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数理统计结合录像分析的方法,从后卫角度对2002年第14届男篮世锦赛中国队失利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世界强队后卫相比,中国男篮后卫队员防守时“抢断球”意识和能力与对手存在较大差距;进攻方面,在攻击性很强的紧逼式防守面前,中国男篮后卫队员突破到2分区内进行攻击或主动造犯规的能力、妙传助攻能力,以及参与“抢进攻篮板球”的积极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2.
采用数量统计结合录像分析的方法,从后卫角度对2002年第14届男篮世锦赛中国队失利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世界强队后卫相比,中国男篮后卫队员防守时“抢断球”意识和能力与对手存在较大差距;进攻方面,在攻击性很强的紧逼式防守面前,中国男篮后卫队员突破到2分区内进行攻击或主动造犯规的能力、妙传助攻能力,以及参与“抢进攻篮板球”的积极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3.
中国男子篮球队参加四届国际大赛防守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数据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中国男子篮球队及其对手在第14、15届世界篮球锦标赛和第27、28届奥运会近4届国际大赛中的防守技、战术统计数据和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中国队在4届世界大赛中防守技术抢断与对手存在显著性差异,后场篮板球和内线封盖与对手无显著差异.中国队防守战术主要以区域联防为主,与对手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半场人盯人防守与对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全场紧逼战术运用百分比与对手无显著性差异;快攻防守质量较低.在防守体系中共同存在的问题是:集体防守意识淡薄,协防、补防能力较弱;教练员临场指挥能力以及随机应变能力不足,对防守战术体系的理解和运用与世界欧关球队的防守理念尚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4.
通过观看第25届亚锦赛中国男篮与伊朗男篮的决赛实况录像,运用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主要以中国男篮与伊朗男篮攻防能力与效果为研究内容,分析本届亚锦赛中国男篮失利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进攻方面,中国男篮前场篮板球与对手存在明显差距;防守方面,中国男篮后场篮板球和对手存在明显差距;各位置球员得分能力方面,中锋得分各项指标均高于对手,具备一定优势,前锋、后卫得分指标均低于对手,差距较大,同时,队员的抗干扰得分能力和全队协同得分能力与对手有明显差距。  相似文献   

5.
以第27届男篮亚锦赛中国队和对手的前锋队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等对中国男篮前锋队员的比赛能力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男篮前锋在身高、体重上和对手相比存在一定优势,平均年龄处于球员的成熟期,缺乏新生代球员;中国男篮前锋投篮得分能力和对手差距极大,创造投篮机会的能力低,三分远投能力差。老队员竞技能力保持差,得分能力已远落后与对手老队员。中生代前锋得分能力已超越老队员,而且得分能力也远超对手的中生代球员;在控制支配球方面弱于对手前锋;中国男篮前锋和对手前锋在防守能力上无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1—2—1—1全场紧逼人盯人防守战术可根据对手实力和特点,有效地控制比赛局势进展速度的快慢。这一战术根据队员的防守能力来确定各自的防守对象,能够避免不必要的犯规,从而获得控球权。这一紧逼战术的基本落位方法如(图1)。  相似文献   

7.
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国男篮在伦敦奥运会上的攻防技术统计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中国男篮身高优于对手,但队员年龄结构不合理,体重和克托莱指数仍处于劣势;在进攻方面,中国男篮存在投篮次数的不足的问题,特别是3分球投篮数与对手差距较大,助攻能力上与对手的差距也较大;在防守方面,中国男篮在盖帽、抢断技术上与对手差距不显著,而篮板球总数上具有显著性差距。并对中国男篮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旨在为中国篮球竞技能力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周苏源 《精武》2014,(36):229-231
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对中国男篮在第30届奥运会中抢断技术运用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发现:(1)中国男篮除了中锋队员外整体抢断能力较弱。(2)中国男篮抢断动作主要以断球抢断为主。(3)中国男篮外线防守抢断能力较弱。(4)中国男篮对快攻和抢攻时的抢断能力和世界强队差距不大,但在阵地防守中抢断能力差距突出。(5)中国男篮抢断后转化为得分的能力较弱。同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中国男篮今后的训练比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自篮球规则增加了远投得3分的规定以来,防守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表现在防守范围扩大和半场紧逼人盯人防守的运用增多。对付半场紧逼人盯人防守的一种进攻手段是简化战术配合,应空出局部区域,给一打一能力强或被防守技术较差的队员盯着的队员进行单个攻击制造机会。  相似文献   

