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永康 《教育文汇》2004,(2):6-6,12
早就听人说,贾老师是一本书:在学生面前,他是一本教科书;在老师面前,他是一本关于语文教育学和语文教学艺术的书。时隔多年,我来到上海,在贾老师身边工作,有机会聆听他的教诲,感受他的神奇,我渐渐读懂了——  相似文献   

2.
贾志敏老师的专著《贾老师教语文》中的《贾老师评作文》让我深受启发。贾老师对学生作文的批语是在和学生敞开心灵“对话”,是学生“灵魂”的导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对一位学生作文的批语——学生习作:“特殊”的礼物我的家在浙江的一个小岛上,平时,我住宿在学校。最近,妈妈给我寄来了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贾老师是一本书:在学生面前,他是一本教科书;在老师面前,他是一本关于语文教育学和语文教学艺术的书。时隔多年,我来到上海,在贾老师身边工作,有机会聆听他的教诲,感受他的神奇,我渐渐读懂了:他是那么的有底蕴———作为一个上了年纪的南方人,却能把普通话说得极为标准、动听,仿佛磁铁一样把孩子牢牢吸引;他的板书规范、工整,而又舒展、独特,颇得魏晋遗韵;他出口成章,课堂上有时惜墨如金,字字入心;有时滔滔不绝,自己不动声色却把学生逗得开怀大笑;他能下笔成文,却又爱反复修改润色;他喜爱朗诵课文,却也曾一…  相似文献   

4.
一位中学教师在上语文课时,让一名学生用“寂静”一词造句。这名学生一时想不好句子环境,犹豫着不敢站起来。同桌以为他没听见,小声提醒说:“老师让你用‘寂静’造句。”这句话可真提醒了那名被提问的同学,于是他脱口造出: 老师让我用“寂静”造句。 老师一愣,命令说:“这样不行,重造一个。”谁料那位学生突然灵气大发,一连  相似文献   

5.
接到送教下乡的通知,我决定上一节以“游戏”为话题的作文课。这一天,我来到五年级二班试教。上课伊始,我让学生做一个“传话”的游戏。我随机叫第一排的4个学生上来接受传话的任务,有3位学生很快上来了,但第四组边上的那个学生却坐着不动。他个子矮小,目光有意避开我。我走到他身边,轻轻地问他:“你怎么啦?”旁边的几个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老师,他不会的!”这时,他把头埋得更低。我一愣,马上意识到了原因,一边用目光示意其他同学不要作声,一边鼓励他:“没关系,老师会帮助你的,大家也相信你能行!”说到下半句,我故意提高声音对全班说。聪明…  相似文献   

6.
记得有一次,听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上《惊弓之鸟》一课。贾老师请一位小朋友读课题,那位小朋友把这四个字的成语读得拖腔拿调,令人忍俊不禁。贾老师连忙摆手,说“:你不要这样激动。”听课的老师都笑了,继而响起一阵掌声。那以后,贾老师的那一句“你不要这样激动”成了我心底的警  相似文献   

7.
打理坏心情     
一天下午,一位男同学快步走进我的办公室,走到我面前后,他冲我点了下头,说:“老师,您有时间吗?我想与您谈一谈。”“好的,坐吧,正好我的事刚忙完。”他刚一坐定,马上说:“老师。我想找人打一架。”我一愣,心想:头一回有人这么直截了当地说要打架。于是,问他遇到了什么事。他说:“这段时间,自己心情很不好,感到压抑得很。”接下来,在我的询问下,他说明了自己的情况。他是高三年级的一名学生,高考前的第二次模拟考试成绩下来后。  相似文献   

8.
秋风忆师     
人们常说,往事如烟,一去不复返。但在我的脑海中却有一个深刻的烙印,一个令我无法忘怀的人。他,就是贾老师。贾老师是我小学五年级时的语文老师,也是我最敬重的一位老师。记得五年级刚开学时,一个老头儿走进课堂,头顶几乎是“不毛之地”,溜圆的大肚皮就像口大锅,塌塌的鼻梁上一副沉甸甸的眼镜,一股劲儿地往鼻尖“亲热”,那模样滑稽得好像  相似文献   

9.
某小学一位语文教师,准备给学生上作文课,走进教室后,听到教室内有小鸭的叫声。当时这位教师没有生气,也没有命令学生把小鸭交出来。她用亲切的口吻说:“我好像听见有只小鸭在叫,这小鸭在哪位同学那里?能告诉我吗?”结果一个女孩站起来不好意思地说:“老师,小鸭在我这……”老师说:“你把小鸭拿上来给同学们看看好吗?”女孩看了看老师,然后把小鸭放在讲台上。老师微笑着问全班同学:“同学们喜欢这只小鸭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好,我们这节作文课就写这只小鸭。”就这样一节即兴作文课就开始了。事后,这位…  相似文献   

10.
一次,我到一间幼儿园去听课,执教的孔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朋友,你们知道桃花是什么颜色?”小朋友一听,纷纷把手举起来。有的说:“桃花是粉红色的”;有的说:“桃花是深红色的,比老师身上衣服的颜色还要红。”孔老师很高兴,都一一表扬了他们。这时,有一个叫俊豪的小朋友站起来说:“还有的桃花是白色的。”孔老师一听,不由得一愣。显然,她对桃花究竟有没有白  相似文献   

