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事实通过新闻媒介见之于社会,是以被某种新闻媒体采用为前提和条件的,但稿件“采用率”不能和新闻报道“命中率”混为一谈。有的新闻稿件虽然也被采用了,可它只是一种充斥版面的平庸之作,其社会效果是不能与优秀的作品比拟的。 笔者以为,依据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要求,对于“命中”的含义应作这样的理解:这样的新闻稿件一  相似文献   

2.
最近,本刊收到不少通讯员来信反映,在新闻报道中,他们的热情虽然很高,但写出的稿件,命中率很低,感觉苦恼。要求给他们以帮助,指明新闻报道应从何抓起?有的寄来稿件,要求批改,指出缺点和问题。这些来信,反映了初学新闻写作者的共同心声。要搞好新闻报道,提高写作本领,需下苦功夫学习新闻业务知识。《新闻爱好者》是普及型的业务刊物,被初学新闻写作者称  相似文献   

3.
占据“地利”、“人和”优势的新闻报道“游击队员”,怎么才能提高稿件的“命中率”呢?我初学报道时,常用李贺的《杨生青花紫石砚歌》中的一句诗“踏天磨刀割紫云”来激励自己。短短几年,路虽艰辛,但颇有收获。至今,已有500多篇稿件先后被省级以上新闻单位采用,6家报刊、电台聘我为特约记者、通讯员,多次受到铁道部有关部门的通报表扬,被中  相似文献   

4.
我是1982年开始从事业余新闻报道工作的,15年来,我体会最深刻的是:写稿必须讲质量。这15年来,笔者先后向县级以上新闻、信息单位投稿2500余篇,其中被采用2380篇,刊用率在95%以上。 这里结合写稿实践,谈谈怎样重视稿件质量,提高稿件命中率的  相似文献   

5.
新闻干事、通讯员,辛辛苦苦写稿,其目的总是想能够被新闻单位所采用,而有的同志写稿10篇,只能被新闻单位采用一两篇,这不仅浪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而且还会使写作热情下降,甚至从此“休笔”。如何提高稿件命中率、保持旺盛的写作热情?我看除了写作水平之外,重要的是“选题”要选准。所谓‘选题”要选准,即在某一时段,新闻单位急需哪一类稿件,我们搞新闻的,就能及时提供哪一类稿件。在我看来,选题要“选准”,主要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摸清真实情况;同时注意要学会‘四看”,可以避免“盲目下笔”。“四看”之后定选题,稿件…  相似文献   

6.
月白风清。几位业余搞新闻报道的同事围坐于草地,话题很快扯到写稿上。一位起步较晚的朋友谈起写通讯的满腔苦水:“一年来我写的消息稿命中率60%,而通讯稿的命中率只有10%。有人把写消息、写通讯分别比作摘杏、摘桃。往后,我宁愿只吃杏,不吃桃!”与消息稿相比,通讯稿的发表是有点难,尤其是长一点的通讯更难发。但是,要胜任通讯工作,通讯员即便不能当“多面手”,起码应成为消息、通讯都能写的“两面手”。几年的写稿实践,使我对通讯体裁产生了厚爱。3年来,我写的通讯稿件被市级以上新闻单位采用了90多篇。一般来说,通讯比  相似文献   

7.
我是从1968年开始向新闻单位投稿的.20多年来,我的稿件被多家新闻单位采用,有的同事问我,稿件命中率这么高,里面有个啥绝招?其实,我写稿没有啥绝招,觉得掌握读者心理最重要.说具体点,也就是要从“四喜四厌”入手.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基层报道人员。在汉中市褒河区从事报道工作。本来,作为一个基层新闻报道人员,由于平时活动的范围小,值得报道的事情少,写出的稿件,很难被大的新闻单位采用。可是,由于我注意平时收集社会新闻,不仅市级新闻单位采用了我写的不少稿件,而且有的也被地区以上乃至全国报刊和广播、电视台采用。今年一至三月以各单位用篇数统计,市级新闻单位采用稿件三十一篇,地区级新闻单位采用四十一篇,省以上新闻单位六篇。其中社会新闻约占总用稿量的三分之一。地区以上、尤其是省以上新闻单位采用社会新闻几乎占用稿一半多。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孙向晖报道:近两年来,烟台警备区船运大队新闻报道工作,在军内外各级报刊、电台发表新闻稿件1000余篇,无一猎奇新闻,大队连续网年被上级评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这是该大队着力抓好报道队伍新闻职业道德教育的结果。多年来,这个大队领导始终把新闻报道工作作为“龙头工程”,常抓不懈。一段时间来,大队领导发现,由于受社会街头小报、猪专刊物的高稿酬的影响,个别作者热衷于写猎奇作品。致使这种不良现象不同程度地影响到部队,使部队少数报道员不安于写“豆腐块”、“火柴盒”之类的稿件。为此,大队领导针对这一情况…  相似文献   

10.
当前,农村基层新闻宣传工作出现了崭新局面,基层新闻工作者队伍不断壮大,业务水平逐步提高;从中央到省、市各级党报都为来自基层的新闻稿件,提供了一定的版面。但是,农村基层新闻报道仍面临着区域限制的问题,许多新闻稿件不能采用。如果不能突破这个限制,基层新闻报道要想跟上新闻改革和农村发展的步伐,就是一句空话。 从全方位来看,基层新闻报道工作不能和中央、省、市新闻单位的报道工作相攀比。它的区域限制主要表现是:  相似文献   

