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推理就是指教师通过内部思考,将理论知识调适、转化为学生可以主动探究和接受的知识的过程,具体而言是教师的思维内化和和外化的过程。教育行动模型包括理解、转化、讲授、评价、反思和新意义生成六大环节。在舒尔曼的教育理念中,教师的教育推理与行动模型是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呈现的,是基于教学实践的分析与归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教师把自身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表征的形式,进而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教育伦理是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中的道德关系为研究内容的伦理学科,教师德性是教师对职业意义、精神归属、教育伦理等体认后所形成的精神品质与道德境界。教育伦理是客观的,是外在的道德规范;教师德性是主观的,是内在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在师德建设中,应将教育伦理转化为教师德性,以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与敬业精神。从教育伦理与教师德性的内涵出发,分析教育伦理向教师德性的生成机制,探究教育伦理转化为教师德性的方法路径,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教师教育不仅要关注显性教育教学知识的传递、掌握和应用,更应该重视缄默知识的流动、共享与转化。教师教育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为缄默知识的共享与转化搭建了平台。教师教育共同体不仅是一种新型人际联系,更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与学习方式,它分为课堂师生学习共同体、实践共同体和网络学习共同体。基于缄默知识的认识与运作机理,不同类型的教师教育学习共同体内缄默知识的共享与转化路径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4.
喻穹  刘博 《函授教育》2003,7(5):93-96
公共教育知识转化为教师个体知识,是指教师将获得的公共教育理论知识内化为个体内在素质、外化为个体行为能力、指导实际的过程。一个实现了知识转化的教师,会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以及运用教育理论观察、分析和评价教育形象、教育问题的能力,形成了固定的、整体的教育信念,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但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中的观念、公共教育知识本身的可转化性及将公共教育知识转化为教师个体知识的教育承担者都会影响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公共教育知识转化为教师个体知识,是指教师将获得的公共教育理论知识内化为个体内在素质、外化为个体行为能力、指导实际的过程。一个实现了知识转化的教师,会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以及运用教育理论观察、分析和评价教育形象、教育问题的能力,形成了固定的、整体的教育信念,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但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中的观念、公共教育知识本身的可转化性及将公共教育知识转化为教师个体知识的教育承担都会影响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其教育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直接关系到乡村教育质量的提升。但由于受到教师意识与能力、成果属性与价值、关联环境三个层面的影响,乡村教师教育科研成果转化还存在数量少、价值低、模式单一等问题。基于此,有必要通过撬动教育科研主体意识,为其成果转化个体赋能;完善教育科研管理,系统规划成果转化;营造教育科研环境,为成果转化提供有力保障。以此推动新时代乡村教师持续提升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的实效,助力乡村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7.
教育研究力主要指教师提出教育问题、思考教育问题和研究教育问题的能力,是骨干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化必备的基本能力。实践中,教育研究力的不足已成为骨干教师专业提升、实现向专家型教师转化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介绍了以提升教育研究力为目标、以课堂教学研究为内容、以"做中学"为策略的实践反思性骨干教师培训模式,以及对这一模式的实践思考。  相似文献   

8.
教师教育智慧是教师追求并践行教育真、教育善、教育美的教育境界,是促使教学功能从.“知识”到“智慧”转化以及从“智慧”到“成人”转化的桥梁。教师教育智慧又是一个内涵丰富、和谐互补的完整系统,倘若把教师教育智慧比作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对学生的爱是智慧之树滋生的土壤,广博的知识是为其输送水和无机盐的根系,宝贵的实践经验是支撑其巍峨身躯的枝干,勤奋的教学反思则是那能不断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茂盛绿叶。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而且要改变教师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在新的课改环境下,教师的角色要发生以下转变: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化为“平等中的首席”。  相似文献   

10.
关于新课程有效实施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课程需要新型教师,教师是新课程的决定因素。当今教师迫切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能力,提高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能力。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教育理念是指导教育行为的思想观  相似文献   