11.
贾志敏老师是全国知名的小学语文教学专家,他的作文教学以其自然清新的语感培养为核心而独树一帜。一部《贾老师教作文》电视系列片让他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家喻户晓的新闻人物。前不久,贾老师应邀来嵊州市剡山小学做课、讲学,笔者有幸领略了他高超的作文教学艺术,真是受益匪浅!这是关于“保护青蛙”的两堂作文课。教学中有这么一个片断:  相似文献   

12.
这天,书架上放了新书,小朋友洗手时就拿好了一本,边吃点心边忍不住看。我轻轻走过去,温和地说:“吃完点心再看好吗?”不情愿地点点头,可眼睛就是不离开书。我顺手合掉了书,对他说,吃完了再定定心心地看。当下不吃了,脱口道:“你不像个老师。”我一愣,难道纠正幼儿的不足也有错吗?我又站在的立场上一想:他认为书是老师给小朋友看的,他想看就可以看,你不让他看就是你不对,考虑到的个性特点,我随即又拿出一本卡通新书,说:“这本书更好看,不过你要先吃完点心,咱俩一块儿看。”盯了我几秒钟,转过身大口吃完了点心,还乖乖…  相似文献   

13.
中班语言课复习儿歌《桌上一瓶花》时,老师讲解“诚实”一词,与幼儿作了如下的谈话。老师问:“这个小妹妹好不好?”幼儿齐声说:“好!”老师又问:“为什么小朋友们都说小妹妹好呢?”一位小朋友说:“因为她打破了花瓶,自己就承认了。”老师很高兴地表扬了这位小朋友之后,说:“自己做猎了事,就自己承认了,这就叫诚实!诚实的孩子,谁都喜欢他。小朋友,你们愿不愿意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呀?”小朋友们齐声回答:“愿意!”老师又问:“那么,谁来告诉老师,你怎样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一位小朋友说:“如果我拿了别人的铅笔,我还给人家,承认是我拿的,不承认就不诚实。”老师笑着说:“对,这是诚实。”  相似文献   

14.
佚名 《语文新圃》2009,(7):33-34
美国某个小学的作文课上,老师给小朋友的作文题目是:“我的志愿”。 一位小朋友非常喜欢这个题目,在他的簿子上。飞快地写下他的梦想。他希望将来自己能拥有一座占地十余公顷的庄园,在壮阔的土地上植满如茵的绿。  相似文献   

15.
一、一字一句皆成语文——从揭题开篇说起 贾老师的语文课,没有热身,没有“预备起”,从课堂上和学生说的第一句话开始,语文也就开始了。贾老师告诉学生:“3600多个常用汉字当中,有一个字是最容易写的,但要做好它是最不容易的。”贾老师一边说着,一边端端正正地板书“人”字。  相似文献   

16.
谨言慎行     
在一次水墨画教学活动时,我发现文文小朋友的桌上没有画纸。于是,我问值日生小雨,为什么漏发纸。小雨却大声说:“老师,文文每次都不会画,别让他浪费纸了。”这时,我感到全班小朋友的目光都集中在文文的身上。“就是,每次都瞎涂瞎抹,弄得哪儿都是墨。”“别给他纸,省得浪费……”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赶紧制止住孩子们,并说:“文文不会画,我们大家可以帮助他。我们不能讥笑他。”  相似文献   

17.
法律咨询台     
一天下午,某幼儿园教室里突然来了一位小伙子,他走到林某小朋友跟前,蹲下来和他说了几句话。然后走到老师跟前说:“我是林某小朋友的叔叔,他爸爸让我把他带回去。”老师  相似文献   

18.
为伊消得人憔悴 “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激发写作兴趣,力争让学生写真话吐真情,本学期我们语文教研组的主要研讨主题是如何上好作文课,请一位老师上一节作文课,我们将作为一个研究的载体,共同探究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语文教研组组长在会议上这么宣布着。当我听到“左进红老师”的一刹那,大脑“轰”的一声,耳根立马滚烫滚烫的,第一个反应是:“完了!”  相似文献   

19.
童心不可欺     
最近听一位四年级的语文老师到某校借班上公开课,这位老师非常重视朗读,注意以读代讲,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课一开始,该老师便对学生说:“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你们学校的红领巾广播台马上要招播音员。这一课,谁读书读得好,老师就推荐谁去。”学生一听,个个兴趣盎然,课听得非常认真,读得也十分投入,令听课老师啧啧赞叹。课后,一位听课老师问授课老师,你怎么知道这所学校要招播音员呢?他坦然地说,骗学生的。我一听,不禁一愣:说得好轻松,骗学生的!古人云:“童心不可欺”。作为教师,面对圣洁的童心,欺骗学生,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我认为这…  相似文献   

20.
今天天气特别好。孩子们陆续来到了活动室,到自己喜欢的活动区玩,我也在建构区里与孩子们一起搭建。只听一个声音说:“老师早!谢谢老师!”回头一看,只见亚男小朋友双手捧着一支玫瑰花走到我跟前,递了过来。全班小朋友的目光“唰”的集中了过来,我一愣。接过亚男的花疑惑地问:“谢谢亚男。你的花儿真漂亮。为什么要谢谢老师?”亚男认真地说:“今天是感恩节,妈妈让我送老师一枝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