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化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普兰丁格在"第十届中美哲学与宗教学研讨会"(2004年10月,北京大学)上的演讲,主要阐述他对现代科学与基督教的关系的看法,牵扯到他与几个当今大人物(包括道金斯、丹尼特、E.O.威尔逊等人)的争论.他认为,基督教信念与科学本身(如进化论)并无冲突,而只跟对于科学的"形而上自然主义"解释不相容.科学本身不必预设"形而上自然主义"(不存在超自然),但它确实需要一种"方法论自然主义"(不假设超自然),后者在说明人的特性(如道德原则)时,对相关研究作了一种"条件化限制",因而其结论不能恰当地用来反驳基督教信念.在一种扩大的"认识基础"上,基督教信念包容并且修正了所谓的"西蒙式科学".  相似文献   

2.
蛮荒奇缘     
年轻的生物教师露西对生物进化论着了迷,不但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文献资料,而且在课堂上大胆宣扬进化论。要知道那是在19世纪,这种惊世骇俗的理论才刚刚诞生,而且伴随着无休止的争论、质疑甚至嘲讽、谩骂。露西的勇气自然引起了科林斯校长——一位保守派学者的关注,学生家长的压力也令他不堪重负,他只好与露西摊牌。  相似文献   

3.
本文梳理了自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以来,人们围绕歌德的生物学思想与达尔文进化论思想之间的关系发生的种种争论,指出两者之间有明显的距离,歌德的生物学思想并不具有达尔文进化论上的先驱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的身边,存在着大量的民间科学爱好者,一有机会,就会露出头来,引起媒体和公众的注意。他们的活动遍及具有公众知名度的一切科学领域,有人致力于推翻相对论或者量子力学,有人热衷于研制永动机,有人试图建造新的宇宙论或者进化论体系,也有人提出的理论框架宏大无比,包罗万有,不可以以某一学科规范之。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蒋劲松先生题为"作为环境问题根源的实验科学传统初探"的报告中的两个主要论点:(1)实验室环境中得到的知识必然是地方性的知识,(2)大规模应用这种知识的企图是造成我们通常所谓的环境问题的重要根源之一.分析的结果是第一论点不成立,而第二论点的理由不充足.笔者对蒋先生的第二个论点在某种意义上表示赞同.为此本文最后提出一个在理解环境问题上的新维度:即从第三人称与进化论的视角来看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9月,《猩球崛起3》在中国上映,我也来凑个热闹,谈谈大家一直争论的一个话题:非人灵长类动物是否有文化传统。达尔文进化论诞生之后,引起了学术界激烈的争论。百余年之后,在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面前,绝大部分人都接受了人类是由远古类人猿进化而来的观点。但与之矛盾的是,很多人依旧坚持人不同于动物的观点,认为人与动物是截然不同的。坚持后一种观点的人们常用到的一  相似文献   

7.
在本文中我考察了“国际科学书系”作为出版界的一个独特的试验,在它存在的过程中是否传播了达尔文主义关于科学与宗教的关系的观念。赫胥黎、丁铎尔、斯宾塞和尤曼斯是国际科学书系创办之初的关键人物,他们都是进化论的自然主义者,对于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共同持有一种复杂的看法。虽然国际科学书系最初是一个致力于传播进化论自然主义的出版项目,但我将论证,到19世纪80年代初,当该系列最初的创办者们丧失对它的控制时,一条新的路线方针被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8.
进化论与物理理论有根本差异,进化过程是非决定过程,进化论虽然不一定是目的论,却可以很容易地采用目的论形式。这些表明,进化论是否具有科学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科学的定义,正是这些特征使得进化论可以很容易推广运用于生物学领域之外,不过我们只是难以说这些运用是科学的、客观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内容分析法,从期刊史和科学传播史的角度研究《科学·进化论专号》传播生物进化论的科学意义。研究结果发现1927年出版的《科学·进化论专号》全面发表了国外生物进化论研究的原创性论文,将物种进化的历程清晰的展现在世人面前,直接促成现代生物学科的生成,推动了生物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因此《科学·进化论专号》的出版对生物进化论在华传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进而产生显著的科学意义和深刻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这一期的“未来研究论坛”栏目里,我们刊载了闵家胤同志的文章《对罗马俱乐部和国际一般进化论研究小组关于社会发展的某些观点的述评》。以增进对所谓“世界性难题”的各个方面的理解为活动宗旨的罗马俱乐部和国际一般进化论研究小组曾连续发表了一系列研究世界系统的报告,该文简述了他们关于社会发展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11.
“适应”、“选择”是生物学理论中最具本质性的术语 ,自然选择是生物学与物理科学之间区分的最后底线。因此 ,进化论的演绎公理系统可以更清楚地反映出生物学与物理科学之间在什么程度上以及在什么意义上有着区别和联系。MaryB .Williams提出的进化论公理系统概括了有关进化论的所有观念 ,同时又与关于进化速率和机制的众多分歧在逻辑上相一致。由于国内鲜有人了解这个系统 ,本文根据Rosenberg的简要论述进行了编译 ,并把这个公理系统与自组织理论联系起来 ,给出进化论演绎公理系统的一种语义或分子模型的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2.
所谓高层次人才,是指在科学、技术和管理队伍中有真本事且贡献卓著.在国内外享有名望的杰出人才.他们是这支队伍中的“将才”、“帅才”,是科学和技术上的带头人。对他们的恿想修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较之一般专家应有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要不是想选举一个中等规模的生物学部门,关于进化论的堪萨斯事件就永远不会发生。1998年8月,在堪萨斯第三区州教育理事会共和党初步选举中,保守派人物John W.Bacon仅仅以15票的优势击败温和派人物Dan Neuenswan-der,从而使宗教保守派占了上风。在6比4的投票结果中,那一额外的权重票成功地将进化论和其他基本科学原理从该州高中科学标准中删去。  相似文献   

