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阿来作为藏区书写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立足于藏族历史文化,采用灵活变换的叙事视角,张驰有度的叙事节奏,将整个藏族生存问题构架于人类历史、自然和社会的大背景中,对藏地风貌的文学书写中的生态意识表达,对藏民族原始、本真又充满诗意的人的生存状态的表述,以及在社会大变革浪潮中对因城市化进程而表现出来的自然和人性的痛楚的揭示,均体现了其作品与生态批评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从生态批评视角对阿来小说藏区生态叙事展开研究,总结了阿来小说藏区生态叙事的三大特征,即:历史叙事中的生态观照,少数民族原始信仰下的生态叙事创作和生态叙事中的民族反思。  相似文献   

2.
阿来作为藏区书写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立足于藏族历史文化,采用灵活变换的叙事视角,张驰有度的叙事节奏,将整个藏族生存问题构架于人类历史、自然和社会的大背景中,对藏地风貌的文学书写中的生态意识表达,对藏民族原始、本真又充满诗意的人的生存状态的表述,以及在社会大变革浪潮中对因城市化进程而表现出来的自然和人性的痛楚的揭示,均体现了其作品与生态批评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从生态批评视角对阿来小说藏区生态叙事展开研究,总结了阿来小说藏区生态叙事的三大特征,即:历史叙事中的生态观照,少数民族原始信仰下的生态叙事创作和生态叙事中的民族反思。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作家中,阿来是特别的,民族作家的身份使他在作家创作群体中独树一帜,而宗教思想的注入使其作品更显独特。在他的笔下,英雄格萨尔王的故事得到了再现。《格萨尔王》作为"重述神话"系列作品之一,从写作手法到思想内涵等各个方面都与其他作品不尽相同,这其中除了作家各有不同的创作风格外,还有多重原因。阿来以民族作家的身份,着重突出格萨尔王这一民族英雄人性的一面,以及格萨尔故事在藏族流传过程中说唱人不可抹杀的突出作用。阿来的小说《格萨尔王》不仅带领我们走进了英雄的时代,更带领我们深入藏民族的腹地,去了解并探寻藏族历史文化的奥秘。  相似文献   

4.
民族作家创作有着鲜明的文化复杂性,然而由于研究视野及研究方法的限制,民族文学的研究者对这种复杂性的研究存在不足。本文借鉴人类学的文化大传统与小传统理论,深入研究藏族作家阿来文学创作中内涵的文化传统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阿来长篇小说处女作《尘埃落定》中的傻子与藏族民间机智人物阿古顿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就二者身份来看,阿古顿巴的流浪汉身份和傻子视角的功用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从藏族民间传说中的机智人物阿古顿巴到阿来小说《尘埃落定》中的傻子,藏族作家阿来熟稔地运用汉字诠释了他的创作与藏族民间文学间的关系,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他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藏族作家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采用独特的叙事视角和表达方式,用汉语表现出了鲜明的藏民族特色。该部作品最终获得茅盾文学奖,赢得赞誉无数。这无疑为少数民族作家的文学创作走出传统樊篱以及少数民族文学与汉族文学的有效交流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藏族作家阿来的小说充满诗意和灵性,其诗性的气韵和优美、空灵、睿智、幽默、行云流水般的语言是他小说的主要特色.本文从情趣、意趣、理趣三个方面对阿来诗化的语言特点进行论述,进而对这三个特点中蕴含的影响阿来文化心理的民族自我意识、西方文化的心理印痕和多文化碰撞的思考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用汉文写作的藏族作家阿来,其小说《尘埃落定》独特的语言魅力引人注目。除了汉文化、西方文化的滋养,小说还深深地打上了阿来的母语文化、母语思维和表达方式的印记,有着深刻的民族自我意识。《尘埃落定》因此也就具有了来自藏族文化影响下的一些独具魅力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9.
阿来是当代文坛的重要作家,他扎根于藏族世界的文学书写,给当代文学带来了一股靓丽的异域之风。他以其独有的情感观照描绘着他背靠的藏地世界这个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原乡。这也是他创作时情感的直接来源。他的个人成长经历以及成年后在家乡的漫游经历,既是对他创作情感的触发,也是对他情感空间的积蓄。通过对此的考察分析,可以看到一个作家对故乡的热爱和对自我主体的自觉与敏感。  相似文献   

10.
伊恩·麦克尤恩在《赎罪》中对戏仿的妙用具有反思性和对话性双重特征。一方面作家将戏仿作为贯穿全文的文学手法指涉先辈文学文本和历史事件,展现了他对戏仿对象既参与其中又保持批判距离的模仿行为;其次作家又将戏仿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对话策略,形成了文学的传统与革新、历史与当下、历史与文学、作家与自身等多维度的对话模式。与此同时,作家的自我戏仿又给小说文本提供了反观自身的模式,可见作家谋求的并非是将其戏仿对象加以嘲弄或取而代之,而是以干预性评判的方式对一切所谓一统化力量进行反思和拷问。  相似文献   

