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比的意义”教学中,我总觉得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1.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材中通常用“同类量的比”(长和宽的比)和“不同类量的比”(路程和时间的比)两个例子引出比的概念。在实际教学时,整个教学过程中往往都是教师发出指令、做出解释,学生处于被动应答状态,缺少参与的积极性和探索的主动性。而且,在学生看来,既然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我们已经有了两个数相除,又何必去惹“比”这个麻烦呢?2.教学难以让学生自然导出比与除法的区别。在学生头脑中,既然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比表示的当然也就是两个数相除。…  相似文献   

2.
虽然“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学生真正理解比的意义,即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是因为,比与小学生经常进行的两个数量的比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此前所学习的“比”是指“差比”和“倍比”,而现在所学习的比是指两个数相除,而两个数相除有两种情况:一是两个数的倍数关系,即指同类量的比;二是相关联的两个不同类量的比。可以得到一个新量。  相似文献   

3.
我喜欢梦,梦美好的未来.梦清华的生活,梦哈佛的旅程。我总觉得这些梦近在眼前,只要一伸手便可抓住。如今到了一个新环境.却发现梦太遥远,远得有些飘缈,有些虚无,所以现在特别害怕。开学至今考过两次了.成绩比想象的要差,与别人比更是不知差多远了。”一中每年20个上北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多位数乘一位数》是数学三年级上册的重点内容,也是今后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在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我以为教学内容简单,学生容易掌握,作业的正确率应该很高。但事实并不如我想象得那么美好,学生错误率较高,叫来学生问其错因,只有一句话:"我太粗心了。"家长的评语也几乎千篇一律:"我的孩子太粗心了,望老...  相似文献   

5.
学科综合,展开想象。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更新,为了更好地活跃教学气氛,我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音乐与美术的相融合,丰富了原来的美术课,活跃课堂气氛、愉悦身心、陶冶情趣、开发智力。如今提倡的课程整合所提到的艺术课程即音乐教学与美术教学的艺术融合。音乐是听觉艺术,美术是视觉艺术,两者结合,让音乐成为理解美术的桥梁,从而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可让学生从音乐想象中画出美好的画面,想象美好的意境。通过视听的巧妙结合,既能让学生感受美好,又能让学生愉心悦情。  相似文献   

6.
现代作家方纪写的《大理石街》(五年制第八册8课),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好教材,也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渗透美育的好教材。下面是我的愚知拙见,请同行批评斧正。 (一) 从想象中渗透美育美本来是人的观点,而这种观点来自于人的想象,想象能激发人们去创造美好的事物。《大理石街》这篇课文,作者交代去云南大理三塔寺参观础石街时的想象,“好像寻找童话中的宫殿一般,以为将会看见一座闪着光辉的大理石建造的城市”。然而这一想象中础石街的美和实际看到的础石街给人的印象并不美。这一对比,正如高尔基所说  相似文献   

7.
一、复习内容:浙江省义务教材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比和比例》单元复习(一)二、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和比例以及正、反比例的意义和性质。2.进一步沟通比与分数、比与除法、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关系,并能正确解答有关实际问题。3.通过课堂复习交流,培养学生探究交流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三、复习实录:1.复习梳理比的概念和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教师出示8∶9。师:这是什么?生:这是比。(教师板书:比)师:什么是比?生: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师:既然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那么比与除法有什么关系?生:…  相似文献   

8.
学科综合,展开想象。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更新,为了更好地活跃教学气氛,我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音乐与美术的相融合,丰富了原来的美术课。活跃课堂气氛、愉悦身心、陶冶情趣、开发智力。如今提倡的课程整合所提到的艺术课程即音乐教学与美术教学的艺术融合。音乐是听觉艺术,美术是视觉艺术,两者结合,让音乐成为理解美术的桥梁,从而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可让学生从音乐想象中画出美好的画面,想象美好的意境。通过视听的巧妙结合,既能让学生感受美好,又能让学生愉心悦情。  相似文献   

9.
<正>小学生思维活跃,正处于培养想象力的黄金时期。教材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每一册都编排有想象类习作的篇目,要求也各不相同。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的内容是“我和过一天”,在学生感知了该单元神话故事所具有“想象”的创作特点后,让学生选择一个神话或童话里的主人公展开想象,描写自己与童话里的主人公共同生活一天的情形。要发挥学生的思维优势,让学生把想象的内容流畅地记录下来,写出美好的、合理的、富有特色的想象类习作,还需要教师适当的点拨。  相似文献   

