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实行教师资格国家考试的必要性及具体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资格考试是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重要内容。统一而完善的教师资格考试体系对顺利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培养和选拔合格教师,提高我国教师整体素质等都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教师资格考试办法,各地实施的教师资格考试无论在法律规定方面,还是在实际操作方面都存在着很多问题。提倡实行教师资格国家考试制度,并提出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2.
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是教师资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的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在考试对象、内容形式、组织管理、考核方式、资格认定、激励效应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少问题。要健全和完善现行的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必须统一教师资格认定的"准入门槛",立足于"实践性"和"理论性"两方面改革考核方式,在"一体化"和"层次化"相结合的基础上加强考试的组织管理,并更为灵活地设置教师资格证书的时效。  相似文献   

3.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推行,意味着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也给地方院校师范教育改革提出了新要求.论文分析了当前地方院校师范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实施现状,对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下地方院校音乐师范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和方案.  相似文献   

4.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实施,对高师教师教育课程教学产生了冲击。教育学是教师教育的核心与基础课程,在考试中占有较大比重。教学内容的研发是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下教育学教学的首要问题。高师公共教育学应在执行国家《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原则下,针对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新特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研发。  相似文献   

5.
为加强教师教育体系的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国家统一实行教师资格考试,促使教师教育内容也与之作出相应的调整。以x省一所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研究等方法,在整体分析国考情况之后,对师范生专业认知与师德、师范生专业能力以及师范生专业课程设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师范生对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认同度较低、师范生自身素养未形成、师范生教学技能不足、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滞后等问题,由此对加强师范生对国考的认知、明确师范生学习动机、提升个体教学技能、优化高校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提高国家教师考试政策全面推广的可行力度。  相似文献   

6.
《大连大学学报》2017,(6):120-122
自2015年起,我国大陆除个别地区(内蒙古、新疆、西藏)实行省考外,教师资格实现了全国统考,这打破了师范生直接认定教师资格的旧传统。新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有益于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益于为教师队伍增加新鲜血液,促进教师专业化,从长远看必然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但将师范生也纳入教师资格考试范畴,对师范生的人才培养形成了倒逼态势,对体育教育专业而言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因此体育教育专业必须调整培养方案,加强对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应对"国考",适应社会的需要,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体育教育人才。  相似文献   

7.
2011年,国家颁发了教师资格标准,教师资格认定正式走向规范化,进入国家统一考试阶段。2013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的通知》,并在6个省市启动教师资格证全国统一考试试点工作。2015年下半年全面展开教师资格证国家统一考试工作(下面统一称为"教师资格证国考"或国考)。教师资格证国考对高师院校的人才培养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高师院校如何应对?基于此,本刊编辑部以"教师资格证国考能考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吗?"为题,邀请部分师范院校和地方研培部门的教授、专家、学者聚焦话题进行思维碰撞、观点交流。目的是厘清教师资格证国考的价值、作用、影响和存在的问题,为国考政策制定与科学执行提供参考,为高师院校师资培养与学生专业发展选择提供建议,为社会有识之士与教育工作者认识和理解国考政策提供多角度认识。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颁布与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组织管理更加趋于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目前,我国教师资格认定逐步从"双轨"向"单轨"过渡,这可能会引发增加非师范生进入教师行列的难度、教师准入标准趋同单一、师德师风考核机制缺乏等问题。从STW理论看,我国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存在以下问题:对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产生应试性诱导,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的弱化,对申请者职前教育实习考查不足等。根据STW理论,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建设首先应突出实践本位,重视对申报者教学实践能力的考察;应采取阶段性认定方式,加强新手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对申请者职前教育实习经历作出规定,确保教师资格考试对新手教师选拔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改革,标志着我国教师专业化进程迈向新的起点。本文通过对改革前教师资格考试实践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剖析,论证了教师资格考试改革的必要性;然后在肯定改革后优越性的基础上,指出尚有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空间,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嘉应学院学报》2016,(3):87-92
实行全国统一的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改革标志着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教师资格全国统考与教师教育改革是因果关联的互动关系,具有必要性与必然性。根据国家颁布的国考教师资格相关政策文件精神,探讨适合现阶段教师资格国考背景下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体制与教师教育类课程体系、教学实施的改革,以更好应对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相似文献   

11.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信用制度及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票据市场的不统一、票据功能的不完善制约着票据业务的开拓。因此,只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继续大力发展具有真实商品交易的交易性票据业务的基础上探索融资性票据的发行,才能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票据市场,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试论CMO、LMO、PAO和VB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域分子轨道(CMO)、定域分子轨道(LMO)、杂化轨道(PAO)和价键法(VB)是结构化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CH4分子,对此之间关系进行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减负”问题一直倍受我国广大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如何正确认识“减负”以及由此涉及到的个体素质教育成为焦点所在。从对“减负”问题的起始点、逆转点、落脚点等一系列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减负”需要切实变革相关制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借鉴赞科夫的教学原则。对全体中小学生实施个体素质结构教育。  相似文献   

16.
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选修课程“《论语》导读”的核心目标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论语》的阅读能力和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能力,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深度是它有别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论语》选读”的主要方面.为达此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文本,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二元性与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社会里,只要存在阶级,就会存在阶级矛盾,它表现为利益双方的相互对立和依存.利益对立导致双方矛盾不可调和,便发生社会冲突,从而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而利益依存凸显了矛盾双方合作的必要,双方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以自己合法的方式获取自己的利益,双方相伴相生,相互依存,这就是阶级整合. 因此,阶级整合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对立的边线--矛盾双方共同一致的利益,并随双方力量的消长而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边线的移动,这个边线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  相似文献   

18.
我国《物权法》对遗失物权属的规定排除了拾得人取得遗失物之所有权可能。建立拾得人附条件取得遗失物所有权规则是权利与义务一致的要求,是公平与效率相协调的要求,在实践中应该依照过错与价值原则确定拾得人遗失物所有权。  相似文献   

19.
党领导人大,人大接受党的领导既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世界政治制度发展的必然。党对人大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即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来实现;中国共产党在法治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既是领导党,又是执政党,一身二任,责任重大,惟有来自人民授权的人大对其进行监督,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性。着力培育和发展人大这种监督力量来实现对党的监督不仅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最为可行和有力的。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的事物都能体现真、善、美这三种价值,而人类的心理则存在着求知、立志和追求美好这样的三种心理活动,体现在教学中,占用了德、智、体、美、劳,"五育"中的三项,智育、德育及美育。教育的功用实际上就在于顺应人类的天性,促进人的发展以实现美好的生活和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