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受蒸馏技术的限制,古代酿出的酒,度数一般都不太高。但古人多是"大碗喝酒",喝多了同样会摄入大量酒精,从而影响人的言行和情绪,损害人的健康。古代一些有识之士也认识到酒的危害,《三国志·吴书》有"酒以成  相似文献   

2.
韩国人与中国人一样,喜欢以喝酒联络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喝酒也是韩国人重要的交际手段,有关酒的礼数也不在我们中国人之下,甚至韩国人有一个晚上要喝好几顿的习惯,所以喝“高”了也是很多韩国人的“拿手好戏”。另一个明显的事实是,韩国车多,开车的司机也多.所以韩国的司机们也会经常面对喝酒与开车这一尖锐矛盾。  相似文献   

3.
饮酒记     
李白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此言不虚。 我有个兄弟,老家张掖,古称甘州,位置在河西走廊。当地人向来把那条狭长地带视作“河西酒廊”,无他,一出美酒,二出酒徒。我和这位“酒廊”兄弟同在江南栖居,一起酒醉的次数较多。他新婚前夜,按风俗得哥儿几个喝一场告别单身酒。本来是饭馆小酌,硬生生给喝成大酒。起因是江南遍寻皆无高度白酒,唯一可选是北京红星二锅头。第一瓶轻取,乃放手一搏,转眼间4个人喝掉5瓶。意犹未尽,又提了两箱啤酒去新房里喝,直喝到大脑空白万事皆休。第二天,这位兄弟强打精神参加了玫瑰婚典,晚上办酒席接着喝。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能喝酒;为了工作平时不喝酒,为了工作也可以连续喝下大量的酒。周恩来喝酒的故事太多了,充满迷人的魅力,其中最引人入胜的是与许世友将军的一次“赌酒”。  相似文献   

5.
韩国人与中国人一样,喜欢以喝酒联络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喝酒也是韩国人重要的交际手段,有关酒的礼数也不在我们中国人之下,甚至韩国人有一个晚上要喝好几顿的习惯,所以喝高"了也是很多韩国人的"拿手好戏".  相似文献   

6.
故事     
谈歌 《出版参考》2005,(17):7-8
李向远研究生毕业了,分配到了市日报社(这是前几年的事儿,近几年研究生也不好分配),临报到时,他到导师田老师家去喝了一场酒.或许他觉得自己已经毕业了,有资格喝酒了,而且这第一场酒应该跟自己的恩师喝.  相似文献   

7.
画蛇添足     
‘画蛇添足’系成语,它出自《战国策·齐策》中的故事。说的是楚国有个人请人喝酒,但酒少人多,于是大家约定:在地上画蛇,谁先画好谁喝酒,一个人先画成,端起酒杯准备喝另一只手却又为蛇画上了脚。另一个人把蛇画好后说:‘蛇是没有脚的!’夺过酒杯一饮而尽。于是后人用  相似文献   

8.
谈歌 《档案天地》2010,(6):61-62
三十岁之前,国家粮食紧张,酒少。喝不到什么好酒,多是薯干酒,或是医药酒精兑水的"酒",这些东西喝过不少。那天,酒桌上谈到了喝酒的事儿,朋友笑话我说:"你三十岁之前,不应该算喝酒。  相似文献   

9.
故事     
李向远研究生毕业了,分配到了市日报社(这是前几年的事儿,近几年研究生也不好分配),临报到时,他到导师田老师家去喝了一场酒。或许他觉得自己已经毕业了,有资格喝酒了,而且这第一场酒应该跟自己的恩师喝。  相似文献   

10.
饮酒与安全     
酒与笔杆子有关,“李白斗酒诗百篇”是也,然而,饮酒也与安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据报刊披露:英国王妃戴安娜、中共一大在世的最后一名代表刘仁静、我国笑星洛桑的车祸,都与酒后驾车有关。而那些寻常百姓所发生的与酒有关的伤亡事故、违法违纪事件,就更多了。  中国酒文化渊源流长。后人不断超越前人,为酒文化创造了新的风景。仔细观察,如今饮酒有五多。一是场次多。什么同学酒、战友酒、认识酒、分别酒等等,名目繁多。二是人数多。东西南北中,工农商学兵,场面壮观,气氛热烈。三是酒喝的多。古人喝酒讲究个温文尔雅,如今开怀…  相似文献   

11.
红河州哈尼族的族源与迁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有哈尼、彝、苗、壮、傣、瑶、回族、拉祜、布依、汉族等10个世居民族。2003年红河州共有哈尼族696505人,占全州总人口的17.1%,主要分布于红河南岸哀牢山区下段东麓。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纳西族同源于古代氐羌族。红河州的哈尼族大部分源于南北朝至唐朝  相似文献   