10.
人盯人防守是每名防守队员盯住一名进攻队员,同时协助同伴完成集体防守任务的全队防守战术。它是篮球比赛中运用最普遍的一种防守战术,具有分工明确,针对性强,便于发挥队员的防守积极性和提高责任感等特点。它能根据对手的进攻情况和同伴发生防守错误时进行及时调整,有效控制对手的进攻重点。特别是当今世界篮坛广为采用的带有攻击性的紧逼人盯人防守,更是充分展示和体现了篮球运动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中国男篮以亚洲霸主自居,但在2013年第27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却兵败马尼拉,只取得第5名的成绩。为了找出中国男篮的优势和不足,为中国男篮重振雄风提供理论依据。运用RSR综合评价为主的研究方法对第27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15支球队的攻防水平进行量化评价。研究显示:中国男篮综合实力已经退居至亚洲二流水平。整体上看中国男篮进攻时在对手凶狠的压迫式防守下无有效应对策略。内外线连接不畅。教练、队员缺乏临场比赛的应变能力,以及体能难以适应高强度比赛。防守上体现出中国男篮内线优势已经失去。争抢篮板球的专注度和积极性不够。防守能力差和防守漏洞大,防守战术单调和封盖能力差等。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对第16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中国男篮与对手防守能力的若干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以期能为我国男篮防守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提供理论参考。结果显示:中国男篮内线队员身高优势,场均封盖技术与对手差异不明显;但身体对抗能力差.在防守篮板球、抢断球场均失分、防守体系的整体效能都与对手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统计法、对比分析研究方法对中国男篮和俄罗斯男篮在比赛中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大型化且处于新老队员交替期的中国男篮内线优势尚未建立,且又失去了小、快、灵的传统特点;攻守转换缓慢、快攻意识不强,内线不够强硬、外线实力欠佳、内外脱节缺乏呼应;个人进攻手段单一,防守的攻击性、破坏性、伸缩性、及时性、进攻防守战术的综合多变以及整体协同防守的意识和配合,难以符合世界篮球发展趋势;大赛经验不足和身体单薄不能很好地处理赛场的突发事件,心理不良的反应以及适应长时间高强度的攻守对抗。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27届男篮亚锦赛中国队与中华台北队的比赛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中国男篮与台北队相比队伍过于年轻化,球员有身高,没力量,缺乏对抗性;在进攻端,把握进攻机会的能力较差,配合默契程度和拼搏意识弱,没有利用好身高优势多打内线;在防守端,中国男篮不论是篮板球、抢断还是盖帽都不如对手,抢篮板的积极性差,缺乏补防的意识;中国男篮的失利也反映出中国男篮实力的衰退.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对中国男篮在第16届世锦赛6场比赛中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男篮各位置球员较年轻;前锋队员身高已接近世界水平,中锋队员身高具有绝对优势,后卫队员身高显示不均衡;与世界强队相比中锋队员实力较强,前锋队员在2分球与3分球投篮次数及命中率、篮板球抢获次数和助攻与对手相比有较大差距,后卫线整体进攻能力依然是中国男篮的薄弱环节。针对中国男篮在快节奏、强对抗比赛中进攻侵略性不足和防守攻击性不强,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防守的相对薄弱是中国男篮没有实现实质性突破的重要原因。研究和分析存在问题及其根源,为提高中国队防守综合实力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观察法、统计分析法,对中国男篮在北京奥运会上的防守状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队防守体系整体结构不够严谨,对攻方内线和快攻的控制相对薄弱;防守战术结构严谨程度不高,尤其是作为战术核心要素的防守基础配合的运用质量和世界强队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参加第29届奥运会男篮比赛的中国队与对手6场比赛的进攻技术统计数据和表现,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整体以及个别队员的进攻技术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中国男篮进攻战术运用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攻击理念还须结合本身特点,球员身体对抗能力差。拼搏意识较弱。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男子篮球队与对手攻守能力差异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数理统计结合录像分析的方法 ,从攻守两方面对第 14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队失利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与世界强队相比 ,中国队在防守的攻击性和干扰性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攻守转换和阵地进攻之间界线分明 ,阵地进攻战术略显简单 ;个人抢进攻篮板球以及全队集体配合抢进攻篮板球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 ;面对攻击性很强的紧逼式防守保证技术动作的稳定性和成功率方面相对薄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