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化学刊》2011,(5):156-156
荆晅在《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撰文指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应用,对传统环境下著作权的保护内容和方式提出了严峻挑战,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日益严重。网络著作权保护面临相关网络著作权保护制度缺失、  相似文献   

2.
金涛  曲哲 《文化学刊》2011,(4):169-172
本文从近期部分中国作家针对百度文库侵犯著作权的集体维权事件出发,对网络中介服务商的法律地位、作用及著作权侵权责任进行辨析,提出网络著作权集体管理、著作权补偿金制度、技术保护模式、版权合作模式等网络著作权问题未来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一、网络著作权的概念 著作权。也称版权,是基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而产生的法律赋予公民和其他组织等民事主体的一种特殊的民事权利。  相似文献   

4.
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是我国著作权法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平衡作者、使用者以及社会公众利益的规则。网络技术的发展给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带来巨大挑战。我国著作权法应从合理使用制度立法模式的改革和部分合理使用向法定许可转换等方面进行完善,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网络传播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5.
数字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使音乐作品的权利主体、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变化,我们获取音乐的途径变得更加便利,但是音乐作品著作权的保护和管理在网络环境中也遇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困难。我国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与网络音乐产业的发展已经不相适应,在实际运行管理中需要全方位升级改进。本文旨在对我国目前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建议。希望通过完善我国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以加强对网络音乐作品著作权的保护,促进整个音乐产业有序发展并最终使整个文化产业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6.
回亚茹 《文化学刊》2023,(2):128-131
以文本形式记录文化遗产源流变迁是文化保护传承方式之一,著作权语境下商业出版独创性原则与文化遗产史料整理原真性、完整性原则存在一定张力。司法实践中涉案作品兼有同一文化遗产史料素材与独创表达,被诉侵权行为兼具营利性出售与公益性展示双重属性。现行法律对此并无特殊规定,而司法实践在侵权认定与责任承担方面基本达成统一标准。建议将相似表达来源于公有领域或其他在先作品明确为法定抗辩事由,并通过设置补偿金制度、完善判赔标准等方式缓和在先权益保护与在后使用自由之间的关系,妥善划定著作权制度保护界限。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成为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网络全面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给传播知识带来了便利,同时也给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带来了难题,网络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网络知识产权同时具有网络与知识产权特征,主要表现为虚拟性,网络环境下凸显知识产权的非实体性,这会增加知识产权保护的复杂度;可复制性,通过网络技术很容易进行复制操作,网络知识产权如文献上传、下载、信息传输等都可以进行复制,这会使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与传统知识产权保护更具有难度,如何保护网络知识产权成为我们面临的挑战。因此。加强网络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我国民事法律体系的本质要求,同时也是我国互联网媒体快速发展的实际要求。本文主要从网络知识产权的侵权方式入手。分析网络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存在的不足,深入探讨对网络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马惠萍 《职业圈》2012,(15):145-145,147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成为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网络全面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给传播知识带来了便利,同时也给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带来了难题,网络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网络知识产权同时具有网络与知识产权特征,主要表现为虚拟性,网络环境下凸显知识产权的非实体性,这会增加知识产权保护的复杂度;可复制性,通过网络技术很容易进行复制操作,网络知识产权如文献上传、下载、信息传输等都可以进行复制,这会使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与传统知识产权保护更具有难度,如何保护网络知识产权成为我们面临的挑战。因此。加强网络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我国民事法律体系的本质要求,同时也是我国互联网媒体快速发展的实际要求。本文主要从网络知识产权的侵权方式入手。分析网络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存在的不足,深入探讨对网络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闫庆丽 《职业圈》2008,(12):185-186
文章从我国的著作权法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教案著作权、作业著作权的享有以及权利主体两大问题,引经据典,层层剖析,阐述了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我国的著作权法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教案著作权、作业著作权的享有以及权利主体两大问题,引经据典, 层层剖析, 阐述了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1.
刘琳琳  周桢 《文化学刊》2014,(1):143-149
我国目前尚无专门针对网络消费者知情权的法律保护制度,由此引发了在网络购物过程中消费者得到虚假、缺失、误导性信息却维权无门的窘境。通过借鉴欧盟、德国和美国对于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立法和举措,要建立我国的网络消费者知情权保护制度就要以强化网络经营者信息披露为中心,要求经营者主动地对其自身信息、商品信息和交易条件信息等进行真实完整地披露,同时加强网络格式合同的规制和完善网络购物纠纷在线解决制度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在社会生活中的充分应用,网络黑客现象也随之应运而生.而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普及,掌握网络技术的青年人也愈来愈多,从而导致黑客行为的泛滥,给信息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忧患.文章以辩证的观点,从认识根源、思想根源、社会根源、经济根源和技术根源的角度剖析黑客现象,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杜绝黑客行为.  相似文献   