12.
侃话连篇     
酒圣:理论奠基者,队伍培养者,酒质鉴定者,酒场指挥者。酒仙:理论执行者,喝酒不醉者,酒场活跃者,醉态潇洒者。酒徒:多而不乱者,晃而不倒者,呕而不吐者,忘而不丢者。酒鬼:见酒就喝者,一喝就醉者,醉而不醒者,醒而不忌者。——喝酒的四个职称  相似文献   

13.
写稿先习字     
春节前,我乡石村有一位村民因喝酒过量而死亡。因为春节期间常有酗酒现象,这件事能为其他人敲起警钟。我就写了一篇文章《请喝文明酒》,投给了一家报纸,谁知发表出来时,“一位村民”变成了“一位村长”。身体健  相似文献   

14.
某报发表了《喝酒的害处》一文,文中有一段话这样讲:“即使每次喝几杯,长期下去,往往会引起胃病、食道癌、肝硬化等疾病。此外,喝酒还能成为缩短寿命的因素。”我们认为喝过多的酒对身体是有损伤的,正如人们所说:“美酒不可过量”,应该加强宣传和指导消费。但是,说即使喝几杯也会引起食道癌等病症和缩短寿命等等,这种宣传就不一定科学,而是有点绝对化了。更重要的是这样宣传后的副作用很大,在  相似文献   

15.
一笔糊涂账     
多年来我一直有个疑问:校勘古籍难道仅限于核对版本吗?各本都错就是合理的错吗?例如《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景阳冈武松打虎,写武松在酒店里喝酒。“店主人只把三只碗”筛了酒,武松喝了。“酒家见武松全然不动,又筛三碗。”酒家劝武松不要再喝了,武松却出言伤人,酒家气得“一连又筛了三碗”。先后算来是九碗。“酒家又切了二斤熟牛肉,再喝了三碗酒。”武松已经喝了十二大碗,还“只顾要吃”。不但先把银子给了酒家,还威胁说:不筛酒来“把你这鸟店子倒翻转来!”酒家不敢惹他,“再筛了六碗酒,与武松吃了。”  相似文献   

16.
张琴 《新闻世界》2005,(5):66-67
任何事物中都有它们的作为:一种是走向简单的快慰;一种是走向复杂的困苦。深厚浩荡的中国酒化已经让原本单纯的饮酒变成了一种复杂的情感交流。不管你是否乐意,有些酒你不得不喝,喝酒带来了身体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负担。而金喜康清茶的出现,则印证了当代健康饮酒的新理念——解酒护肝。如今,我们可以选择前。因为鱼与熊掌皆可兼得。  相似文献   

17.
洪昭光教授的健康新观念第一条就是“提倡少量喝酒”。喝酒这事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又爱又恨。一点不喝吧,谗得慌,喝多  相似文献   

18.
八小时以外     
苏凌 《四川档案》2005,(1):53-53
认得荞麦从前,有个乡下人,出外做了半年生意,以为见了大世面,回来要在穷朋友面前炫耀炫耀。走近村口,见田里有一老农正在挖沟,他拿腔拿调地说:“喂,老乡!那田里红杆子开白花的是甚古董?”老农以为是什么读书人路过,他抬头一看,正是自己出生意的儿子,气得发抖,顺手就是一巴掌,打得儿子杀猪似的喊叫:“救命啊!荞麦田里打死人啦!”父亲气呼呼地骂道:“畜牲!这下你认得荞麦了!”父子戒酒从前,有父子俩,都是酒鬼,几乎天天都酒醉如泥。这父子俩也想戒酒,可试了很多办法都无效。一天,他们又想喝酒,面对放在桌上的一壶酒,都想多喝一点,各人闷着想主…  相似文献   

19.
《开心辞典》招募新的主持人。此次活动的代号是:“魅力新搭档”。从字面来看,本次招募的主持人除了要给王小丫做好搭档之外,关键要有魅力。王小丫也向媒体公布了三条标准:“这个人第一要敬业,因为我们经常要通宵录节目,几乎没有业余生活,晚上想和朋友吃吃饭、喝喝酒基本没可能,第二要心态健康,有合作精神;第三必须是一个有趣的人,主持《开心辞典》嘛,能让人开心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酒这个东西,其实挺冤的,套一句记不清出处的名言:酒啊,多少邪恶假你之名行之。邪恶也不一定是邪恶,反正有时候一些说不清的就都归到酒的账上了。啥也别说,都在酒里,就是这个意思。酒后失言,酒后乱性,酒后驾驶,酒后随地大小便,都怪酒,不怪酒怪谁。也有把好事往酒上扯的,哥几个本来是想聚一块谈点写作上的事儿,但谈事儿都不叫谈事儿,叫喝酒。谁叫喝酒那么有号召力,而写作又那么让人不好意思说出口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