11.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卓著的文学大师。他用文化批判的眼光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和城市生态,在揭示、批判传统文化糟粕和市民自身弱质的同时,对社会的黑暗进行有力地控诉和批判。正是这种文化批判和社会批判双重批判的独特性构建起他特有的批判意识,体现了老舍小说创作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乌热尔图文学创作的生态思想丰富而成熟,他认识到"文化危机"是导致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本文着重对乌热尔图生态思想的文化批判部分做了解读,发现在许多小说和理论文章中他多次对"人类中心主义"、"虚假的文化保护主义"等导致生态危机的错误意识加以批判,倡导"以自然为母亲"、"天人合一"的生态整体观,他坚持民族的"自我阐释"和"声音的不可替代",追求文化的多元性,进而推动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科学研究和发展模式的变革,以维系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3.
《尘埃落定》是藏族作家阿来创作的一部优秀长篇小说。本文从小说的叙述视角 ,人物形象特点 ,作者对巨变中的文学潮流的态度等方面对小说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以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之关系并探寻生态危机之社会根源的文学。生态责任、文明批判、生态理想和生态预警是其突出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生态文学的特点,不同的作家作品塑造了不同的人物类型。以郭雪波的《狼孩》为例,分析文本中生态人物类型,从而得出生态人物背后的环境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当代文坛,藏族作家阿来是一位有着浓郁的原乡情结的作家。在小说创作中,阿来以其饱满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为我们精心构建了一个神秘而瑰丽的“边地世界”。在这个幻化的文学世界中,阿来对广大藏区所在的“大地和原初存在”,以及在这片土地上绵延不息的“原初的自然生命”进行了形象生动、细致入微的描绘,对那些在多重边缘境况下漂泊流浪的族际边缘人给予了真诚的关注,这实际上是阿来借助文学创作这种方式对自己原乡的思考和探索。本文以阿来的中篇小说《永远的嘎洛》为例,来展现阿来小说中的原乡意蕴。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当代文坛,藏族作家阿来是一位有着浓郁的原乡情结的作家.在小说创作中,阿来以其饱满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为我们精心构建了一个神秘而瑰丽的"边地世界".在这个幻化的文学世界中,阿来对广大藏区所在的"大地和原初存在",以及在这片土地上绵延不息的"原初的自然生命"进行了形象生动、细致入微的描绘,对那些在多重边缘境况下漂泊流浪的族际边缘人给予了真诚的关注,这实际上是阿来借助文学创作这种方式对自己原乡的思考和探索.本文以阿来的中篇小说<永远的嘎洛>为例,来展现阿来小说中的原乡意蕴.  相似文献   

17.
老舍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对中西两种文化进行了辩证的认识。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面对传统文化的丧失,他怀着复杂的心情,惋惜、无奈、但更多的是站在世界先进文化的高度,对传统文化负面因素的批判;另一方面,他也批判了西方文明中金钱、物欲对人的心灵的腐蚀。老舍小说中的文化批判远远大于文化认同,从而使老舍小说文化批判力量远远大于其他作家。  相似文献   

18.
阿来的长篇小说《格萨尔王》以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为基础,采用新历史主义的创作方法,塑造了一个新的格萨尔王及说唱艺人晋美形象.同时,小说在叙事结构上让英雄之梦与现实生活相融合,沟通了历史、现在与未来.阿来通过自己的创作,让文学回到了自身,即通过梦幻表现人性,突出了藏族文化生态想象,在流动的情感中潜隐着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吁求,表现了阿来的理想主义诗性追求.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以“表现的深切与格式的特别”确立其文坛上不可规避的界碑地位,也以“精神资源”主体的思想力量同构着中国精神领域的纷纭格局。并深刻地影响着后来作家的文化思考和精神探求。藏族作家阿来,不仅剥离出西方文化及藏地民间资源、宗教传说等方面的艺术滋养,还与汉族文化的代表鲁迅之间发生着精神缠绕,这便于廓清其创作方面的深刻性和先锋性,也是对民族融合、民族文化交流过程中作家创作基本规律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0.
莱斯利·费德勒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文化批评先驱、文学评论家和作家。在他蜚声评论界的文学评论著作《美国小说中的爱与死》中,他对美国经典文学中的“魔性”特别青睐。这些融合了心理分析、神话和社会学维度的批判在将经典作品“祛魅”的同时,也间接体现了他文化批评思想中的“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