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鸿标 《图书馆杂志》2001,20(12):17-18
书次号是各馆区分同类异种图书的次序号,只有特殊性没有普遍性,因而无需统一每种书的书次号;书次号方案与书次号的选取是分离的,即统一书次号方案是一回事,书次号的编码又是另一回事,统一书次号应理解为统一采用某种书次号作为排列同类书的依据,而不应理解为统一每种书的书次号。  相似文献   

2.
对《书次号应当统一--兼与李春利同志商榷》一文的观点提出不同看法,认为书次号不必统一,也难以统一。  相似文献   

3.
书次号应当统一——兼与李春利同志商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任书青 《图书情报工作》2001,45(2):90-91,47
从分类、检索、标准化数据库建设等方面反驳“书次号不必统一”的观点,阐述书次号应当统一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再看书次号研究——与蒋鸿标先生商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不仅着重于书次号统一与否的讨论,而且就索书号、种次号、责任者号等相关问题进行澄清与讨论;再次明确索书号可以分解、分别研究,书次号应当统一,也是可以统一的。  相似文献   

5.
对书次号研究的看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文章针对书次号研究存在的问题,认为书次号的规范,统一研究工作与索书号的统一研究并行不悖,可以分散研究,渐趋一致,应当搞清索书号,书次号等相关名词,概念,明确分类号与书次号的职责,开拓研究书次号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6.
合并高校图书馆新编文献统一书次号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瑞丽 《晋图学刊》2005,(5):55-56,80
文章针对高校合并前图书馆所采用书次号的多样性,制约着合并后图书馆的管理及其长远发展,探讨了高校合并后图书馆新编文献统一书次号的意义、目的、方法及优点。  相似文献   

7.
全国统一书次号新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我国图书馆界比较流行的分类排架号(即索书号)主要有四种,即:分类著者号、分类种次号、分类登录号和分类年代号。这四种排架(索书)号在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上曾起到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其弊端也日益显露出来,它们大都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无唯一性,在使用中既费时又费力。为了适应图书馆事业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学科上的应用,实行全国统一的书次号已经势在必行。1990年我馆开始了此项工作的尝试,1992年取得了初步经验并付诸本馆排架的实践。由此,全国统一书次号的新方案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8.
谈书次号的标准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我国关于书次号统一与否的争论,对索书号、著者号、种次号等相关的概念及实际使用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指出书次号的标准化为大势所趋,结合著者号与种次号二者的优点,逐渐实现统一。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全国统一的同类书区分号的新方法--利用ISBN号中的出版社代号和出版流水号作为书次号的方法进行了思考,肯定了优点,并指出了它的不足之处,以供研究.  相似文献   

10.
王凯 《图书情报工作》2005,49(12):133-136
批驳分类法、分类号不统一和书次号不需统一的不恰当观点;指出标准化书次号的推广价值不在于统一分类检索与实现资源共享。从高校图书馆合并、整合文献资源过程中遇到的因书次号不同,难以组织藏书排架体系的尴尬局面以及从社会化编目飞速发展的角度出发,阐明书次号标准化有利于统一各馆分类排架标识,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