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也评民初湖南政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光复,湖南立宪派是立了功的;焦达峰、陈作新政权不过十日,但卓有功勋;焦、陈被害,湖南立宪派因利乘便夺了权;谭延闿推行了基本上符合革命利益的政策;革命党人从全局着眼,采取稳定湖南、大力推进全国革命的战略方针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2.
过去人们在论及辛亥湖南光复前后这段历史时,一般都认为立宪派、谘议局议长谭延闿在革命高潮到来时投机革命;焦达峰、陈作新正副都督被杀,系谭延闿为首的立宪派发动政变篡权,谭延闿有主谋之嫌;政变之后,谭延闿做了都督,湖南的政权落到立宪派手中;等等。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有违史实。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澄清事实,还历史以原来的面目。  相似文献   

3.
一九一一年十月二十二日,以焦达峰、陈作新为首的湖南革命党人率先响应武昌起义,一举光复长沙。时过十天,原新军五十标三营管带梅馨发动兵变,湖南都督府都督焦达峰、副都督陈作新二人惨遭杀害,革命领导权转落于以谭延闿为首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士绅手中。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流血事件,正忙于指挥武汉保卫战的同盟会领导人黄兴匆匆致函湖南同盟会骨干谭人凤和周震鳞,要求“湖南局面不能再乱”,指示他们权且  相似文献   

4.
民初黄兴等与湖南立宪党人关系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举义,革命派与立宪派在采用何种手段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随之,在掌权问题上又有了严重争执,谭延闿掌湘后,两派彼此调整策略,关系得到缓和,一度融洽,“二次革命”中,湖南革命党人发动独立,谭阳奉阴为,但直到失败,两派并未分裂。  相似文献   

5.
湖北辛亥革命党人因首举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起义而一直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但是,湖北革命政权最先失落,湖北革命团体很快就开始分化,革命党人中有与旧官僚立宪派同流合污者,有为做官到处钻营者,有独善其身离群索居者……,首义引发的运动还在全国范围继续时,首义之区的革命就已奄奄一息。湖北首义的突起和速退都有它深刻的社会背景,决非偶然,为探求其转瞬即逝的历史原因,本文拟对湖北革命党人的局限作点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与游民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乾隆中叶以来,人口激增,土地兼并,自然灾害以及近代社会经济的变迁,产生了大批的失业游民,成为各种帮会组成的社会基础。这些帮会,进行走私、赌博、掠卖妇女、绑票伙劫、霸占码头等活动,采取恐怖的方式控制农业社会,在客观上削弱了清王朝的统治,但同时也对人民生活、社会治安带来了极大破坏。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由于同帮会的既存社会联系,在其从事推翻清王朝的斗争中,必然会依靠游民社会的力量,但又无法克服这一阶层固有的劣根性。辛亥举义成功后,游民帮会势力又成为颠覆新政权的危害因素。取缔公口码头、镇压土匪暴乱,遂成为辛亥时期革命政权必须履行的社会职能。  相似文献   

7.
“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事业中,十分重视革命政权建设。他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一整套关于中国革命政权建设的思想和理论,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政权学说。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关于革命政权建设的思想和理论,对于推进我国当前的政治体制改革,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十月革命前,俄国存在两大革命政党——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和社会革命党,布尔什维克与孟什维克共处于一党之内。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才成为独立的政党,它与左派社会革命党人合作取得武装起义的胜利,此后两者继续合作,组织新政权,左派社会革命党人参加了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也给他们留有席位。因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问题上的分歧,左派社会革命党人中止同布尔什维克政权的合作,但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党继续合法或半合法地参加苏维埃政权的活动。内战结束后,列宁曾经考虑让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党合法化,但没有能够付诸实施。1922年举行的对社会革命党人的审判,最终结束了实际存在的多党制,实行一党执政。  相似文献   

