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云龙 《职业圈》2014,(4):30-31
“道”始于《老子》,是道家哲学的最高范畴,也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春秋战国时期,“道”就开始分成“天道”和“人道”,“天道”是指客观世界的存在形式和规律;“人道”就是指人、人的价值、伦理道德、人的认识等。  相似文献   

2.
刘海娟  谢亚萍  张辉 《职业圈》2012,(30):59-6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和党的十七大都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论断,“‘和谐社会’无疑是一个兼备社会政治理想和道德理想之双重特性的社会伦理概念,它所表达的不仅仅是社会对公平正义秩序的制度期待,而且还有人们对美好安宁生活理想的伦理期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具有现代性“和谐”理念的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艾珺 《文化学刊》2013,(2):182-188
“好人”与“贤人”好人,古谓“贤人”,誉称品德高尚的人,亦即行事能够顺应天道、地道、人道客观规律和规范者。《易·系辞上》:“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亦即孔夫子所云,“所谓贤人者,好恶与民同情,取舍与民同统;行中矩绳,而不伤于本;言足法于天下,而不害于其身;躬为匹夫而愿富贵,为诸侯而无财。如此,则可谓贤人矣”。古来还把好人喻为“美人”,以此比喻品行端正、善良的人,如《诗·魏风·葛屦》:“要之檬之,好人服之。”  相似文献   

4.
按中国的习俗,春节家家户户或门或窗,或龛或墙都要贴上大红“福”字。更有的把“福”字头朝下倒贴,取其“福到了”、“福到我家”之意。“福”在甲骨文中是两手捧酒把酒浇在祭台上的会意字,是古代祭礼的写照。那么,春节贴福有何蕴意呢?  相似文献   

5.
“苏幕遮”是中国古代“胡乐入华”的典例之一。“苏幕遮”本为西域地区民间的节令娱乐活动“泼寒戏”。据现有文献 ,其最早于刘宋时期传入中土 ,遂流衍不绝。唐初 ,“泼寒胡戏”盛行民间 ,成为一种群众性大型歌、舞、“戏”综合性演艺。开元元年 ,“泼寒胡戏”被禁 ,然“苏幕遮曲”则未绝。从唐至宋 ,文人、民间皆有传辞 ,文体样式则齐、杂言皆具。从唐代传辞内容看 ,其乐流播空间只在市井 ,未及乡村 ,与今存唐五代词调胡乐仅十之一、主体乃华乐正相印证。故今“胡乐生词”之流行说法颇当反省 ,并当认认真真思考和实实在在讨论这样一种观点 :“词体”发生之主要的、根本的依托乃华乐 ,而非“胡乐入华而词生”。  相似文献   

6.
提升新闻宣传之“势”,发挥新闻宣传之“术”,把握新闻宣传之“度”,打好新闻宣传这张牌,对于当前的主流企业的品牌建立和维护、提升企业效益、长远稳定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不知从何时起,“君子”一语难得听闻了,君子之风已经淡出了我们的视线,远离了我们的生活。不仅正人君子式的人物已经是凤毛麟角、廖若辰星,就连“君子”一词也很少见诸书籍报端、乡俗俚语。“君”作为尊称,也成了历史,好像君子只生活在古代社会里,只出现在《论语》、《大学》等典籍中。  相似文献   

8.
金融企业不讳言以盈利为目的,但“利”要以“法”为约束,要以“信”“义”“道”为前提。我在长期金融实践中的一点体会,不妨可作为个人对“金融之道”的某种理解。  相似文献   

9.
唐双宁 《职业圈》2011,(22):56-57
金融企业不讳言以盈利为目的,但“利”要以“法”为约束,要以“信”“义”“道”为前提。我在长期金融实践中的一点体会,不妨可作为个人对“金融之道”的某种理解。  相似文献   

10.
闻化 《文化交流》2003,(5):38-39
西湖天地是怀旧的,又是时尚的。 西湖天地是优雅的,又是激情的。 坐落于浙江杭州的西湖天地,是香港瑞安集团在上海成功创办的上海新天地之“姐妹篇”。在设计者伍德眼中,杭州那西湖天地之“天”即天然美景,“地”即杭州历史文化的积淀。因为在西湖天地周围,有宋美龄故居、中国美院、杭州碑林、恒庐、潘天寿故居、古老城墙、胡庆余堂鹿场遗迹、荷花池头等等,可谓历史根基深厚,文化氛围浓郁。  相似文献   

