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池州师专学报》2006,20(5):F0003-F0003
池州师专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是我校以池州各级各类教育为研究对象的群众性学术团体。中心成立于2002年3月,现有研究人员1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4人。近年来,该中心对池州教育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调研活动,参加教育部人社科研究“十五”规划课题并承担子课题3项,主持省厅项目13项。  相似文献   

2.
池州傩戏面具造型丰富多彩,它的造型、线条和色彩具有很强的写实性,同时也赋予了浓厚的象征性和装饰性。傩戏道具具有极强的宗教色彩和儒家思想,主要体现了写实性和象征性的艺术特色。池州傩戏面具和道具美术学思想在池州傩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池州傩与徽州傩、江西傩、湖北傩是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3.
《池州师专学报》2006,20(3):F0003-F0003
成立于1997年,原名为“池州师范专科学校区域发展研究中心”,2005年更名为“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The research centre of resource,Resource,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以池州及皖南的资源环境为研究对象的群众性学术团体。该中心现有研究人员11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博士2人,硕士5人。近五年来,中心研究人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主持省厅项目11项。  相似文献   

4.
《池州师专学报》2006,20(2):F0003-F0003
池州师专九华山佛化研究中心(The Research Centre of Buddhism Culture for Jiuhua Mountain)成立于2002年3月,是以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九华山佛教化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群众性学术机构。该中心现有研究人员9名,其中研究员1名,副教授3名,讲师3名,硕士5名。近年来,该中心研究人员主持省厅级人项目研究7项,池州师专人重点项目研究2项,一般项目研究3项。在韩国《禅化月刊》、台湾《世界中国哲学学报》和国内《江淮论坛》、《船山学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佛教化方面的研究论40余篇。  相似文献   

5.
池州源溪村傩活动中的"求子"习俗类型多样、内涵丰富,其显著特征是:其一,打上了山区社会文化的烙印,体现了鲜明的地域色彩;其二,生殖崇拜是"求子"习俗的主题,宗族和宗教是其得以实施的双翼;其三,公开宣扬与隐秘回避有效地调适了封建传统在性问题上理论与实践的困惑,兼顾了重伦理和重子嗣的双重目标。以源溪村"求子"习俗为代表的池州傩活动演绎着人神在场的对话,体现着人神互惠的效果,寄托了一种希望,表征着一种言说,连接着一种血缘亲情。  相似文献   

6.
《池州师专学报》2007,21(1):F0003-F0003
杏花村文化研究中心是池州师范专科学校成立的第六个校内研究中心,于2005年1月1日开始工作。该中心集中了安徽省、池州市、池州师专的相关研究专家,主要研究对象:以贵池杏花村文化遗迹为主导的全国范围内的杏花村文化现象,从历史学、文艺学、民俗学、经济学和旅游地理学等多角度对其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7.
池州傩戏面具艺术的美学内涵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池州刘街傩戏素有“南傩”之称,又受到九华山佛教和巫楚文化的影响,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本文从傩戏、傩文化的基本含义切入,从三个方面着重阐释了刘街傩戏面具艺术的美学特征及其内涵。  相似文献   

8.
文化生态是指人类的文化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考察池州荡里姚宗族傩神会的文化生态,可以加深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池州傩戏的整体理解。文章透过荡里姚宗族的地理位置、村落镜像、宗族变迁、傩戏传承、演出场地、舞台装置、砌末道具等问题,对荡里姚宗族傩神会的文化生态环境及其跳傩相关事象的深层文化内涵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池州傩文化与宗族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池州师专学报》2003,17(6):139-140
2003年12月25—27日,中韩南泉普愿禅师学术研讨会在安徽省池州市秋浦宾馆召开。本次会议由池州师专九华山佛教化研究中心和韩国《禅化》月刊杂志社共同发起,由池州师专政法系、学报编辑部和韩国佛教春秋社联合主办。来自韩国亚洲大学、光州大学、东国大学、顺天大学、东亚细亚禅学研究所和中国湘潭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池州师专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二十余人聚集一堂,  相似文献   