9.
(1)广西新军的创办;(2)广西新军成立伊始,同盟会革命党人就在新军中发展组织,开展革命工作。辛亥革命时期广西的独立,实由广西新军促进;(2)广西新军不能通过武装起义夺取广西政权的原因;新军中同盟会领导人对夺取政权、掌握政权缺乏认识;革命党人政治上的短视,没有明确革命目标;领导新军的同盟会广西支部没有建立一个全省性的统一领导机构;广西革命党人缺乏对会党的正确认识,加上广西旧官僚、旧军阀势力的强大,广西独立后的政权终于落于桂系军阀陆荣廷手中。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学界一般认为自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运动虽有经历高低起伏,但"革命"本身作为一种信仰,已拥有当然的合法性。揆诸史实,情况远非如此简单。辛亥革命结束后,国人"革命"情绪急遽消退,由竞言"革命",转为讳言"革命",以至忧心"革命"再起。"革命"形象的迅速负面化源于国人对"革命"的认知,也与旧官僚及立宪派的推波助澜密切相关,而革命党人未能挺身为"革命"辩护,加速了"革命"信仰的失落。革命前后国人对"革命"态度的强烈反差,说明"革命"尚未成为国人的"集体信仰"。在"二次革命"中,革命派已不得不为"革命"辩护;而在护国运动中,护国军非但不敢大张旗鼓地亮出"第三次革命"的旗号,相反,竟然声言起事非革命,乃为反袁氏复辟帝制制造革命,即为"革革命"。这些都说明,当时国人眼中的"革命"更多地还是类似于传统的改朝换代,故被许多人视为"暴力"、"破坏"的代名词,民国成立,其合法性亦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1.
闽西土地革命期间,中共领导了闽西苏区的社会改造.这场针对封建恶习陋俗的社会改造,是中共为促进闽西土地革命及闽西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进行的,改造的内容是丰富的,改造的效果也是很好的.通过社会改造,整个闽西苏区树立了社会新风尚,充满着革命的精神风貌.闽西苏区的社会改造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马铭德 《历史教学》2003,6(7):24-29
90年前辛亥革命成功,以孙中山、黄兴为首的革命党人固然起了主导作用,但以立宪派为主的中间力量也不可忽视,其间赵凤昌又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  相似文献   

13.
一百年以前,法国的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在民族危机异常严重和阶级矛盾空前尖锐的情况下,为了争取自身的解放,举行了英勇的武装起义,用革命的暴力,推翻了资产阶级卖国政府的反动统治,创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政权——巴黎公社。巴黎公社的诞生是一次震撼世界的划时代的伟大革命,是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相似文献   

14.
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一个在党的领导下,以各级苏维埃政权为核心,辅以各类武装或非武装的群团组织围绕其外的苏维埃政权体系。从社会改造的视域下观察,这个苏维埃政权体系是工农群众在中共领导下改造社会的工具。中央苏区依靠苏维埃政权体系赢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为社会改造创造条件,开展了社会改造的各项建设事业,培养了改造社会事业的人力资源,实现了苏区社会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并为今天一以贯之推进的伟大社会革命提供了丰厚的历史镜鉴。  相似文献   

15.
辛亥滦州革命是武昌起义后北方爆发的影响最大的革命事件。其主要特点是:“一假立宪之名,性革命之实;二,反清反袁,气势如虹;三,力重千钧,促清灭亡;四,宣扬民主,意义深远。滦州革命的四个特点反映北方革命党人不畏强敌,不怕流血牺牲,推翻封建专制政权,创建民国,为人民谋自由幸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6.
在阶级社会里,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因此,“社会革命”与“阶级和国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社会形态的更替必须通过革命的变革本节主要是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革命的一般原理。可考虑分以下几个问题来讲授:第一,革命是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必然现象  相似文献   

17.
帝国主义列强劫夺中国关税权益的罪行,以往的研究已作了充分的揭露和谴责。本文拟从辛亥革命政权本身争取关税自主的斗争,来认识这场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和时代的局限。一辛亥革命前,中国海关关税权益已丧失殆尽,但海关毕竟还是清政府名义上的行政下属,清政府还实行着海关道制度。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者要接管海关是必然的,因此,许多地方都发生了革命者接管海关争取收回关税权益的斗争。  相似文献   

18.
鲁迅对辛亥革命失败的深层原因有精到的分析,认为革命党人在思想和道德建设上有严重缺陷,易于满足、退让,易于骄傲、腐化,没有动员农民革命,不能够真正改造包括自身弱点在内的“国民性”,所以不能成功。  相似文献   

19.
方志敏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他创立和领导的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特别是为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方志敏创立的革命根据地极富"方志敏式"特色,在坚持武装斗争这一中国革命基本形式的前提下,波浪式地发展革命政权,忠心实意地关心群众利益,采取灵活多样的斗争策略,高度重视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红军干部的培养,从而把赣东北苏区建设成为"苏维埃模范省"。  相似文献   

20.
庙会是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民俗事象,具有信仰、娱乐、商贸及交往等功能。随着山西革命根据地建立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政权的社会组织和动员能力也不断增强。在这期间,作为传统文化代表的庙会也经历了自发存在到政府力促恢复再到不断被改造的过程。革命根据地政权在延续传统的同时,赋予庙会以新的功能。这一过程表明了根据地政权对传统文化既传承又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