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下午的作文课,让我经历了一场深受感触的游戏。当老师在黑板上写出“盲人和拐杖”这五个大字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几个“问号”:这是个什么游戏?好玩吗?“同学们,我们今天这个游戏的名字就叫‘盲人和拐杖’。首先,我要给你们分派角色,左边的同学做‘盲人’,右边的同学是‘拐杖’。游戏规则很简单,做‘拐杖’的同学不能说话,只能用你的肢体语言帮助暂时失明的‘盲人’。”游戏开始了,我被分到了“拐杖”这边。充当盲人的同学被蒙上眼睛,他们都开始叫苦连天。我们几个走到他们面前,各自找到自己的“盲人”,扶着他们走出教室。看着伙伴一…  相似文献   

2.
<正>劳动能够让孩子受益终生。所以,家长一定不能溺爱孩子,要和老师一起,从身边的日常小事入手,帮助孩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让孩子体验到劳动的乐趣,掌握各种劳动技能。作为一名家长,我经常听到其他家长朋友们抱怨:“我家孩子被他爷爷奶奶惯得不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下去以后可怎么办?连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更别说参与家务劳动了。”“是的哦,现在的孩子不像我们以前了,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什么事都不做,可这样溺爱下去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好,是时候让孩子多参与劳动了,毕竟劳动是美德嘛!”  相似文献   

3.
“必须从很小的年龄就开始,就培养儿童尊重劳动和爱好劳动,养成认真地从事劳动的习惯。”(叶希波夫·冈查洛夫,合著教育学下册九一页) 但是很多家长,对这个意义还缺乏认识。他们怕幼儿做事会闯祸,做不好,临了还是要自己做。唐美蕙的家长宁可叫家里娘姨代孩子揩面、洗手,不让他自己做。其实幼儿是爱学独立做事的,家长和教养员如果能了解和运用这一点,便不难培养幼儿劳动习惯。我校邹老师通过“值日生”这一形式,培养了幼儿自我服务劳动。开学后,起初几天,幼儿还不习惯做教室里的各种工作,老师便轻轻打开窗子,用鸡毛帚仔细地掸干净每张幼儿的椅子,让他们安静地坐下,说:“你们看,邹老师做得很好吧!将来等你们会做得和邹老师一样好的时候,便‘可以’当‘值日生’了。”  相似文献   

4.
情况分析 我班幼儿很喜欢看电视广告,常在游戏中天真地模仿电视中的广告语言,如“医生”会告诉病人:“得了胃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它。只要有了‘胃舒得乐’,你就可以走遍天涯海角。”“妈妈”会说:“爸爸要出差,孩子要春游,看把我忙的,给他们带上‘西马克’八宝  相似文献   

5.
家务不仅仅是大人的事,可以让孩子一边游戏一边学做一些家务。作为父母来说,这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如何让孩子帮助干家务,下面几条或许有用,不妨一试。精心计划明确责任把孩子当成大人,会使他们感到高兴。而将家务变成一种有责任的游戏,就能够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大人。不  相似文献   

6.
杨延花 《考试周刊》2009,(37):230-230
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具有与成人活动、工作和劳动同样重要的意义。教师如何引导孩子开展成功的游戏活动:首先,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其次,在“玩”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引导和帮助:再次,帮助幼儿养成游戏时善始善终的良好品德。在幼儿期,我们应让孩子学会玩,让孩子在自由自在地玩中开展想象,让孩子在玩中充满激情,让孩子在玩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在我们身边,可能有厌倦学习的孩子,却没有不喜欢玩的孩子。因此在教学中,我通常借助讲故事、做游戏、设置悬念等一系列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惊奇、疑惑、新鲜、亲近等情绪,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  相似文献   

8.
“独生子女容易走向无情、无能、无责任感。要让孩子自己付出爱,给孩子爱父母、爱他人的机会,而不是一味地爱他们,否则就会导致‘无情’。奉劝父母们要学会享受儿女,而不是伺候儿女,孩子的‘无能’是父母过度保护带来的。‘无责任感’是因为父母老是帮孩子承担责任,聪明的父母应该让孩子‘自作自受’。”——教育专家卢勤  相似文献   

9.
人们对幼儿教师的看法是不一致的。我从事幼教工作,一些人不理解,他们关心地问我:‘天天和孩子在一起,烦不烦呀?’说实话,孩子小,不懂事,吃喝撒尿无一不让人费心。然而,只要你真心爱孩子,就会发现孩子总是可爱的,和他们在一块,你就会觉得幸福。记得有一次,我刚到幼儿园不久,给大班上常识课,我说:‘小朋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样好东西,你们想不想看呀?’‘想’孩子们用好奇的眼光望着我,我拿出一棵白菜,他们欣喜地叫道:‘白菜,白菜!’我刚想讲白菜的营养价值,不料,一个尖细的  相似文献   

10.
和孩子共同做一些劳动的游戏会令一切变得有趣和愉快。而且,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从小承担责任,为今后独立生活奠定基础。让孩子尽早参加家里力所能及的劳动,可使孩子的生活充实,有趣。  相似文献   

