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上海市曲阳四小五(3)班的张颙琦,是“中国少年科学院院士”。他是如何与科学结缘的?他有哪些奇思妙想?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小院士”吧。爸爸把我领进门张颙琦的父亲从事电气方面的工作,家里订了《电子报》,还有一大堆相关的电子书籍。张颙琦经常在父亲帮助下“啃”这些书本,渐渐地迷上了小制作。在幼儿园,他参加了静态模型兴趣小组,制作了多种船模、坦克等。爸爸发现,小颙琦还真有制作的天分,做啥像啥,而且想像力特别丰富,一个饮料瓶就能做出一辆小车来。奇思妙想多思考小小年纪就能搞发明创造,奇思妙想从哪儿来呢?张颙琦的许多灵感是从…  相似文献   

2.
我的绿色梦     
在今年“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由全国少工委、中国少年科学院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评选活动正式揭晓,全国共评选出50名“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上海曲阳新村第4小学的张禺页琦同学便是其中一位。他获奖回来的这天,我采访了他———一个看上去特聪明机灵的小男孩。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吧。  相似文献   

3.
<正> 2003年“六一”儿童节前夕,第三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评选活动正式揭晓,上海市曲阳第四小学五年级的张(禺页)琦同学是全国50名小院士之一。我们今天就来说说他的故事吧。从小,张(禺页)琦就什么事都要追根究底,问个为什么。在上海市闸北区科技幼儿园上大班的时候,他就得了个“小问号”的绰号。  相似文献   

4.
高高的个子,清瘦的脸庞,谦逊的笑容,眼镜片后露出热情执著的光芒。他制作的“直线电流相互作用演示仪”“运动合成演示仪”“水波干涉波源发生器”三项科技小发明,近日获得了国家专利,中国知识产权专利局为他颁发了《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他就是湖北竹溪县一中高二(2)班学生徐达。从·小·就··爱探·究·徐达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父亲是一位高中教师,从事物理教学已有20多年了。小时候,父亲做物理实验时认真专注的样子,深深地触动了小徐达。受父亲的影响,他从小就爱探究,喜欢手工制作,善思好动。玩具车为什么能跑?布娃娃为什么会哭?小徐达…  相似文献   

5.
童言     
有一次,小莫扎特的父亲走进房间,看见这个金发蓬松、天真无邪的孩子正在五线纸上专注地写着什么。“孩子,你在写啥呀?”父亲随手拿起他写的东西一看,不禁吃了一惊。原来儿子在写钢琴协奏曲,而且写得完全合乎规范。父亲故意同他开玩笑说:“孩子,你这个曲子不能演奏啊!”“我知道!”小莫扎特生气地表示,“哪个曲子在演奏前不需要练习和修改呀?”  相似文献   

6.
那天,我由于有点事,一下班就忙着收拾东西准备回家。正当我推出自行车时,我班小朋友雷雷跑了过来。他拿着一张纸,对我说:“董老师,你看我写的字!”我接过纸,连看也没看写了啥字,就顺手递还给他:“嗯,写得真好。”雷雷高兴地跑了,边跑边对同伴炫耀说:“老师夸我字写得好!”第二天,雷雷由他父亲送来上幼儿园时,一脸受了委屈的样子。我问他:“雷雷今天怎么不高兴呀?”他父亲说:“老师,看这孩子,这么小就学着撒谎,把‘小’字的钩写到右边去了,叫他改还不改,说是老师说的写  相似文献   

7.
文瑾 《小读者》2012,(7):8-8
8月里的一个下午、在列克星敦的一个小农场里,西奥多·帕克怯生生地问他的父亲:“爸爸。明天我可以休息一天吗?”西奥多的父亲是一位老实巴交的木匠.他制作的水车远近闻名。他惊讶地看了一眼最小的儿子,这可是活儿最忙的时候啊,小伙子少干一天,就可能影响他整个的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8.
近日,兄弟学校一教师在课堂上扇了学生一耳光,家长以老师体罚学生为由到学校大吵大闹.同行们在议论该事时,一中年教师向青年教师们传授“经验”:现在的学生都是“小皇帝”“小公主”,骂不得、打不得,当教师的要“想得开”.他上课要睡觉,你就帮他盖被子;他要爬桌子,你就帮他搬凳子……总之,他要干啥,你就让他干啥,顺着他,别跟他对着干.那些年轻教师听后如获至宝,纷纷点头称是.  相似文献   

9.
母亲     
母亲一辈子都是为父亲活着的。父亲年轻的时候,在一个铁矿山上挖铁矿。母亲知道父亲爱吃炖豆腐,算着父亲该回来的时候,就提前打一块豆腐放着。等父亲一回来,就给他炖豆腐吃。母亲对我和姐姐说:“你们日子长着哩。长大了,想吃啥没有?这会儿,先尽着你爹。”父亲自然舍不得一人独享,往往吃不到一半,就说:“吃不下了。真吃不下了。”有一回队里分西瓜,家里分了两个。一个大的,一个小的。我们娘儿三个把那个小的分吃了,留下那个大的给爹。爹好长一段时间也没回来。家里没人的时候,我就把那大西瓜从床底下滚出来,拍拍,听听,闻闻。但也仅是如此而已…  相似文献   

