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民事程序选择权是指当事人雀审判过程中依照自己的意志对有关程序事项的选择权。民事程序选择权源于各国法律对程序主体原则的承认,是为了切实保障国民平等使用诉讼制度和接近司法的机会所赋予当事人的基本程序性权利。确立民事程序选择权有助于保证程序的公正性和提高程序效益,有利于提升民事司法的公信度和接纳度。我们应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经验,完善现有的民事程序机制以保证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机会的有效行使。  相似文献   

2.
民事程序选择权浅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事程序选择经作为程序处分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源于宪 法和诉讼法对程序主体原则的肯定。在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今天,研究民事程序选择权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审视我国民事程序选择权立法及实施现状,比较国外有关立法规定,发现我国现行民事程序选择权法存在诸多不瞳,应当立足国情,借鉴国外立法,完善我国民事程序选择权立法。  相似文献   

3.
小额诉讼立法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单纯禁止上诉,另一种是分化出专门的小额诉讼程序。在我国,强化当事人程序权利保障仍然是现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程序设置原则化有着长期影响,司法活动并不适宜程序分化所要求的精细操作,民事诉讼法修订中采纳了第一种模式,在简易程序中作出禁止上诉的特别规定。根据我国民事司法发展的阶段性,今后完善小额诉讼的重心不是案件处理过程的专门程序体系化,而是围绕小额案件的确定标准以及当事人的选择权、救济权保障等展开符合国情的设计。  相似文献   

4.
先进的诉讼法制国家普遍将民事程序选择权确立为当事人的一项基本程序权利。关于民事程序选择权,在我国的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中虽有规定,但不太系统,且职权主义色彩太浓,导致司法实践中当事人的民事程序选择权大多流于形式。笔者在对两大法系主要国家关于民事程序选择权的立法规定加以介绍,试图通过了解当前世界法治较发达国家的立法规定,立足国情,借鉴国外立法,以期在完善立法方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导源于程序主体性原则的民事程序选择权在推行市场经济和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今天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在阐述了程序选择权正当性的理论基础之后,通过程序选择权的价值透视,深入地分析了民事程序选择权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6.
周伟标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9):50-52,69
在现代司法理念的指导下,我国民事诉讼法越来越重视当事人的意志及价值取向。而赋予当事人以适当的程序选择权,正是这一变化的重大体现。这是民事诉讼法所欲体现的公正、秩序、效率价值的应有之义,也是我国民事诉讼法改革的必然选择。本文立足于民事程序选择权的理论基础,从我国与各国的立法例比较出发,总结反思了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有关程序选择权的立法不足,并针对如何更好地赋予当事人以程序选择权,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7.
现行《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于被告人适用简易程序选择权的制度设计存在缺失。笔者以权利维度下的程序正义为视角,着重分析了公诉案件中被告人适用简易程序选择权的理论基础,即程序正义观念的确立、意志相对自由理念的完善、人权保障功能的跟进、程序主体性原则的实现。在借鉴相关国家成功立法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被告人不同意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时,应具有向人民法院提出异议的权利;被告人自愿认罪时,应享有申请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刑事诉讼效率,基于程序繁简分流的原则,刑事简易程序应运而生。程序的简化,必然使被告人的权利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现行法律关于刑事简易程序被告人权益保障的规定仍存在着诸多不足,应合理界定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增加被告人享有对法院变更罪名的知悉权,赋予被告人完整意义上的选择权等等,进一步完善刑事简易程序中被告人权益保障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民事执行是运用国家的强制力与公权力保全或实现民事权利的制度或者程序,它是判决的保证,而民事执行的救济则是为保障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权利,从而进行违法或者不当执法的行为矫正。当前我国的民事执行仍存在不少疏漏,同样救济制度也因民事执行的衍生问题、历史传统以及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不尽如人意。文章结合当前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不足,提出完善我国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相关构想。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诉讼的数量和诉讼类型与日俱增,社会对于法院解决纠纷的要求不断高涨,原有的诉讼制度已无法有效的满足新的社会需求。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纷纷采取对策来解决这一矛盾,其中重要举措就是扩大(赋予)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本文从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法理基础分析入手,通过比较各国当事人程序选择权的立法例,分析当事人程序选择权在中国的运行现状,提出完善当事人程序选择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处于社会急速变革中的我国,在社会经济结构、国家政治体制、人们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背景下,新类型民事案件日益涌现,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行民事实体法与程序法突现出严重滞后性。当事人因“新类型权利”或“形成中的权利”在民事诉讼中体现出的诉权称之为“形成中的民事诉权”。本文主要研究形成中的民事诉权概念、特征、在司法实践中的现状,还探讨了形成中的民事诉权的提出、表现及保障。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期望能为人民法院在实践中如何更好地面对不断新涌现的民事纠纷提供理论依据,并且希望对未来民事诉讼法在诉权方面的立法修改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公民权利的享有和行使必须遵循一定的行为准则,包括公民权利平等的原则、公民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公民权利不得滥用的原则和公民权利与时扩展的原则。我国公民在享有和行使其权利时存在如下的问题:地位的平等事实上的不平等、重实体权利轻程序权利、重硬权利轻软权利、重"小我"权利轻"大我"权利等。要推动公民权利的发展,一是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二是要培养公民理性的权利意识,三是要与时扩展公民的权利。  相似文献   