10.
逻辑训练思维是应用题教学中最为普遍使用的思维训练形式,但仅限于此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引导学生在分析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想象,也就是在重视规范思维训练的同时,还应重视学生直觉、想象等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次数学练习课上,我出示这样一道应用题:“王师傅加工一批零件,每天加工25个,6天可完成。由于改进了技术,只用5天就完成了任务,每天比原计划多加工多少个?”很多学生按照常规解题方法,先求出零件的总数,再求出实际每天加工的个数,最后求出每天实际  相似文献   

11.
“比和比例”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去年我教过这一部份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谈几点体会。一、抓住比的本质特征,全面阐述比的意义。比的实质就是两个数相除。教学时要抓住“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的本质特征,由两个同类量的比,推广到两个不同类量的比来闸明比的意义。同时还要注意讲清以下几个问题:(1)两个同类量相比时,单位必须相同,单位不同的不能直接写成比(如3公里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时要“向往美好的情境”。要使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首先必须让学生能够进入情境。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抓住重点词语,激发学生想象,使情景得以再现,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动物过冬》一课里有这样一句话:小蚂蚁抬头一看,只见啄木鸟正在给大树治病。小蚂蚁喊道:“啄木鸟,黄莺、燕子都到哪里去了?”在学生表演读的时候,我发现他们忽略了“抬头”和“喊道”这两个表示动作的词语,表演没有到位。怎样让学生进入情境,自己感悟出这两点呢?我请了一名学生到台前当小蚂蚁,老师当啄木鸟,分角色表演。学生读了上文…  相似文献   

13.
雷清苹 《甘肃教育》2001,(11):25-25
1.课前预习,培养自学能力每上一节新课,我都要求学生带着提出的问题,先把学习的内容认真预习一遍。在预习中,要把看不懂的地方用符号“△”或“”记下来。如我在教“比”的意义和性质时让学生带着下面问题预习:(1)“比”一般用几种量进行比较?(两种量进行比较)(2)什么叫做“比”?(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3)“比”各部分的名称叫什么?(“:”是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4)“比”的前项和后项是单独存在的还是相互依赖的?(是相互依赖的)(5)“比”同除法、分数之间…  相似文献   

14.
教学“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这节课时,我开门见山:“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今天,我们学习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我话音未落,马上有学生接口说:“简单、简单,跟两个数的情况差不多。”见此情景,我没有多说什么,就在黑板上写下三个数:12、16、18。“既然同学们已经会做了,那就试试求这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学生试做后的结果令我诧异——全班23个学生个个都是这样解答的:  相似文献   

15.
教师讲完“什么是自然数”、“什么是整数”以后,一学生突然提问道:“自然数的个数和整数的个数相比,谁的个数多些呢?”顿时,许多同学都笑了起来,认为这个问题不值一答。但口舌较快的甲、乙两位同学却忍耐不住。生甲:这还用问吗?当然是整数的个数比自然数的个数多呀!书上不是说“零和自然数都是整数”吗?从这里可以看出,整数比自然数要多一个“0”嘛! 生乙:我听爸爸说,我们到中学以后,还要学  相似文献   

16.
岳阳市第一实验小学熊菊香老师一节《用符号比较两数大小》的一年级数学课,在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变学生“学会”为从小引导学生“会学”方面,下了一番功夫,值得向大家推介。导入新课教师先用实物演示:两盘各装3个乒乓球,要学生比较两盘乒乓球的个数,强化“同样多”概念;接着,在左盘里增加2个乒乓球,要学生再比较两盘球的个数;随后,从左盘里又取出3个,又要学生比较两盘球的个数。让学生从演示、比较中,具体感知到3和3同样多,5比3多和2比3少,以初步建立两数比较大小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我的初恋     
终于升入了初中,初中生活比我想象得更美好,同学们非常好相处,学习很轻松.第一次考试,我信心十足,以接近满点的成绩,力压群雄.我笑了,因为我的付出与回报成了正比.……  相似文献   

18.
我的初恋     
终于升入了初中,初中生活比我想象得更美好,同学们非常好相处,学习很轻松.第一次考试,我信心十足,以接近满点的成绩,力压群雄.我笑了,因为我的付出与回报成了正比.……  相似文献   

19.
学习完北宋诗人程颢的古诗<春日偶成>(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我发现学生们还沉浸在诗中那云淡风轻、傍花随柳的美好春景中.刚好今天是作文课,我就乘势引导学生拿起笔,放飞想象,把这首古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相似文献   

20.
在比和比例的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区分几个概念的意义。比的意义是:“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由定义可知,“比”表示两个数的一种关系,“比”的前后项不能随意调换,比号只是一种“关系符号”,它和除法、分数是有区别的。比例尺的意义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可见比例尺也可以看作是比的知识的应用。比例的意义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由此可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比值相等的就能组成比例,否则不能组成比例。正(反)比例的意义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