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新 《地理教育》2014,(3):31-32
正地理学科高考内容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地理和选修四大模块。四大模块中区域地理最令人困惑和焦虑。区域地理内容主要分布在初中地理(包括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高中地理必修3与选修教材中。具有涉及区域跨度大、图表多、专业术语多等特点,怎样在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既兼顾以前学过的区域地理知识,又能与高中地理原理结合值得思考。高效而科学的区域地理课堂应将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与高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必修以及选修教材知  相似文献   

2.
从学习进阶视角对初高中区域地理教学衔接进行研究,呈现以高中区域地理核心概念"区域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学习内容和认知过程的学习进阶设计.  相似文献   

3.
生态地理学是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整合生态学、地理学的基本理论,运用系统论的思想来研究地球圈内不同尺度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的结构、功能及演化过程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相互作用的科学.本文就生态地理学理论的首要问题--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阐明了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稳定性的基本内涵,指出生态地理因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稳定性非线性的基础,而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稳定性的非线性是生态地理区域系统复杂性、差异性和无限多样性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以"区域地理之日本"为例,以"印象日本"为主题,以关键词为切入点,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学习高中区域地理的方法。通过课堂的具体实践,学生较容易地记住了区域知识并激发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刘雄兵  陈鑫 《地理教育》2015,(Z2):133-135
区域地理学是研究某一特定地区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发展变化以及区域分异和区际联系的学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考试说明》考试范围和内容包括必修地理1(自然地理)、地理2(人文地理)、地理3(区域可持续发展)、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6(环境保护)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有关内容。近年来高考试卷中明显反映出区域地理内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特别是许多能力要求的体现,常反映在对基础知识的思考和运用上,很多是以区域地理内容为载体。高中文科生普遍反应区域地理学习太薄弱,本文从一条主线、两点变化、三层关系、四个关注谈谈区域地理教学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区域地理课程体系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的基础和核心,本身又构成一定的课程体系。区域地理原理、区域分析与规划属于理论和方法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是不同尺度的具体课程。根据教改精神和学科发展特点,探讨了区域地理课程体系及其在地理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出了各课程的设计思想、改革要点和内容体系等。  相似文献   

7.
基于当前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较为薄弱的现状,以新版高中必修《地理二》“人口容量”为例,利用LocaSpace Viewer,通过遥感影像尺度缩放、地理视角变化演示、要素图层分类表达、历史影像动态展示等方法,着力于学生空间定位思维、空间转换思维、空间叠加思维、空间联系思维等难点的突破,有效提升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高中区域地理复习是考生最易感到困惑,也是失分较多的部分,如何提高高中区域地理复习教学效率,更好地衔接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调动学生复习高中区域地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成了老师们共同思考的重要话题。文章对高中区域地理复习教学策略进行刍议,希望给其他地理教学提供一定的启发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地理3”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位“地理3”是学生在学习了“地理1”、“地理2”,基本了解了地理环境的组成、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人地环境协调发展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如何应用有关的地理原理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个综合性的研究课题,包括不同的认识层次、不同的时空尺度,也包括了自然与人文诸多要素。为了使可持续发展研究课题可操作化,从而引向深入,需要界定研究的范围,包括论题的界定和尺度的界定”。而“论题的界定和尺度的界定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各区域都有不同…  相似文献   

10.
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分别以“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两大区域为主要教学内容:高中系统地理大多都以某个区域为背景呈现:历年的高考试题都离不开对区域地理的考查。文综试题中的第36题也多为区域地理知识考查。因此地理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区域地理的教学。而区域地理又是涉及面广、知识点多、综合性强的一个知识体系,只有通过综合分析才能对一个区域的地理特点全面了解和掌握。下面我就以南亚为例来谈区域地理的综合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一、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福建卷)特点解读从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题(福建卷)来看,结构相对比较稳定,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都以区域地理环境为背景,以某一地理要素或某几个地理要素为线索,以区域地图(表格)为形式,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高考试题中关于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整合的内容如影随形,其情境创设和命题风格更增添了地域性特色,将相关的地理问题落实到不同空间尺度的具体区域来考查,尤其是非选择题,基本形成了"特  相似文献   

12.
刘程 《考试周刊》2012,(16):132-132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帮助学生获得区域地理学习基本的方法,是地理教学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我就高中区域地理的教学策略与技巧进行探讨,与广大同仁商榷。1.运用地图,建立空间概念,学会空间定位。  相似文献   

13.
地理空间视角是看待地理事物的独特角度,是运用空间的观点认识、观察世界的独特方法。文章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为研究样本,从"位置与分布"、"联系与差异"、"过程与发展"三个维度分析和梳理了地理空间视角的培养内容及要求,并对课标的内容设置做出相关评价。  相似文献   

14.
大单元教学强调从宏观角度设计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是初中地理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路径和撬动初中地理课堂转型的支点。文章以“认识区域”大单元教学设计为例,探讨了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包括六个步骤:空间尺度思想下的主题设计;大单元主题下的统率性主线设计;基于主线创设真实情境;地理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设计;制订多元评价量规;构建单元整体思路及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15.
区域地理具有综合性,教师应注重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综合思维中的"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在区域地理教学中体现明显。在区域地理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厘清地理要素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要素综合"思维;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法,利用"时空尺度"思想培养学生的"时空综合"思维。  相似文献   

16.
刘旭 《教师》2013,(21):86-87
以区域地理为载体,考查学生的高中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是福建新课程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科命题的突出特点。本文在分析福建省近四年新课程高考区域地理命题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区域地理的内容和地理科高考的要求,总结出高中区域地理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高中地理"必修Ⅲ"(区域地理)是学生在学习了前两个模块(必修Ⅰ、必修Ⅱ),基本了解了地理环境的组成、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人地环境协调发展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如何应用地理原理,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区域地理与自然和人文地理联系密切,是两者的综合,而在教学实践中,又和它们有较大的区别。故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与思考,谈谈区域地理教学的几点体会。一、以区域地理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以湘教版"必修Ⅲ"为例,教材编排首先把区域地理学习的基本理  相似文献   

18.
区域地理微主题教学是立足某一区域,以区域中最突出的自然或人文地理现象、特征为切入点,创设真实的主题情境,设置问题探究,以思维建构为引导,最终落实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中,以实现人地和谐,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澳大利亚餐桌上的牛肉"为例,探寻区域地理微主题的高效课堂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区域环境认知与区域研究分析方法,通过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区域地理是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组合,是高考地理试题的重要背景材料。区域地理教学中所涉及的确定区域位置、分析区域特征、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措施等必须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策略,培养学生的分析、阐述和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满足高考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要求。  相似文献   

20.
区域是地理学科的研究单位。从高考命题的角度看,区域地理是实现高中与初中地理、自然与人文地理综合的最好结合点,是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阐述、评价、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最好载体。这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区域地理是个难点,在解答以区域地理为背景的试题时往往失分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