10.
在我的记忆里,我的父亲没有过过一回生日。有一次我问父亲:“你的生日是哪一天呢?”父亲拉长了脸,很不高兴地说:“小孩子家问这个干啥?”我说:“为你过生日呀!”父亲的脸上这才转阴为晴,大大咧咧地说:“那就随便哪一天吧,五月端午、八月十五、大年初一,都行!”说归说,谁也没有把这些日子当成父亲的生日。  相似文献   

11.
陈立先:浙江杭州人,1985年6月出生,现就读于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他从幼儿园时代起就屡有创造发明获奖:曾获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一等奖、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锦标赛创新一等奖等。他的作品还多次被宋庆龄基金会选送到斯洛伐克参加“欧洲青少年科技展”。13岁荣获中国少年科学院首批“小院士”称号。他的成长经历有什么特殊之处吗?让我们看看陈立先父亲的说法吧。  相似文献   

12.
谢宗春 《师道》2023,(9):46-49
<正>打开小M同学刚刚交来的《思迈·对话手册》,一封月度“自我来信”映入眼帘:亲爱的小M同学:你好。我第一次给“你”写信,感觉很特别,也不知道写些啥,那就和“你”随便说说我和老爸间的故事吧。我最近脾气好了一些,在情绪管理方面有所进步。我以前一听喝酒的父亲骂人,心里就不舒服,  相似文献   

13.
一位牧师为了让他吵闹不休的小儿子老老实实地呆在客厅里,不打扰他看书,就顺手从书柜里取出一本旧杂志,撕下其中有一幅世界地图的一页。他把地图撕成小纸片,对儿子说:“如果你能够拼拢这些碎片,我奖给你5元钱。”牧师以为要拼拢这一幅地图会让儿子花去一个上午的时间。儿子高高兴兴地捧着一堆小纸片到自己的房间忙乎开了。然而,不到十分钟,儿子就敲开了牧师的房门:“爸爸,地图已经拼好了。”对着吃惊的父亲,孩子不无自豪地说:“这其实很简单,在那页杂志的另一面,有一个人的照片,我就把这个人的鼻子、眼睛、嘴巴、耳朵拼到一…  相似文献   

14.
我在教小学时,曾教过一个学生,他酷爱美术,在绘画方面很有天赋。可是,其家长坚决不允许他画画,非让他学琴不可,孩子不同意,他们便又是打又是骂。我知道后主动去家访,并开导他的父母说:“孩子有画画的天份,就该 尊重他的兴趣和爱好。”这位父亲却回答说:“什么兴趣、爱好,孩子懂什么?大人叫他学啥就该学啥?”结果是花了不少钱,荒废了很多时间,孩子就是学不进去。由此可见,凭主观意志培养孩子是家庭教育失败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为了实现他的理想,我特地请求美术老师多指导他,还把他的作品送到文化馆和少年宫去展览。后来,孩…  相似文献   

15.
“那啥老师”姓修,每开口必先说“那啥”,而且使用频率极高,在一次校会上他讲了半个小时的话,竟用了五十八次“那啥”。于是“那啥老师”之名不胫而走,就连不少学生家长碰见了也毕恭毕敬地称他为“那啥老师”。  相似文献   

16.
赛达斯是一位曾经名扬一时的美国神童。他的父亲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荣誉教授。他父亲认为,人脑和肌肉一样,是可以培养和训练的。所以还在小赛达斯出生之前,父亲就准备在儿子身上进行一系列的“试验”计划。赛达斯刚一出世,他就在小床周围挂满了英文字母,并不  相似文献   

17.
父亲     
我伏在桌子上写《父亲》。父亲就坐在我的对面,双腿搁在一把椅子上。他抽着烟,烟火忽明忽暗,烟雾弥漫在我和他之间,我无法看清父亲的神态。父亲发现我在看他,丢了烟蒂,问:“你老看着我干啥?”“没什么,因为我在写东西。”“写东西?写东西你看我干什么?”他脸上的疑惑更重了,“与我有关?”“的确有关。”父亲脸上掠过一丝惊异的神色,我顿了顿说:“我在写你。”“嘿嘿,写我?写一个老农!”他把“老农”这两个字说得特别重。我记起来了,原来那“老农”是我小时候叫过的!我小心翼翼地试探着问:“爸,你还记得那事?”大约是…  相似文献   

18.
周少华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娃”。他的父母、祖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虽然他的父亲也有着20多年的教龄,但作为民办教师,依然离不开脚下那片黄土地,加上母亲长年疾病缠身,少华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家里的小帮手。也许是应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句老话,少华不但在家里烧火做饭、喂猪打草啥活都干,而且在学校里也好学上进,年年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和三好学生。那还是周少华上小学4年级的时候,语文老师布置了一道课外作业题,让学生给自己最尊敬的人写一封慰问信。小少华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把信写给远方的亲朋好友,而是想起了在…  相似文献   

19.
《初中生》2007,(13)
往事如烟,如歌声在不停地回响,总让人有触目伤怀之感.父亲的爱就像一本读不完的日记,总想翻到最后一页,却永远翻不完.今夜,月圆人圆,我的父亲现在在干啥呢?  相似文献   

20.
天才的幸运     
他的父亲是一位画家,他从小就喜爱绘画。他的父亲便对他的母亲说:“给他笔和纸,让他画吧。”当然,他的父亲作画时身旁也多了个小崇拜者。可惜的是,当他被送进学校后,人们发现这个能灵巧地画毛驴和狗的“小神童”很不正常,逃学和旷课成为家常便饭,而且非常厌学。此后,不仅美术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