11.
游戏,似乎是人生来就会的。例如四五个月大的孩子会自己玩,他们会握紧小铃自己摇,或者抓握挂在面前的玩具。会坐、会爬、会走、会跳的孩子各有自己不同的玩法。但是,如果家长能帮助孩子选择力所能及的玩的方式,寓教育于游戏中,会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越是年龄小的孩子越是需要大人的帮助。年幼的孩子不仅在生活上需要大人的护理,在心理上更依赖大人。大人能陪伴孩子游戏,会给孩子带来安全感,让孩子有一个积极的健康的心理;还可以通过玩具、逗弄(肤体接触)、语言交流等等,让孩子获得各方面的信息。家长与孩子游戏时应“声”“色”俱施,各种感…  相似文献   

12.
游戏活动时,高明明的家长请假说孩子的奶奶去世了,要有几天不能上幼儿园.小朋友听到了,纷纷问:"‘去世’是什么意思?"我告诉他们:"‘去世’就是人死了,因为是家里的亲人,说死了不好听,所以用‘去世’这个词."又有孩子问:"高明明的奶奶是怎么去世的?"这一下,小朋友议论开了,说个不停.  相似文献   

13.
我认为要减轻学生的负担,首先要改变那种‘学生必须刻苦学习’的陈旧观念。把‘学习’和‘刻苦’连在一起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它一方面给孩子造成心理障碍,视学习为畏途;一方面又给孩子的父母、教师造成误解,把逼迫孩子‘吃苦’当成了自己的神圣职责。他们用‘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教育孩子;用‘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约束自己,勤勤恳恳地逼迫孩子‘刻苦’。他们认  相似文献   

14.
拾贝百字篇     
《科学课》1989,(1)
录音的妙用 在讲五册自然《人怎样传递信息》中时,我运用录音电教手段帮助发射电码,做用电码传递信息的游戏,效果特别好。其方法是: 教师备课时,从课文中的译码表中选些字组成以下的几句话:‘我爱大自然’、‘我十日到达北京’、‘广州  相似文献   

15.
“我的孩子已4岁了,不喜欢与小朋友们玩,对游戏不感兴趣,周围的孩子们聚在一起游戏时,也总是蹲在一旁观看,不参加。‘我们同小朋友一起玩吧!’我试图引起他的兴趣,但无济于事,‘同大家一起玩’对他来说似乎是不好意思的事情。既然不玩那么就回家吧,可他又不愿离开。我的孩子缺乏社会性吗?如何引导他与同伴愉快地游戏呢?”年轻的父母们时常会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幼儿对游戏的兴趣是循序渐进地发生发展的,急于求成往往适得其反。幼儿的游戏是按这样的顺序发展的:个人游戏—→旁观其他幼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常常听到家长这样评价自己的孩子:"我的孩子做什么都没劲,只要玩起游戏来一头是劲。"大自然的一声虫鸣,会引发他们寻找;小鸟的翅膀被折断,他们会像大人一样给小鸟包扎、喂食。好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是与生俱来的,是自然赋予的,非人力所能控制的,只有顺应孩子天性的发展,才能挖掘孩子的潜力。如何给孩子提供适宜游戏,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呢?一、游戏材料应源于生活,源于自然游戏是自然赋予幼儿的,孩子生下不久便会玩游戏。因  相似文献   

17.
<正>"我本喜欢体育课,因为在体育课上可以做一些好玩的游戏,如‘大网捉小鱼’‘跳房子’,还有打排球、跳集体舞等。这么多好玩的游戏都有着笔墨难以形容的快乐。自从上学以来我就肯定,体育课是最好的。但是这个思想在我升入四年级后不久就改变了。我们的语文老师也会把一节节语文课变成一个个好玩的游戏。  相似文献   

18.
《教育文汇》2006,(11):F0002-F0002
2004年6月5日,刘舒老师写道:“其实让孩子们爱你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你先去爱他们,我要做的,就是温情地去爱孩子们。”2004年10月19日叶秀莉写道:“真正的教育不仅要让孩子能感爱到春天的生机,品尝到秋天的果实,同样也要教会他们如何找到酷夏中的快乐和严冬里的美丽。”2004年10月24日张宇松老师写道:“请在孩子‘异想天开’的时候给一份鼓励,在孩子‘胡说八道’的时候给一份理解,在孩子‘为所欲为’的时候给一份宽容。”  相似文献   

19.
很多人做了父母之后,就学会了隐忍。尤其是很多年轻母亲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情绪再不好也会以微笑面对孩子。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认为父母天生就是该这么“好”的,而不知道珍惜别人的关爱。因此我认为,要让孩子学会感恩,首先得让孩子明白你的付出。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孩子玩“角色游戏”,让孩子扮演家长,家长扮演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父母不妨把孩子的种种表现予以复制,如挑食、任性、撒娇等等。因为是游戏,孩子会很投入地想方设法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麻烦”。孩子虽然小,但是只要与他真诚地沟通,他们完全可以理解父母为他们付出…  相似文献   

20.
现在,一些独生子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凡事都由父母代办,这些孩子没有劳动意识,他们只会读书,不会劳动。即便有的孩子主动提出要做家务,他们的家长也会对孩子说:你把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