13.
《职业圈》2007,(6)
随着网络在社会生活中的充分应用,网络黑客现象也随之应运而生。而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普及,掌握网络技术的青年人也愈来愈多,从而导致黑客行为的泛滥,给信息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忧患。文章以辩证的观点,从认识根源、思想根源、社会根源、经济根源和技术根源的角度剖析黑客现象,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杜绝黑客行为。  相似文献   

14.
刘鑫 《文化学刊》2012,(4):41-46
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入普及,网络文化和网络化教学模式已在高校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文中分析了网络文化作用及监管办法;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特点和系统构成;结合高校计算机类课程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探讨以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为平台的网络化教学模式及具体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15.
曹家任 《职业圈》2007,(5X):71-72
随着网络在社会生活中的充分应用,网络黑客现象也随之应运而生。而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普及,掌握网络技术的青年人也愈来愈多,从而导致黑客行为的泛滥,给信息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忧惠。文章以辩证的观点,从认识根源、思想根源、社会根源、经济根源和技术根源的角度剖析黑客现象,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杜绝黑客行为。  相似文献   

16.
传统民居建筑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有重要的实用和艺术价值,是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是多民族聚居地,久居其地的白族,在不同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具有地域与民族特色的民居。该文以白族民居建筑为研究对象,基于前人研究成果和调查访谈,梳理白族民居类型、价值、保护现状与面临困境,探讨白族民居数字化保护的有效路径,为大理白族民居的保护传承及建筑文化数字化数据库的构建提供有益参考。结果表明,加强政府的组织作用,强化数字技术人才的培养,规范建筑文化数字化的数字资源标准,助力白族民居的网络传播与营造数字文化的良好传播氛围,将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传播。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电视具有互联网与电视机播放终端的双重属性,因而导致其涉及的著作权问题更加多元化。厘清互联网电视的本质与运行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对侵权行为进行归纳可知,相较于直接侵权,间接侵权行为带来的一系列著作权保护问题给现行立法带来更大的挑战。因此,完善著作权间接侵权的规制体系,同时在立法与司法解释中规定设备提供者的技术中立义务、通知义务以及合理审查义务等,才能有效保障相关权益,为互联网电视产业发展营造健康有序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李慧琴 《文化学刊》2023,(1):124-127
网络言论是伴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言论方式。互联网以其跨区域、跨身份、便捷性等特点,给了人们充分发挥言论自由权的平台与机会,但同时由于网络中的匿名性,使得网民滥用言论自由权的现象日益突出。有些网民打着言论自由的名义侵害他人的名誉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对社会秩序造成极大冲击。我国对公民网络言论自由的规制处于法律的真空地带,缺乏专门性的法律规范。因此,为维护社会秩序,有效地保护各方主体的合法权利,推动法治化建设进程,有必要完善网络言论自由的相关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游走于法律与道德之间的"人肉搜索"引发了全社会对于"人肉搜索"乃至整个现代网络发展的深入关注和全面反思.其所涉及的网络侵权及隐私权保护问题尤其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完善民事立法,全面确认隐私权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边蕾 《文化学刊》2023,(7):156-159
石窟寺保护作为一项世界难题,其病害防治的重点在于水害治理问题。作为世界文化瑰宝,云冈石窟无论是在佛教历史上,还是在我国的多民族融合的进程中,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立法保护作为我国各项活动的最高保等级,《云冈石窟保护条例》在云冈石窟保护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国家文物保护规范在地方上的体现,其应当更具灵活性与针对性。但目前来看,其保护工作的针对性与专业性并未充分体现。本文以云冈石窟的技术性保护的紧迫性为研究课题,重点分析了云冈石窟保护所面临的技术困境,如设计使用年限的特殊性、病害认定的特殊性以及治理过程的复杂性和长期性。随后,从现行立法着手,从强调云冈石窟的世界文化遗产特殊地位、积极拓展云冈石窟技术保护新理念、重视科研活动对云冈石窟保护的重要性等三个方面,从立法完善的角度提出云冈石窟保护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