11.
我是部队的一名新闻报道员,有时发生在身边的很多事情与地方有联系,可是写成稿件投向地方报社后多数被“枪毙”。是不是由于职业习惯写的稿件“军味”太浓,不适合地方报纸呢?请问,怎样才能把部队中和地方有联系的新闻写好,提高稿件命中率呢?  相似文献   

12.
汪烨 《军事记者》2009,(4):70-70
南京军区“临汾旅”为了激发官兵新闻报道工作的积极性,从去年开始实行每月一次新闻工作例会,总结上月新闻报道工作情况,布置下月任务,并进行基层报道员新闻线索汇报交流,确保基层新闻“亮点”被及时发掘和采写。去年,该旅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媒体发表稿件200多篇,被军区和集团军表彰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3.
沈阳军区某高炮旅.新闻报道工作“满园春色”.连续三年被军区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连续7年夺得“前进杯”。他们用1500多篇新闻稿件,诠释了部队新闻写作的一片繁荣景象。该旅官兵说:“这是旅党委关心、支持报道工作取得的好结果。”  相似文献   

14.
周志卓同志的看法,恐怕是很多新闻写作者所关心的。不过,我们以为,首先需要搞清楚,所谓“一稿不能两投”的“稿”,如果仅仅指“新闻报道”而言,那么,“两投”或“多投”,都有利于新闻传播;如果是指一般文章,就仍以遵守“一稿不能两投”的原则为好。实际上,周文所举的实例,也都是宜于迅速广泛传播的新闻报道稿件。究竟新闻报道“一稿一投”好呢?还是一稿“两投”或“多投”好?关心这个问题的读者,不妨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自1993年初入“新闻圈”以来,业余写稿成了我的第二职业,近些年来,稿件命中率和被各种媒体采用稿件的数量、质量,都在持续上升;连年被当地多家媒体评为优秀通讯员;在多家媒体举办的征竞赛活动中屡次莸奖,业杂写稿有了收获,有了小小的成绩。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个业余通讯员,从事新闻写作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在地区级以上新闻单位发表稿件千余篇,稿件命中率在70%以上。我采写的稿件为何有这么高的命中率?归纳起来有四个“不写”: 一是不紧跟形势的稿件不写。作为通讯员要经常读书、看报学习,洞察社会的发展,紧扣时代的脉搏,结合身边发生的人和事,写出紧扣形势主题的稿件,并把稿件写精、写活。 二是没有社会意义的稿件不写。在你采写每一篇稿件之前,要认真分析这篇稿发表后的价值有多大,是否能引起读者或听众的兴趣和共鸣,并使群众从中得到启迪。 三是“马后炮”的稿件不写。要经常看报纸、听广播,凡发表过的稿件只能作为参考,吸取它的精髓,主要精力放在结合本地  相似文献   

17.
熟知沈阳军区某装甲团政治处报道员、四级士官潘洪伟的人,喜欢用“啄木鸟”的雅号来形容他对新闻报道工作的不懈追求。他自1996年从事新闻报道工作至今,正是靠着像“啄木鸟”一样的钻劲与韧劲先后在军内外新闻媒体上发表稿件600余篇。所在单位连年被上级评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他个人连年被集团军通报表彰为“新闻报道工作先进个人”,荣立三等功3次。由他采制的《一张汇款单引出的爱兵真情》曾在第十二届全军优秀电视军事节目评比中被评为新闻类长消息一等奖。(一)在不少人看来,潘洪伟就是个搞新闻的料,要不然他怎么会有那么多稿件被…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人们了解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新闻报道也越来越多元化,读者对新闻报道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一篇好的新闻报道,不仅能言简意赅介绍新闻事件,还会运用恰当的文学手法进行润色,凸显出不同类型新闻稿件的特色,提升新闻稿件立意,树立鲜明的新闻稿件冈格。新闻工作者在新闻稿写作中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新闻稿件,优化新闻稿写作结构;根据新闻报道特色.  相似文献   

19.
“抓问题”是新闻学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也是影响一篇稿件质量的关键之所在。大凡有经验的新闻工作者,都十分重视“抓问题”。最近,笔者通过研究分析,觉得许多稿件之所以被编辑“枪毙”,并不是稿件写得不好,而是稿件所反映的问题新闻价值不大。正如常言所说:“没抓到点子上”。那么,如何才能抓出有价值的问题,提高稿件的“命中率”呢?笔者觉得,应该注意把握  相似文献   

20.
新闻报道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大胆的构思、独特的创意、周密的筹划,是新闻报道的灵魂。但是,对新闻报道时机的把握也非常重要,如果不能把握住报道的时机,那就会造成很多的遗憾,甚至导致策划的失败。最后的恰是最新的———辩证统一法则的运用新闻姓“新”,这是都明白的道理。但是新和旧是相对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新闻是历史长河中某一瞬间的产物,新闻的社会效果也是在历史进程中某一阶段的反映,新闻事实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新闻稿件的采用与否,我们却能够加以把握。这里面也有个策划时机的问题。显然此类策划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