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前提,以培养学生自读能力为目标的“语文导读法”有利于解决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教与学,讲与练,思想教育和知识教学,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这些基本矛盾.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基本原则.所谓“导读法”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读书的阅读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发展学生智能为前提,以培养学生自读能力为目标的“语文导读法”,有利于解决教学过程中教与学、讲与练、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等基本矛盾,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这一当代教学论的基本原则.“导读法”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读书的阅读教学方法.小学生的“自读”有别于成年人的“自读”.成年人的自读是在相对封闭的状态下进行的,属“个体内向”型;小学生的“自读”则是在教师指导和班级群体支助下进行的,属“群体外向”型,因  相似文献   

3.
导读法是教师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征,诱导学生阅读思考,培养自读能力,养成自读习惯的教学方法。它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来设计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注入式”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导读法”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情况来指导学生读书,授予学生读书的方法。首先通过教师示范,或作必要的引导、点拨,使学生掌握阅读和分析的路子,然后让学生独立阅读,在导读中,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培养读的习惯,教给读的方法,训练读的能力,使学生懂得从语言文字入手,运用工具书解释词语;从结构入手,分…  相似文献   

4.
如何处理新编语文教材中两类自读课文呢?教材编者在说明中明确规定:“课内自读课文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课外自读课文由学生在课外自读。”又指出自读课应让学生“运用在讲读课文中所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并巩固和提高,培养和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出发,精心设计导读。我认为自读课的导读应以“导”为核心,抓住五个基本环节。一、导之以向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无论学习什么学科,都该预先认清楚为什么要学它,认清楚了,一切努力才有目标,有方向,不至于盲目地胡搅一阵。”学生自读一篇课文,尤其要注意这一点。新教材对课内自读课文通过明确“学习重点’作了自读导向,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语文教育论集》)。“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可见,导读就是启发诱导学生自己读书。张志公先生很喜欢“导读”这个说法,强调指出:“‘导读’涉及两方面——‘导’者和‘读’者。”“‘读’者是主体,但是要‘导’。‘导’的任务是使‘读’者读得更好,终于能够自己去读。”培养学生自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我们应在阅读教学中自觉地进行导读。  相似文献   

6.
我在教课外自读课的过程中,采用了“导读”、“扶读”、“评读”相结合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我认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阅读能力的提高不能光靠教师的传授,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逐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近年来,我采用读、讲、练相结合,由浅入深的四步导读法进行教学,在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方面收到了显著的成效。四步导读法的第一步是粗读。粗读的目的有二:①扫清拦路虎;②了解文章的概貌。因此,粗读时可采取朗读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特别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采用“导读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所谓“导读”,是指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把学习的主体———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置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一切启发引导都是为训练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读写服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导读法强调教师要树立五种意识,即课堂教学要有明确目标的目标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主体意识,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形成语文能力的训练意识,教与学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情感意识和为学生的创造精神开辟道路的创新意识。导读是“导”与“读…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通过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笔者对语文教学应该怎么改、改什么有了明确的认识。在不断的探索中,笔者尝试运用导读法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所谓导读法、就是以“三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为指导思想,通过以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为核心的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培养学生的认读释词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质疑探究能力、推断联想能力的一种阅读教学法。这种教学法的要点是:教师“相机诱导”,学生“欲其自得”,着眼于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教学案例探讨了导趣、导读、导思的小学高年级英语阅读课“三导”教学模式,旨在探究如何在读前、读中、读后三个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和策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1.
这不矛盾吗     
课堂上,同学们正自读互议着吴晗的《谈骨气》。小聪发问道:老师,“大丈夫”是由哪些人组成的? 老师顺势说:好,大家查查词典,看“大丈夫”是什么意思? 很快,小迅说:指有志气或有作为的男子。小聪马上接过话:这就怪了——前边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我想。这当然包括男的和女的;可这“大丈夫”却只指男子,不指女的,这不就矛盾了吗? 话音未落。人声便鼎沸了。议论一阵后,老师有些兴奋地说,我们常常说,要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从哪儿开始呢?宋代学者程颐说,“先要会疑”;另一个学者张载说,“在  相似文献   