11.
教师教育智慧是教师追求并践行教育真、教育善、教育美的教育境界,是促使教学功能从"知识"到"智慧"转化以及从"智慧"到"成人"转化的桥梁。教师教育智慧又是一个内涵丰富、和谐互补的完整系统,倘若把教师教育智慧比作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对学生的爱就是智慧之树滋生的土壤,广博的知识就是为其输送水和无机盐的根系,宝贵的实践经验就是支撑其巍峨身躯的枝干,勤奋的教学反思则是那能不断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茂盛绿叶。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教育视角中,后进生转化是教师生命成长的障碍和难题;但在生命成长视角中,后进生转化反而更能唤醒教师对生命的自觉,成为教师生命成长的挑战和机会。在主体性生命关照视野下的后进生转化,能引导师生自觉走向生命的本真,在教育叙事中转化后进生,促进教师生命的成长。  相似文献   

13.
教育理论优先抑或教师实践优先的钟摆振动长期困扰着教师发展,致使教育理论者产生盲目自持的理论优越感或唯实践是从的理论自卑,使教师对教育理论无所适从或质疑抗拒而凭借经验行事。教育理论者要使其教育理论有效作用于教师实践,须向教师实践生活不断介入转化,在尊重和理解教师实践基础上生成教育理论。教师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需要向理论者的理论生活介入转化,通过理论学习、理论批判和实践理论构建提升实践的理论品质和素养。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教育视角中,后进生转化是教师生命成长的障碍和难题;但在生命成长视角中,后进生转化反而更能唤醒教师对生命的自觉,成为教师生命成长的挑战和机会。在主体性生命关照视野下的后进生转化,能引导师生自觉走向生命的本真,在教育叙事中转化后进生,促进教师生命的成长。  相似文献   

15.
陈宏宝 《考试周刊》2011,(57):79-80
后进生的教育已经成为高中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如何教育、转化后进生已成为摆在广大教师特别是班主任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作者首先从学生、教师两方面分析导致“后进生”的原因.其次结合教学实践,阐述“后进生”教育和转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教学公平——教师的责任与素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公平既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更要落实在课堂教学中,需要转化为教育实施者的自觉。学校和教师如何理解教育公平,如何实践教育公平,让我们倾听一下来自校长、学者和一线教师的声音。  相似文献   

17.
超越技术工人式的教书匠,成为转化型知识分子,这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尤其是在课程实施中应该扮演的角色本文评述了转化型知识分子的含义,提出课程实施成为转化性实践的核心是教师进行以深度学习与群体对话为内涵的转化性学习教师对课程实施的转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要深入解读正式课程,恰当处理隐性课程、弥补悬缺课程;第二阶段,教师要采取批判教学策略来转化学生,要从辨证思维、批判性思维、可能性语言与师生平等对话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形成是STEAM教育的发展之基。STEAM教师PCK是教师面对具体的跨学科的内容主题时,所特有的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术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教学形式的整合性知识,具有知识范畴的跨学科性、知识来源的实践性和知识形成的融合性等特点。通过对已有PCK研究的梳理,结合STEAM教育的特征,STEAM教师PCK可分为跨学科内容知识、教学对象知识、教学情境知识和教学策略知识。在此基础上,STEAM教师PCK的建构逻辑:一是立足理论性学习为教师建构PCK打“地基”,促进公共性PCK向个体性PCK转化;二是基于经验性学习为教师建构PCK竖“框架”,推动内隐性PCK向实践性PCK转化;三是通过实践性学习为教师建构PCK添“砖瓦”,实现陈述性PCK向程序性PCK转化。  相似文献   

19.
职业教育是以“职业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如何转化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职能,使其从“学术性”转化为“师范性”,从知识“广泛性”转化为技能“专才性”尤为关键。特别是由传统教育模式转化为以操作技能为教育模式的职业学校,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职能,必须加强教师职业培训,校企合作办实训基地最为可行。  相似文献   

20.
《上海教育》2009,(20):34-35
教师的质量左右着学校教育的质量 教师须德才兼备,为人师表,教师的质量左右着学校教育的质量。……教师即课程,他的重要性在于他是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的转化者,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转化者,每名教师毫无例外地要用自己的行动践履这一角色。由此可见,课程改革的成败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