活,开放教学时空首先,开放教学时间。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杨再隋曾说“:语文教学作为一种创造性活动,就是撞击儿童心扉、震撼儿童心灵的活动,儿童敢想、敢说、敢喜、敢悲、敢怨,并用自己独特的体验方式,以…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掌握知识的主要平台.但由于在课堂模式、课堂提问、课堂内容和课堂效果等多层面因素的影响,当前语文课堂教学面临着效率不高的困境.面对这一难题,语文教育工作者可以尝试通过“巧用课堂导入,活用教学语言,多用教学手段,适用课堂练习”的“四用”策略积极有效应对.  相似文献   

12.
生活就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因此,语文课堂应和现代儿童的社会生活相融,语文教学应和现代儿童的生活经验结合,语文活动应和现代儿童的心灵相通,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这样才能使语文真正从“应试语文”“课堂语文”走向“生活化的语文”。赋于语文教育以生活情趣和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使学生具有积极的情感、良好的品质、创新的意识和进取的精神,更要求学生具备语文的知识与技能。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愈来愈明显地呈现出“重情轻理”的倾向,突出表现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弱化,语文课堂的理趣的欠缺和语文学习的理性的忽视。于是,构建情理相融的小学语文“情理课堂”成了我们迫切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张亚兰 《教师》2013,(33):42-42
小学语文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因为语文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其核心在于课堂。新课程标准倡导以“自主学习、乐于探究、合作交流”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让学生在快乐和兴趣中收获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  相似文献   

15.
“享受语文课堂,意味着自由;享受语文课堂,意味着尊重;享受语文课堂,意味着平等。”勾勒出了“主动学习”语文教学的理想状态。要让学生真正地幸福成长,教师就要把启迪、焕发智慧的课堂空间慷慨地留给学生,创造一种支持性的课堂环境,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参与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拥有课堂,享受成长的幸福。  相似文献   

16.
现如今,课外阅读物层出不穷,一大批优秀的阅读材料通过关注儿童的兴趣,设计并制作出符合儿童心理需求的读物,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小学生在课堂之外得到的快乐和知识,是传统的语文课堂和教材无法满足的。如何将课外阅读材料有机地引进课堂,将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转化到课堂中来,并加强课外阅读材料与课堂语文教学内容的联系,这是笔者近期一直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此为背景,通过自身在教学中将课外阅读材料有机地引进课堂的实践,总结与反思出在实践教学中的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赞可夫说“:我们的时代不仅要求一个人具备广泛而深刻的知识,而且要求发展他的智慧、情感、意志,发展他的才能和禀赋。”当教育已经进入一个高度关注人的生命发展的新世纪时,作为融工具性和人文性一体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取,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要克服语文教学孤立、封闭、凝固、僵化等弊端,使其开放而富有活力“。活”是语文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笔者结合新课标,通过实践认为,要使语文成为“活”的教育,让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尽情释放,可以致力于以下三…  相似文献   

18.
很喜欢这样一句名言:“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语文,原本就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它理庆为学生生命的诗意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那么语文课堂如何实现由“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的转变?作为实践层面的教师该从哪些方面有所作为呢?  相似文献   

19.
“讲演练”的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存在效率不高、效果不好等问题。“颠倒课堂”强调把知识学习和内化的过程还给学生,教学的重点在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为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笔者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金字塔理论,设计并实施了一节“颠倒课堂”教学案例《雷雨》。本文简要介绍了案例的设计思路、实践成效,并对基于“颠倒课堂”的语文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完整性生长,是儿童语文学习的理想状态。完整性生长的理念关注知识的整体性和结构性,主张顺应儿童发展的基本规律,尤其关注儿童的学习特点。语文学科要成就儿童的完整性生长,就要给儿童整体的课程,把握语文课程所涉及的全部教学内容,摒弃原有的支离破碎、毫无整体感的“教教材”的资源意识,变“教材知识”为“教学内容”,通过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结构转化,使教学内容的选择指向儿童学习的课堂,更贴近儿童的需要,为儿童的完整性生长提供丰沃的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