11.
“三分法”,又称三点论,“一分为三”。这里的“三”,指统一物之对立面之间还有一个“中介”存在,即中间状态,中间环节,过渡阶段。黑尔格曾说过:“中介的环节……在一切地方,一切事物,每一概念中都可以找到。”(《逻辑学》上卷,第110页)。恩格斯也深刻指出:“除了非此即彼;又在适当的地方承认亦此亦彼,并且使中介连接对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3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化》2015,(2):4
"古代飞天在敦煌,现代飞天在酒泉",今天,被誉为"飞天之都"的酒泉市到处是绿色的天地,令前来参观的人们惊叹不已。西北大漠,竟会有如此神奇的美景。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际形势的日益紧张以及逆全球化浪潮的不断加深,中国国际传播研究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攻坚阶段。中国传统“和”文化观为国际传播研究牵出了一条希望之线。“和”文化思想是对中国本土传播中关于人际、群体、国家、天下、宇宙之间的关系展演,其背后蕴含着中国传统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自然的交流相处之道,闪耀着等待世人挖掘的价值宝藏,是寻找中国国际传播发展的思想元力,其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对当前社会发展和国际关系格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领导力的潜藏智慧是一种老子“无为”智慧的具体表现。世界上任何有大作为的领导,都懂得在“有为”与“无为”相互转化与变通。  相似文献   

15.
谈好人主义     
马艳敏 《职业圈》2012,(24):77-77
好人主义既然能长期存在,就有其产生的根源和滋生的土壤。产生好人主义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错误地接受了“文化大革命”的教训,误认为“党内斗争”、“改造思想”、“坚持原则”等,都是“左”的东西,都不能用了。谁要是再讲这些,就是“左”的影响没有肃清。另一个就是“多栽花少栽刺,留条后路给自己”的私心作怪。遇事“怕”字当头,怕坚持原则得罪人,怕丢朋友,丢选票、丢位置,甚至怕拔出萝卜带出泥,  相似文献   

16.
谈到养生,我们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养生。养生应是在生态平衡中进行的,养生的最高境界,乃是古人的一句至理名言和哲学思想——“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就是在“天人相应”之中的养护生存,在大自然的润泽中顺时延年。如今当我们仰视古人,发现古人看待健康养生的眼光的确十分高远,他们是把人放在天地这个大环境中去认识的,认为人的一切行为要与大自然统一起来,融汇起来,和谐相应起来。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明确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老子》中也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相似文献   

17.
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近年我国已顺利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台湾与祖国的统一问题尚待解决。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在台湾与祖国待统一而一时尚未统一的时期里,涉台新闻必定是新闻报道中很经常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万江心 《职业圈》2010,(1):34-37
“道”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几千年?老子所说的“道”.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规律:孔子所说的“道”.是“中庸之道”.是一种方法:佛家所说的“道”,是“中道”.是佛家的最高真理、所述道理,不堕极端.脱离二边。即为中道:道:一首一走.  相似文献   

19.
《职业圈》2014,(34):50-51
当下企业有两个重要的“价值思维”,一个是“互联网思维”,另一个是“人文化思维”。“互联网思维”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科技发展背景下,企业对市场、用户、产品、价值链的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人文化思维”的核心是用“思想”“精神”“道德”“仁爱”等,文而“化”为之。  相似文献   

20.
焦竑认为孔孟之“学”是尽性至命之学,是对天道性命的体会,而他之所以重视对“学”的问题的讨论,则在于他要从根本上去把握儒学的精神。而把握儒学精神同时也出于三教会通的需要,因为须对三教各自的精神有所把握,才可找到三教内在一致的理论依据。本文认为,儒家心性之学成为焦的着眼点。此心性之学在焦那里即为“尽性至命”之学,是他力图在一个平等的、深刻的立场上去解决三教会通问题的一个可能依据。在焦看来,三教都是尽性至命的体道之学,佛、老并非只作为孔孟的补充或者必须依附于儒家才能存在。儒者之人生理想是要学以知性复性、尽性至命,这同样也是佛道之根本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