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吃苦耐劳、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使学生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发展体能、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全方位审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在从增强体质到增进健康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须实现由单一的生物体育观到生物、心理、社会的三维体育观的转变,使未来体育课程真正重视发挥学科自身的情感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2.
韩志国 《林区教学》2009,(9):112-114
体育俱乐部教学是实现课内外一体化的重要过程。体育课程改革要以《全国普通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指导,更新教育观念,把促进学生个体发展放在首要位置,体育俱乐部就是为大学生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以促进学生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性的发展为目的,把学校体育工作的重心落实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上来,构建可操作的课程目标,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3.
一、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等。课程标准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定义为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的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融入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并突出健康为目标的一门课程。有关课程的目标、内客标准和评价等也都是紧紧围绕着增进健康这一主题进行陈述的。 二、构建课程的目标体系 课程标准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课程特点构建了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为: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相似文献   

4.
《西宁教研》2002,(1):26-26
《课程标准》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为课程目标;体育教学大纲则主要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指导思想,比较忽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两个健康维度。  相似文献   

5.
体育游戏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有效手段。其对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体育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体育与  相似文献   

6.
黄善双  文斌  郝雪辉 《考试周刊》2012,(93):105-106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的特点和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确立了课程目标,拓宽了课程内容,划分了五个学习领域,其中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而且科学的健康观,不但是没有身体疾患,而且是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即不仅生理方面健康,而且心理健康。这就要求体育教学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健康为目标,把握体育教学的特点,把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金鑫 《考试周刊》2013,(86):105-106
《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课程的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可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新的课程标  相似文献   

8.
以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过程中,体育课程目标已从单纯的体育观点,向促进学生个体人格健全发展方向转化。也就是说,体育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实现健康第一的目标,就必须进行体育课程改革。它包括观念的转变,拓宽新的课程内涵以及对传统体育课程的改造等。  相似文献   

9.
体育与体育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起全国体育课程改为体育健康教育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好体育健康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体育课程目标的思考,明确课程以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总体目标追求。课程目标统率体育教学,使体育课程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体育课程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它充分地体现了体育新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心能力整体水平提高为目标,教师在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课程的组织实施、课程的评价方面,都能真正体现“健康第一”,全过程地关注学生健康体魄、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力求把健康要求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十分关注学生的体育兴趣,课程的基本理念强调:“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重要保证。”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运动兴趣的培养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对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几个问题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课程目标有所创新。实践表明 ,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强化对学生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要求 ,还应充实课程目标、完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4.
1 转变观念 抓好体育课程建设,《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了体育学科的性质,摆正了《体育与健康》在学校教育和学科教学中的位置,把“健康第一”作为教育的指导思想,既反映了整个素质教育的要求,又体现体育学科的特性。在新的历史时期,体育课程建设应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增强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能力,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来考虑课程建设;建立从生物、社会、心理、自我教育、养生、健康等多角度的课程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以“学练赛融合”为路径,形成“以课堂教学为抓手,传授健康技能;以课外锻炼为延伸,体验健康生活;以课余竞赛为引领,凝炼健康文化;以体质测试为检验,精准健康服务;以课程思政为融合,贯彻立德树人”的“大体育观,大课程观”新局面。本文分析“协同育人,健康促进,学赛融合”“设立运动处方中心,推行精准化服务”“形成健康共同体下的师生健康促进工作模式”等高校体育“五位一体”模式的主要特色。从“五位一体”体育教学模式实践效果以及“五位一体”体育教学模式实施路径两个层面研究广东XX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经验。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教材的贯彻实施已经多年了,通过实施过程使教育者更加明确体育课程目标,必须坚定地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自觉地锻炼身体,并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使之终生受益。为了更好地推动素质教育,培养现代化强国的接班人,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已正式启动,采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统一大纲,必须实施创新学习,探究课程目标和课程质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体育课程改革要求体育教师及时转换角色,落实“健康第一”教学指导思想,围绕学生的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树立全新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熟谙体育课程的内涵,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首先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力图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有机结合的课程结构,融合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学科的有关健康知识,将引导学生形成健康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增进学生的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相对于传统的体育教学单纯强调让学生掌握技能技术而言,新课标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的体育教育进人“创新教育”的时期。  相似文献   

19.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改革要树立现代高校课程体系的理念;加强体育健康课程改革的综合性;注重体育健康课程改革的实践性。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体现创新性、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色。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的实用性应能够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促进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及促进运动技能的掌握;促进学生对健康知识、医学常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通过对中国与澳大利亚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的分析 ,期望为过渡性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改编 ,提供有益的参考。一、中澳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列述1.中国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列述。新编的过渡性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仍沿用了“一个目的三项基本任务”的提法 ,但其间充实了现代教育思想、体育教学改革的成果 ,特别是充实了心理健康的内容和与自然环境、社会适应方面的要求。在体育与健康领域的学习能帮助学生 :(1)发展身体 ;(2 )发展能力 ;(3)促进健康与个性发展 ;(4)思想品德教育 ;(5 )适应自然环境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