13.
直接言词原则是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它决定了民事诉讼“对抗与判定”的基本结构,在民事诉讼基本原则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是其他几项基本原则的基础、前提与保障。直接言词原则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四方面:充实庭审的功能,使判决更具活力;符合程序公正的内在要求,有助于程序公正的实现;有利于发现案件真相,促进诉讼的实体公正;有利于判决的承认和执行。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民事再审程序改革成为司法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按照民事诉讼法,检察机关行使民事抗诉权是启动再审程序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这一规定,恰是长期争论和若干冲突的根源,因此,必须对其加以改革.本文从民事再审程序的界定出发,分析了民事诉讼再审程序的法理基础,阐述了人民检察院抗诉在民事再审程序中的弊端,提出了人民检察院抗诉在民事再审程序中的制度改革与完善措施,旨在对我国民事再审程序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民法基本原则是民法理论的重要问题。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从主体看有平等原则,从内容看有权利不得侵犯原则、公平原则,从民事法律关系产生的原因事实看有意思自治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权利不得滥用原则,作为法律的补充原则有遵守国家政策原则、遵守公序良俗原则。  相似文献   

16.
从宏观角度而言,法官自由裁量权与民事诉讼的关系主要包括案件类型、民事诉讼基本原则、民事诉讼基本模式与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关系。在不同类型案件的处理过程中,法官享有不同的自由裁量权;民事诉讼基本原则一方面赋予了法官以自由裁量权,另一方面又是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重要的指导原则;民事诉讼基本模式是法官自由裁量权运行的结构性空间,不同模式下法官自由裁量权运行状况不同,同时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运行状况也是民事诉讼基本模式的一个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结合民事诉讼的机理论证了当事人程序主体地位的合理性 ,分析了不同民事诉讼模式中当事人诉讼主体地位的差异 ,着重考察了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诉讼地位的发展概况 ,并就如何予以有效的程序保障提供了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18.
民事诉讼中证据已经由对证据能力几无限制转变为在何种情况下以及何种范围内会发生证据能力欠缺的问题。在民事诉讼的规范目的内,通过实体利益与程序利益的衡量,兼顾违法取证行为的影响,可以得出关于非法证据的一般规则。在三种情形下,即证据的取得违反宪法基本权利、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所得证据原则上应予以排除。在这三种情形之外,对于非法证据的证据能力应由法官在个案中综合考量,通过利益权衡决定。  相似文献   

19.
加强对我国民事执行理论的研究,对推进立法实践显得尤为重要。而民事执行救济的研究对整个民事执行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执行过程中,执行机关对执行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的侵害,可能来自程序上的,也可能来自实体上的。因此,执行救济的种类与方式也就有程序上的执行救济和实体上的执行救济的不同。我国此次民事诉讼法对执行救济的修改仍未到住,还应在现有的执行救济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执行异议制度,为权利人提供更为全面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