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郦道元与《水经注》●李捷每次我到涿州,当地的朋友都会告诉我,这里是郦道元的家乡,涿州人以他为荣。他们还给我讲关于郦道元的传说故事,而且每次都会讲到《水经注》。郦道元(465或472—522)字善长。他以《水经注》而出名,《水经》也因郦道元而传于世。《...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论述了杨守敬针对《水经》作者、郭璞《水经注》、郦道元《水经注》“互受通称”说、郦道元《水经注》版本、郦道元《水经注》在历史地图编绘中的价值及《禹贡》中出现的“异地同名”现象等问题,所提出的一系列独到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水经注》为我国北魏时期郦道元解《水经》的书。《水经》作者不详,经胡渭、戴震,赵一清、全祖望、杨守敬等人多方考索,确定为三国人所著,下不逮晋代。郦氏注《水经》,繁征博引,采录古籍达四百三十七种,《水经》的河流数目原为一百三十七条,而《水经注》则有一千二百五十二条。大大扩充丰富了原书的内容,成为一部崭新的著作。不过这部  相似文献   

4.
成书于元魏中后期的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一书,在为《水经》作注的过程中,博采群书,以大量的各种文献资料来注释经文,其中收录了北朝以前各时代、各地域大量民间歌谣谚语,用以辅助描绘山川水渎之特色,并借以表达作者之感情,进而增强了《水经注》一书的文学性、趣味性与艺术性。  相似文献   

5.
《三峡》选自《水经注》卷三十四《江水注》中的一节。这段文字在《水经注》中没有注明出处,它的作者一般人都认为是郦道元,但经过今人的考证,系转引自南朝刘宋时盛弘之所著《荆州记》。  相似文献   

6.
《三峡》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今河北省涿县)人。撰《水经注》四十卷,不仅介绍了一千二百五十余条河流,描绘了祖国壮丽山川,而且记载了许多神话传说和各地风土人情,所以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三峡》选自《水经注》卷三四,作者以峻诘、生动的笔墨,描绘了三峡奇险壮丽的风光。《三峡》虽只有一百五十多字,却写出了“七百里中”的万千气象。且读来舒展、自然、毫无斧凿之感,显示了高超的  相似文献   

7.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重要名词: 范缜与《神灭论》;范缜是南朝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发展了魏晋以来的无神论思想,与佛教和唯心主义哲学思想进行了尖锐的斗争。其代表作是《神灭论》.其中论证了“形与神”的关系。他认为二者虽是两个概念,但却是结合在一起的。形是第一性的,神是第二性的.是由形派生的,指明了精神对物质的依赖性。这使当时的唯物主义理论前进了一大步,有力地批判了精神不灭的思想。 郦道元与《水经注》:郦道元是北魏地理学家。他的《水经注》是当时最重要的地理学著作。该书四十卷,是在前人《水经》的基础上加以注释,并作了二十倍于原文的补充和发展而写成的。全书以《水经》所记水道为纲,补以支流小水共一千二百五十条.逐一探求源流,述其变迁,对有关史事多有考证,内容包括自然地理、沿革地理、经济地理等各  相似文献   

8.
《三峡》     
一、课文悟读节选自《水经注·江水》的《三峡》一文历来被视为描绘三峡奇观的名篇,专家学者亦多将作者如何描绘三峡美景作为赏析的重点。教参在课文说明中更是开门见山地强调:“《三峡》以凝炼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壮丽景色。”笔者以为,这多少有些悖逆作者的本意。作为一部为《水经》作注的地理专著,固然有不少对大自然旖旎风光的专笔描述,但其重点则是放在与“水”紧密相关之处,这是《水经注》与其他山水游记重要区别之所在。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仅用了不到1/4的篇幅直接勾勒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却以浓墨重彩描绘江水四季的…  相似文献   

9.
苏轼《石钟山记》,记叙了夜游石钟山的情景,探究了石钟山得名的缘由,说明凡事必须亲见亲闻,不可臆断。至于石钟山命名的缘由,历来说法不一。在备课时,得到数则资料,辑录如后,或可有助教学时参考。汉朝桑钦《水经》:“彭蠡之口有居钟山焉。”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石钟山西枕彭蠢,连峰叠嶂,壁立峭削;其西南北皆水,四时如一,  相似文献   

