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诵读是语学习的一种好方法,在语教育中采用诵读法有助于加对章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陶冶思想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也有助于语言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2.
在阅读教学中,诵读感悟往往不被重视,使语文教学事倍功半。事实上,诵读感悟符合心理学,生理学原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因此,教会学生在诵读中思考、释疑、感悟文本,无疑是给予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3.
经典诵读教育与国家取士制度之间的联系密切且悠久,从取士视角对我国经典诵读教育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可为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的推进与落实提供有益参考。通过回溯《论语》中的孔门教诲,可以发现“成于乐”是孔子对经典诵读教育的初心。其后,伴随着历代取士制度更易,经典诵读教育整体上经历了“多样化”“制度化”和“转衰化”三个历史阶段的流变。立足新时代,总结回顾经典诵读教育的初衷与历程、经验与教训,有助于守正创新,促进中华经典诵读教育实现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4.
曾俊健 《现代语文》2009,(1):108-109
诵读,是古诗文教学的敲门砖,它能带领学生走进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之门。加强诵读,有助于积累、感知。新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读得熟,不待解说,自晓其义。”这是古人的读书体会。朱熹在《读书之要》中写道:“大抵观书先须熟读,  相似文献   

5.
宋红芳 《学语文》2010,(1):36-37
一、加强诵读 增强语感 诵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的语感。帮助其理解课文。使之在诵读中体会到文言文特殊的韵味美。所以教师一定要完成角色的转换,要相信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让给学生.把诵读落到实处。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好读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在教育手段多样化的今天。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乐读。其方法主要有:  相似文献   

6.
古文经典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在经典诵读中如何提高学生诵读效果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诵经典、塑人格"课程实施中的重要任务,古文经典诵读是学校语文教学中严肃而又生动的重要一环,经典诵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有助于塑造学生的人文情感以及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于学生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的提高都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语文老师应该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提高诵读效果。  相似文献   

7.
诵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感,诵读有利于加深对文本的体验、理解和领悟,诵读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科学的训练和指导。提倡诵读,重视诵读,加强诵读,是语文课堂不变的追求。在诵读教学不被重视的今天,希望以此给语文教学添加新鲜的营养和血液,让语文课堂充满新活力和高效。  相似文献   

8.
吴磊 《文教资料》2014,(33):23-24
诵读是一种古老的读书法。当前要弘扬优秀的传统语文教学法。诵读可以帮助理解文章内容、启迪思维、开发想象力,有助于培养语感,有助于听说读写水平的提高,激发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掌握、运用多种朗读技巧,借助现代教学工具,借助灵活多样的诵读形式,营造愉快和谐的诵读环境,达到诵读的最佳境界。  相似文献   

9.
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文言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诵读有助于培养语感 诵读的核心是培养语感。学习文言文要立足于诵读,实质上就是要把这种语体变成自己的语言习惯。而语言习惯来源于听和说。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7,(47):60-61
古诗文教学要重视课堂诵读,要让学生尝试吟咏。教师要勇于率先示范诵读、读讲结合;进而让学生模仿着读,最后能够诵读。诵读有助于领悟古人作文的生气腔调。  相似文献   

11.
杨辉 《成才之路》2023,(10):97-100
幼儿园阶段是幼儿学习知识、提升素养、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幼儿教师在此阶段引导幼儿接触和学习古诗词,不但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文化素养,还有助于幼儿形成健全、高尚的人格。文章从幼儿园开展古诗诵读活动的意义入手,明确幼儿园开展古诗诵读活动的理念和特点,并提出基于环境、游戏、表演、情境、生活等开展幼儿园古诗诵读活动的策略,以期提升古诗诵读在幼儿园的开展效果,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诵读可以帮助理解文章内容、启迪思维、开发想象力,诵读有助于培养语感增加积累,还有助于增强说话能力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诵读法作为读书之法运用于文言文阅读教学应该是大家一致认同的做法。尤其是最近几年,语文界对文言文诵读教学的呼声逐渐高涨起来,普遍认为学生文言文水平的提高不在于语文教师的“讲”,而在于学生的“读”。  相似文献   

13.
诵读欣赏是初中语文新课标所开辟的一个新专栏,诵读欣赏指导是教师的基本责任,增强诵读欣赏的指导力度和效果,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诵读是经典历久弥新的传承形式,训练是诵读技能提升的必要环节。经典诵读训练有助于提升师范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师范生解读、演绎和传承经典的能力。但是,高师院校的经典诵读教育特色还不够突显,根源在于高师院校对师范生经典诵读训练缺乏足够重视、缺少有效组织、缺失专业指导。高师院校应该通过营造经典诵读氛围、强化师资队伍联动、探索纵向课程教学、细化横向训练途径等策略,提高师范生对经典诵、演、教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巧妙地采取诵读方式,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与把握文章内容,启发学生思维,使其获得情感熏陶、情操陶冶.同时,诵读也是艺术再创造过程,可将无声书面语转化成生动、有活力的口头语言,有助于学生丰富词汇与语言知识积累,增强理解与表达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诵读教学,让学生于诵读中感受语文之美,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诵读古诗文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诵读经典诗文的氛围,选择正确的阅读方法,有助于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有助于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还可增加语言积累,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诵读得法,有助于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在学生反复诵读,深入诵读基础上,学生用积极的感性和理性认识,理解古诗词的意思,体会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从优美的节奏中感受中华古诗词之美,在学习和诵读中意领神会,得到美的语言的熏陶,在诵读中体会诗词的意境,积累语言,学会运用,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在诵读中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18.
古诗诵读是一门优雅的艺术,学生可以在诵读中感受到诗中传递的情思和意境,从而生成为自己的思想感受,长此以往,有助于学生审美意识、文化素养的双重提升。但是,如何提高小学生古诗诵读的技巧,这还需要语文教师在备课中给予深一层的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所谓"多元阅读",也即综合多种阅读形式和方法的系统阅读和整体阅读。主要包括:一、诵读法。诵读法主要用于古诗文的阅读和记忆。朗读有助于释词析句和深化对文章的理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诵读可以增强学生语感,培养其表达能力与审美能力,有助于增强其阅读和写作技能,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感。语文课程标准十分肯定诵读教学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育中的关键性作用。现阶段的语文诵读教学在大纲目标、教学理念与方式以及环境保障方面的疏漏,使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诵读环节陷入了瓶颈的尴尬现状。因此本文将分析归纳优化诵读教学效果的具体手段,评价诵读教学的多元化原则与注重学生群体的差异性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