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8 毫秒
1.
英语文本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读懂文本是成功阅读的关键。解读文本、探究文本、超越文本,构成了阅读过程中循序渐进的三重境界。应从解读文本入手,进而对文本进行深入地探究,才能达到阅读的最高境界——超越文本。  相似文献   

2.
手机短信文本变异性主要体现在文本超越言语线性排列的限制;词义裂变,超越语言组合、聚合关系的限制;超越语体的限制;超越逻辑矛盾律的限制;超越客观逻辑的限制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文章的魅力是从语言文字中流淌出来的,不从文本下手,语文教学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现今教学中,师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重视文本的问题。本文从立足文本立论,强调通过挖掘文本、超越文本、回归文本来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与高效。  相似文献   

4.
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读懂文本是成功阅读的关键。解读文本、探究文本、超越文本,构成了阅读英语文本过程中循序渐进的三重境界。要研究阅读的三重境界以指导学生的阅读。  相似文献   

5.
创造性阅读是指教师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使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涵泳、体味、思考来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得出前人或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的感悟和新异的结论。进行创造性阅读首先要超越文本,即在鉴赏阅读中超越文本,在动态阅读中超越文本,在批判阅读中超越文本,在发展阅读中超越文本。其次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即指导学生勤于思考、勇于质疑,指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训练学生联想和想象,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争鸣。  相似文献   

6.
文学阐释的超越性包括时代的超越和心灵的超越。时代的超越依赖于心灵的超越,心灵的超越也必然要落实到时代的超越上才有意义。而时代超越和心灵超越只有在文学阐释的文本超越中才能够实现。文本超越则依赖于阐释者对文本的深刻反思与对话。  相似文献   

7.
放眼当今的语文教学,文本解读无度的现象普遍存在:要么坚持“深度阅读”,在引领学生解读文本时总是深了再深;要么打着“广度阅读”的旗号,旁征博引,甚至撇开文本,八面开花;要么振振有词要“文本细读”,从头到尾、从文字到标点,乃至一切细枝末节……所有这些,都是超越了“度”的教学。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度”,必然在另一方面达不到教学的“度”。这样的课堂教学必然是失衡的、顾此失彼的,反映在学生身上就是能力的失调,甚至是畸形发展。  相似文献   

8.
罗月娥 《广西教育》2010,(28):50-50
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误解和运用不当,导致了教学游离于文本。笔者从偏离文本导致个性化阅读失效和如何立足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两个层面进行思考后认为,小学语文超越文本的个性化阅读更应立足于文本,这样才能使“超越”更有效。  相似文献   

9.
正放眼当今的语文教学,文本解读无度的现象普遍存在:要么坚持"深度阅读",在引领学生解读文本时总是深了再深;要么打着"广度阅读"的旗号,旁征博引,甚至撇开文本,八面开花;要么振振有词要"文本细读",从头到尾、从文字到标点,乃至一切细枝末节……所有这些,都是超越了"度"的教学。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度",必然在另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触摸文本言语的奥秘,变语言符号为言语经验;寻觅文本言语的踪迹,变言语形式为言语经验;超越文本言语的形式,变言语表达为言语智慧,引导学生习得言语表达的方法,教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积累知识。  相似文献   

11.
课堂拓展是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突破“文本”的限制,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超越,因为教材提供的文本是有限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最终必须超越课堂、超越文本。一年多来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就如何有效地拓展延伸,进行了一些实践尝试,旨在深入理解课标理念,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思想注重学生阅读时对文本独特的理解、体验和感受.只有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克分尊重文本,通过自能阅读,彰显文本本色;通过体验阅读,感悟文本情思;通过个性阅读,点燃文本智慧;通过延伸阅读.超越文本境界;通过拓展阅读,升华文本精神,从而引领和指导学生进行富有实效的学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每一位学生基于课堂又高于课堂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本是基础.超越是发展:文本是超越的根基,超越是文本的提升。超越文本是为了更好地立足文本。  相似文献   

14.
田华 《中国成人教育》2007,(12):161-162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课选择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和具有鲜明探索意识的作品进行精讲,培养学生分析和鉴赏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写作才能.在讲授的过程中,应当体现三个步骤:阅读文本--剖析文本--超越文本,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本学科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5.
理想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创造享受的。应该让学生在享受中理解文本、丰富文本并超越文本;在享受中用内心的感应去印证、诠释语文的神韵、博大与深远。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渴望,点燃学生的心灵火花;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超越知识,走向生命,走向智慧,熠熠闪现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育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而爱情观教育在其中占很重的分量。在中职语文课中,可借助文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爱情观的启蒙与引导:走进文本,感悟美好的爱情;立足文本,树立健康的爱情观;超越文本,领会幸福的爱情。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阅读活动过程中,文本价值功能的发掘,往往决定着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师只有积极的深入文本,钻研文本,开掘文本的意蕴,高屋建瓴式的立足文本,挖掘文本的潜在性价值;品味咀嚼式的潜入文本,释放文本的建构性价值;适时适度的超越文本,追寻文本的生成性价值,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文本的功能,实现文本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文本解读是通过语言媒介来接受信息、感知体验和获得美感的过程。在广大的解读群体中,语文教师是比较独特的一群,他们既面对文本,又面向学生,需要将此端文本中呈现的“世界景观”和彼端学生的解读水平及个体解读差异联系起来,架起一条往来通衢。因此,语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应有三种身份,一是读者,二是教者,三是学生。该文结合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实例,阐释了对解读文本的三点思考:一是读懂是前提,读出主问题是关键;二是注重比较——有效解读的一把钥匙;三是超越文本的个性阅读——让解读闪现智慧之光。  相似文献   

19.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紧抓"三点",细读教材。具体来说,就是抓住立足文本这个支撑点,身"体"力行,熟悉教材;抓住超越文本这个着力点,启"智"砺志,拓展教材;抓住回归文本这个生长点,明"德"悟道,活用教材。  相似文献   

20.
理想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创造享受的,应该让学生在享受中理解文本、丰富文本并超越文本;在享受中用内心的感应去印证、诠释语文的神韵、博大与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