12.
导读法举隅     
陈瑞琼 《教师》2011,(33):38-38
导读法的“双主体”(学生不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且兼有教育的主体因素)教学观及其教学结构模式和灵活多样的导读方法,构成了小学语文导读法的教学新体系。那么,如何在这一新体系下充分调动学生“双主体”意识的参与呢?本人在教学探索中采用“以读导读”“以图导读”“以声导读”等方法,诱导学生无意识地参与学习活动,有效地使学生变“苦学”...  相似文献   

13.
“导读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致力于导,学生循导学读,双向信息交流,体察学生心理,注重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导读式”教学是当前阅读教学中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导读式”教学有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14.
“导读”就是教师致力于导,学生循导学读,以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作为培养阅读能力、掌握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的主要方式,通过扎实有效的序列训练,培养学生综合的语素质的一种教学模式。遵循这一轨迹,通过系统地介绍“导读法”,改善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推进语教学。  相似文献   

15.
“导读法”指的是引导学生培养自学和创造力的教学方法,导读的核心就是要“导”,“自求得之”,形成自学能力,这就是导读的基本要求.培养创造力,则是导读的主要特点.导读法有几种模式.  相似文献   

16.
导读法是教师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征,诱导学生阅读思考,培养自读能力,养成自读习惯的教学方法。它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来设计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注入式”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导渎法”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情况来指导学生读书,授予学生读书的方法:首先通过教师示范,或作必要的引导、点拨,使学生掌握阅读和分析的路子,  相似文献   

17.
吴晗的《谈骨气》,是一篇具有高度思想性的说理文章。作品的中心明确、思路清晰、结构严密。给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讲这篇文章,应该把培养他们能够用有力的事实来说明白一个道理,即培养他们在写文章时善于理清说理思路的能力作为教学重点。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文章一开头就用“……是……的”这个强调肯定句式并独立成段,提出了明确的中心思想,即提出了这篇文章所要讲的一个道理。  相似文献   

18.
借故事说理     
×××同学问:《弈喻》与《谈骨气》、《失败是个未知数》,都是有叙有议,借故事来讲道理的文章。你能不能给我们说说三篇文章在这方面的异同? 答:这三篇文章都是有叙有议,借故事来讲道理,而且都是以议论为主。这是它们的相同的地方。但是,这三篇文章借故事来讲道理时,具体论述过程是不相同的。先说《谈骨气》。该文开门见山,直接提出全文的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然后引用孟子的三句话,解释了“骨气”的含义,并指出有骨气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我们祖先有“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领起三个故事,从三个角度证明“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论点。三个故事分别照应孟子的三句话,是并列关系。最后用“孟子的这些话”照应全文,转入总结,指出无产阶级骨气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9.
基本教路 :贯穿“人本”思想 ,运用“自主———创新”阅读教学模式 (其流程 :目标导读———自读自悟———展示学法———讨论交流———实践创新 )进行教学设计 ,在教学中搞活课堂 ,将个体自学与群体“三论”(讨论、争论、辩论 )相结合进行自主探究 ,使学生人人参与 ,个个能说会道 ,大家都有创新意识。主要教学步骤 :一、汇报预习情况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汇报交流预习情况 ,包括学生自己读懂的内容和不明白的问题。理解“能手”和“有名的射箭能手” ,知道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二、学习课文(一 )目标导读 ,自读自悟 ,自己走进文章里去。目标…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读练学用初二册谈骨气持之有据确凿有力——举例论证[课文指要]这篇课文先提出了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接着对怎样的人才是有骨气的人和什么是骨气作了必要的阐述,然后以具体事例为论据,从几个方面论证了怎样才算是有骨气的。学习本文应掌握这一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