10.
安徽贵池的社祭祀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该文对安徽贵池社祭活动中的社祭源流、社祭与傩仪、社祭祀圈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地探论,作者认为明代或明代以前池州一带傩事活动已与社祭相结合,并以“社”为活动中心,傩坛“社神”泛指面具。贵池傩事活动始终贯串着对宗族土地的祭祀仪式,傩祭以社祭为依托为内核,因而贵池傩戏也是一种具有浓厚宗法色彩的“社戏”。贵池乡民对土地的祭祀分为不同等级,具体有土地公婆、大社、社会、土主,它们与旧政权中村户、甲、保、县州等机构形成平行的对应关系,构成了大小不同的社祭祀圈,这些社祭祀圈又包容了古代的傩、雩、殇、高禖等祭祀内容。贵池傩神会以社为组织单元,但傩神会的组织形式与社又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以池州地委,行署提出的“富民强市”战略为基准,前瞻性地系统阐释了面向21世纪池州教育发展战略以及对社会经济各方面发展的智力与人才支持。该研究以培养适应新世纪池州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对21世纪初池州教育的目标构建,指导思想、基本思路,战略选择,政策设计,行动方案进行系统研究,初步提出解决社会环境,教育结构,教师队伍,学校布局和办学条件等问题的基本框架,该研究突出教育教学改革的整体性,综合化和实践运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源远流长的傩民俗文化入手,抓住其民族特色与地方色彩,以实证的方式,归纳了现代作家沈从文的湘西系列作品中所描写的民俗事象,深入分析了沈从文描写傩民俗的主客观因素。同时也指出了傩这种民俗文化的深刻文化内涵以及沈从文写傩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为傩文化的孑遗,傩愿戏至今仍存活于湘西的僻域山乡,并以其活化石的史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的关注。湘西傩愿戏衍生于傩,经历了由驱鬼向酬神到娱人的演变,表演独特,唱腔优美,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邓小平同志经济理论中质量思想的深刻内涵,剖析了池州地方经济的运行现状,初步探讨如何以邓小平质量思想为指导,全面提升池州经济运行素质,推动池州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从学术史的视角对安徽贵池傩戏傩化研究的现状、贵池傩的学术价值、理论意义、贵池傩的研究取向等问题进行了整体思考,并对贵池傩的研究方法、调研形式、研究的重难点问题等提出了一些构想。这些思考与构想有助于深入准确地把握和理解贵池傩的学术化内蕴。  相似文献   

16.
贵州傩戏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庹修明 《教育文化论坛》2010,2(3):89-95,133-136
傩文化是以驱疫纳吉为目的,以巫术活动为中心的古文化现象。傩戏是傩文化的载体,是由傩祭、傩舞发展起来的一种宗教与艺术相结合,娱神与娱人相结合的古朴、原始、独特的戏曲样式。贵州民间傩戏系统,主要是两个系列,三个层次。汉、苗、侗、土家、彝、仡佬等民族地区的傩戏,为一个系列,即民间傩系列。彝族傩戏"撮泰吉"完成了傩祭向傩戏的初步过渡,是傩戏的雏形,属低级层次;汉、苗、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的傩戏,是向单一的戏剧艺术过渡的中间层次;贵州地戏属于军傩系列,是傩戏发展的较高层次,是地道的"农民戏剧"。  相似文献   

17.
归隐于池州之后,沈辽先前贬谪于永州的悲剧心态才得到了明显的改变,这与池州与永州地域文化的差异关系甚大。可以说沈辽心态由沉郁转向旷达,池州特有的地域文化起到了甚为关键的角色。他以选择隐逸池州为乐,而池州的九华山、秋浦、齐山.以及池州的地域文化带给了他潇洒自得的心态。他又仿效李白、杜牧等人,开凿了池州的左、右二山,不仅为池州的地域文化涂上了浓厚的一笔.而且使它们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不可抹去的痕迹。  相似文献   

18.
舞在古代被称为“跳魈”,在古代人们为了驱鬼逐疫而产生了一种特殊的舞蹈,而万载傩舞就是由这种特殊的舞蹈所演变而来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万载傩舞,我通过其起源以及现状、表演形式、傩面具、傩乐与傩饰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了解研究,解开万载傩舞的神秘面纱,了解万载傩舞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9.
舞在古代被称为“跳魈”,在古代人们为了驱鬼逐疫而产生了一种特殊的舞蹈,而万载傩舞就是由这种特殊的舞蹈所演变而来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万载傩舞,我通过其起源以及现状、表演形式、傩面具、傩乐与傩饰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了解研究,解开万载傩舞的神秘面纱,了解万载傩舞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0.
豆鼓是与新石器时代祭祀礼器“豆”的形状相仿的一种陶鼓。“跳岭头”以豆鼓为主要打击乐器,主要流传于桂西南壮、汉族杂居的钦州、灵山、浦北等地。“跳岭头”的“傩”要素主要有傩豆、傩舞、傩锣、傩面具、傩格等。“跳岭头”的基本程式是设傩坛、开傩坛、跳日午、捉傩妖。“跳岭头”的主要特点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以豆鼓为伴奏乐器,跳与唱分开,在舞的基础上融入民间杂耍和武术同时;叙事完整,唱词诙谐风趣,人物形象鲜明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