10.
郦道元的《水经注》在中国编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该书的编辑体例和编辑特色也与一般的经典名著风格迥异。在编辑体例上,《水经注》采用的是编创合一的编辑体例,将编辑、著述和创作融合在一起。另外,《水经注》的文字多达 32万字,比《水经》原著多了将近 30倍,这种现象,在中国古代的编辑史上,是极为罕见的。郦道元在编辑和撰写《水经注》的过程中,利用各种机会,进行实地考察,不仅搜罗了大量的古代典籍和相关的文献资料,辑录了 350多种古代金石碑刻,引用了 437种书籍,而且还对《水经》本身作了大量的考证、补充与注释工作。因此,广引博证、校考并重是郦道元编撰《水经注》的又一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11.
三峡名称最早出自哪里?西晋左思《蜀都赋》里提到:“经三峡之峥嵘”。在汉代桑钦著的《水经》里,提到了广溪峡、巫峡、西陵峡,但未冠以三峡之名。后魏郦道元《水经注》才把它统称为“三峡”,但其时代晚于左思。因此,三峡之名可能起于东汉至魏晋之时。峡江的城镇,是在长江水边自然发展起来的,还有不少的古镇,水码头,古街道,高高低低的青石板路,联排的阁楼店居。写《中国科技史》的李约瑟写过赞美巴蜀城市青石板路的诗。这是历  相似文献   

12.
《三峡》是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给《水经》之“江水”作的一条注。它是《水经注》中特别优秀的章节之一 ,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山水游记散文 ,对后人的山水游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郦道元被后人誉为“善写山水的大手笔”。当代散文家、学者余秋雨曾赞扬道 :此文用了最俭省的文字 ,描述了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和“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绘的词章。本文虽属节选 ,但全文结构严谨 ,布局巧妙 ,笔法多变 ,浑然一体 ,尤其在描山摹水上更见功力。首先 ,作者采取先总后分、先山后水的写法 ,按季节分层次 ,条…  相似文献   

13.
“游记”是叙事散文的一种,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四十卷)和明代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十二卷),不仅是地理学的名著,而且是出色的游记总集。明代散文家张岱说过:“古人记山水,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时则袁中郎。”  相似文献   

14.
《水经注》一书的作者是郦道元 ,字善 ,北魏范阳涿鹿 (今河北省涿县 )人。他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年轻时 ,刻苦攻读 ,好学不倦 ,博览群书 ,善于著述。他曾跋涉郊野 ,参观古迹 ,观察河流的分布及其流域的风土人情 ,下决心对《水经》做详细注解。《水经》是我国古代一部比较完整的地理著作。相传是汉朝人桑钦所作。后来经过清朝学者考证 ,断定该书的作者 ,是三国时期的人。《水经》记载了我国境内包括长江、黄河在内的大小河流一百三十七条 ,仅一万余字 ,文字简单 ,内容很不充实。郦道元为《水经》加注 ,共记载大小河流一千…  相似文献   

15.
从小接受儒家正统教育的郦道元在对《水经》作注的时候,多以儒家的审美眼光来看待、审视、选择自然界的山、水以及相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因此,《水经注》中蕴含着关心国计民生、扬善疾恶、渴望祖国统一的儒家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庄骏 《语文学习》2024,(3):46-48
<正>《石钟山记》最后一句,东坡道:“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一“叹”一“笑”所及,即使千年而逝,李渤形象之鄙陋肤浅似乎已板上钉钉,再无他议了。李渤和郦道元一样,都是石钟山“以声得名”说的持有者。郦道元为《水经》作注,出于物理经验和想象推断提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的说法。可潭下到底是怎样的状况,却语焉不详,因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相似文献   

17.
鱼翔浅底吴均《与朱元思书》有“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句,直状水清之景。郦道元《水经注·洧水》:“绿水平潭,清洁澄深,俯视游鱼,类若乘空矣”,又《水经注·夷水》:  相似文献   

18.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文化重要名词:范缜与《神灭论》:范缜是南朝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发展了魏晋以来的无神论思想,与佛教和唯心主义哲学思想进行了尖锐的斗争。其代表作是《神灭论》,其中论证了“形与神”的关系。他认为二者虽是两个概念,但却是结合在一起的。形是第一性的,神是第二性的,是由形派生的,指明了精神对物质的依赖性。这使当时的唯物主义理论前进了一大步,有力地批判了精神不灭的思想。郦道元与《水经注》:郦道元是北魏地理学家。他的《水经注》是当时最重要的地理学著作。该书四十卷,是在前人《水经》的基础上加以  相似文献   

19.
石钟山,位于江西的湖口县,是历代名人登临记胜的地方。远在汉代桑钦所著的《水经》一书中,就有“彭蠡(今鄱阳湖)之口,有石钟山焉”的记载。北魏的郦道元、唐代的李渤都曾对“石钟”命名的由来,作过实地的考察。北宋文学家苏轼于元丰七年(1084)游此后,还写了著名的《石钟山记》。  相似文献   

20.
佰三一二六卷末写有《冥报记》三字,在这一写本中记有十五个故事。《冥报记》据《新唐书·艺文志》载是唐临撰,撰者未著明年代,凡二卷,宋代以后原书已失,王重民先生根据《冥报记》清末辑本,对敦煌写本中十五个故事作了简略考据,得出下列结论说:“清末杨宁敬访书东国,得古抄本三卷;又从《法苑珠林》、《太平广记》所引,辑其佚文,厘为十卷(冥报记),以符籐原佐世《见在书目》所载原帙之旧,具详《日本访书志》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