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新技术产业是北京的主导产业,也是北京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新亮点,然而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最终是通过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来实现的,因此其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竞争力直接体现了北京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本文运用TCI指数、MI指数和出口优势变差指数分别对北京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实力及出口竞争潜力进行评价,并分析了影响出口竞争潜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关于建立高新技术产品认定制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引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不仅需要及时掌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而且更需要掌握高新技术产品的规模、质量、结构和水平,以便为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和产业的发展规划、政策制定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及产业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集群创新是北京市产业集群产业技术创新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在北京已初步形成了两个较大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亦庄科技园、中关村科技园区。本文分析了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模式。北京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形成了内生创新和外生创新相结合的“10创新模式”。基于产业集群10创新模型,分别从内生创新和外生创新两个方面,提出了发展北京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建议:企业内要拥有一流的研发团队、以人为本、激发企业的创造力,建立健全产业集群科技服务体系,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发挥中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政府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4.
区域高新技术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区域内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高技术、高知识密集,高投入、高产出和高发展速度的特点。正确规划区域高新技术主导产业必须充分考虑主导产业的内外部因素,依据高新技术主导产业的特征来确定其规划基准。结合江苏实际,以比较优势、收入弹性、产业生产率和关联效应作为区域高新技术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并对相应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了江苏省高新技术发展的主导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5.
基于动态偏离—份额法的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北京2000~2007年期间高新技术产业各行业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既有较好的发展条件,又有较强的竞争力;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和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缺乏竞争力和发展潜力;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虽有一定竞争力,但增长处于劣势.在未来的发展中,北京需要大力发展电子与信息制造行业,扶持潜力性强的行业,调整产品结构,增强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国内外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6.
推进北京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与发展需要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而区域创新环境的营造离不开政府作用。政府作为区域创新环境的建设者,间接参与创新过程,并引导和影响区域创新主体的创新行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北京为例,重点分析了近年来北京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包括改善地方软硬环境、促进官产学研协同创新、推进孵化器建设以及实施“首都248重大创新工程”等。同时,本文也分析了目前北京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发展中的问题,并指出进一步推进北京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包括把握北京城市发展重大机遇,加快城市软硬环境建设;继续推进“首都248重大创新工程”;健全法制环境;增加科技投入,鼓励技术创新,通过政府购买等措施扶植重点产业发展,以及密切官产学研联系,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培育重视合作与交流的地方文化等。  相似文献   

7.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昆山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经过近十年的“农转工、内转外、散转聚”跨越式发展,经济实力跃升为全国百强县第二位。随着昆山外向型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工业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优化,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呈现快速健康发展势头,成为昆山经济发展中成长最快、活力最强、前景最好的产业。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3家,高新技术产品147只。  相似文献   

8.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体系"双钻石"框架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兴元  孙平 《科技管理研究》2005,25(12):103-107
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体系的构成进行了研究,指出了目前该体系模型具有的局限性,提出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体系“双钻石”框架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结构的系统解释。以美国硅谷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为例说明了该模型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先导性产业,高新技术产品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非常显著。从产品结构、贸易方式、贸易主体、市场分布等多个角度,分析近十年来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结构的演变,测度浙江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并提出了提升高新技术产品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末,继深圳出台了国内第一个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全国掀起了一轮地方纷纷出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热".人们传之美谈的是深圳、上海、北京三地的"你追我赶".1998年2月,深圳市出台了"22条",几个月后,上海出台了"18条",紧接着北京出台了"33条".翌年,上海修订了"18条",深圳市也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也修订了"22条".2000年底,上海又第三次修订了"18条";2001年7月,深圳市委三届三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定>;年底,北京则出台了进一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28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