14.
大科学与小科学的争论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战以来,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转换。促成这一转换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于科学研究项目在尺度上的变化。这一变化引起了科学界对大科学与小科学的广泛争论,而这一争论体现的是科学家对于研究路径选择和科学研究优先性的不同理解和思考。文章通过以大科学项目为案例进行研究,梳理了大科学与小科学争论的要点,从科学自主性、科学价值和科学研究路径选择、科学家培养等角度对这一争论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认为这一争论是科学建制过程中的一种内生张力,这一内在张力不可消除。  相似文献   

15.
“科学非共体”是与“科学共同体”相对应的概念,是“非共识”科学共同体的简称。“非共识”与“伪”、“赝”、“反”等词义不同,故“非共识”科学共同体不是伪科学(赝科学或反科学)共同体,它仅仅表明一部分学者对所谓“科学共同体”的主流学术抱非共识的态度,他们自己的学术成果还暂时处于被排斥的地位,有人便将这批人简称为“科学非共体”(以下简称“非共体”)。  相似文献   

16.
!"世纪伊始,世界上活跃着一批所谓的主流科学家,他们把持着出版物的审批权,经常在电视屏幕上露脸,传播着各种“世界公认”的科学真理。如果谁发表了反对他们的观点,一顶“伪科学”大帽便会迅速给你扣来。科学都在他们哪里,尽管他们也不过是在翻炒、传销洋名家胡乱编造的“科学故事”。如果你要提出问题,你就是在与“科学共同体”闹对立,是在“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主流科学家们说,爱因斯坦、莫夫、霍金都是“科”学之神,你们只能供奉朝拜,如果对他们提出质疑,那一定是脑子出了毛病。爱因斯坦在科学上的地位已被世…  相似文献   

17.
瘦瘦小小,却精神矍铄。你也许不会想到,一位72岁的老科技工作者在晚年之际竟敢挑战权威,试图为一段争论半个世纪、谜一样的科学公案画上句号。  相似文献   

18.
科学的真伪     
关于“废伪”的争论,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从法理的角度看,要理清这一争论,关键在于明确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的独特地位,以及法律介入科学活动的方式与界限。  相似文献   

19.
中医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数千年来,它秉承了中国人健康之大任。但近百年来,由于近代科学进入中国并迅速成为社会发展动力的主角,从此,与近代科学貌不相容的中医便开始了其从未有过的风风雨雨历程,关于中医与科学之间的争论也一直没有了断。 这组文章是几位学者从几个方面来谈他们对中医与科学这一问题的看法,其中不乏许多新鲜别意的见解,我们希望能够与读者共同分享他们的这些观点和思想。[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美国反进化论运动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在20世纪美国的社会性反进化论运动持续了近一个世纪,对美国社会公众和进化论教育产生了广泛影响.作者从分析美国新教徒的科学观入手,并在分析19世纪美国知识界对进化论的反应以及20世纪初基督教基要主义运动的产生背景的基础上指出,美国反进化论运动的产生是不同的科学观与多种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冲突或落后地区愚昧无知者的反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