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赵莹  国金玲 《金秋科苑》2008,(24):177-177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之一。语言与人类社会一样,有着其产生发展的过程,并在人类的发展中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本文从语言的起源开始论述,对语言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它在人类的进化中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是语言导致了文字的产生,语言刺激了思维的发展,语言在某种程度上说也影响着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之一。语言与人类社会一样,有着其产生发展的过程,并在人类的发展中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本文从语言的起源开始论述,对语言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它在人类的进化中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是语言导致了文字的产生,语言刺激了思维的发展,语言在某种程度上说也影响着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语言从本质上来说是隐喻的。隐喻思维对语言的起源、概念系统的形成和语言的发展产生了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影响。"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隐喻思维方式使得语言在起源之时就充满了强烈的隐喻色彩;原始的经验积累形成了根隐喻,对人们概念系统的形成、对事物的认知方式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隐喻思维的创造性和联想性在不同的认知域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新概念、新词语、抽象语义从而不断产生,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概念系统。  相似文献   

4.
林森 《百科知识》2012,(1):23-26
人类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社会生活相关,同时也是自然进化的结果。近年来,科学家们找到了人类大脑中第一个与语言能力有关的基因——FOXP2基因。这种基因不仅与语言还与人的认知能力相关。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沟通中不可缺少的条件和基础,是人们对自己生活和心理情感的主要表达方式,更是人类社会文明和文化文明的主要继承者。一般来说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自的语言,语言是一个民族的主要标志和特征。人类对语言性质的理解构成了自古希腊以来的不同语言理论。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人们交往的彼此增加,语言研究早已成为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因素。在当前各个国家都对语言问题的讨论看做解决哲学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本体语言研究综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丘威  张立臣 《情报杂志》2006,25(7):61-64
对Ontology语言及其应用研究作了简要的综述首先比较分析了五种基于XML的Ontology语言,介绍了其它基于谓词逻辑的本体描述语言、基于图的本体描述语言和Web本体语言及其相关本体开发工程;分析了本体的主要应用领域以及本体应用研究现状;总结了本体应用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体语言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丘威  张立臣 《情报杂志》2006,25(7):61-64
对Ontology语言及其应用研究作了简要的综述:首先比较分析了五种基于XML的Ontology语言,介绍了其它基于谓词逻辑的本体描述语言、基于图的本体描述语言和Web本体语言及其相关本体开发工程;分析了本体的主要应用领域以及本体应用研究现状;总结了本体应用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漫长的人类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类对自然现象缺乏科学的认识,不能够合理解释某种反常的自然力,语言被赋予了它本身原本没有的超自然力量。社会成员竟以为语言本身能够给人类带来幸福和灾难,竟以为语言是祸福的根源,于是产生了语言的禁忌。“禁忌”一词,根据牛津英英双解字典,禁  相似文献   

9.
对Ontology开发应用研究进行了简要的综述:介绍了基于谓词逻辑的本体表示语言和基于图的本体表示语言以及目前主要的本体开发环境和工具;介绍了目前比较成型的本体开发方法并提出一种基于面向对象的本体开发的简单过程;总结了本体开发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第四届演化语言学国际研讨会11月9日在北京大学举行。语言演化和人类演化的关系是21世纪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弄清中国语言的演化与融合机制,对重建完整的历史语言学理论模型具有重要的本体论意义,对回答人类起源、中华民族的起源与形成、华夏文明的起源与形成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1983-2012年中国自然资源学发展回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然资源学是指以自然资源系统为研究对象,从自然资源的自然、社会、技术三重属性出发,研究自然资源的形成、演化、质量特征和时空分布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的学科。建国以来,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资源研究与综合考察,自然资源学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取得长足进展。本文以自然资源科学学科分类为基础,对1983-2012年间刊载于《地理学报》、《地理研究》、《自然资源学报》与《资源科学》的13 253篇文献进行了人工选取,共筛选出自然资源学科技论文7 244篇。应用文献计量学的原理与方法,分别从载文量、研究内容、研究区域、研究方法、引文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探索我国自然资源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规律,并对后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元极学认为人与自然通过元音相互贯通信息,根据这一理论,从基本的人体形态出发,探讨了如何理解元音的一种-形体语言,并与现代科学结合展现人与自然的一种具体相应关系。  相似文献   

13.
马理 《科学学研究》2005,23(6):732-739
历境主义是科技史研究领域中后起的一种研究模式,源自西方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和历史社会学。由于西方的历境主义论域主要集中在19、20世纪的科技史,故而其既有的经验可能不完全适合于中国史境中的中国问题。这就首先需要我们在理论上,尤其在哲学认识论和语言哲学层面上,对历境主义展开必要的反思性分析,为建构中国历境主义理论做准备。  相似文献   

14.
李婷婷 《科教文汇》2011,(16):84-85
本文综述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分别论述网络词汇的收集整理、性质、类型、来源、词汇义、规范问题的研究现状,并提出对未来网络语言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述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分别论述网络词汇的收集整理、性质、类型、来源、词汇义、规范问题的研究现状,并提出对未来网络语言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6.
陈芸 《科教文汇》2011,(22):112-113
科技日益发展、信息不断创新都与飞速发展的程序设计语言有着密切关系。在享受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要时刻有一种饮水思源的感受。而C语言的发展在现代科技应用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how business research scholars’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ies influence their research performance and how this relationship is moderated by the availability of different knowledge-based resources. The authors analyze citations to journal articles authored by business research scholars with German affiliations and examine how the number of citations is determined by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s and a researcher's knowledge resources in terms of language skills, research experience, and foreign market knowledge.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augmentation of complementary knowledge resources (i.e., when researchers lack language skills and foreign market knowledge) positively influences the performance of a collaboration-based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 (i.e., collaborations with international researchers). The collaboration-based strategy also improves performance for less experienced researchers, but this advantage diminishes with increasing research experience. The findings provide further insights into drivers of scholars’ research performance and hav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science policy.  相似文献   

18.
运用随机前沿模型测算2011—2016年中国沿海11个省市海洋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效率,并引入时滞效应分析创新效率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海洋科技创新中资金投入比人员投入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海洋科技创新效率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海洋科技创新效率省际差异较大;海洋科技人员素质对于创新效率有1年的滞后效应;海洋科研经费投入强度、海洋产业结构水平、外商投资利用水平与海洋科技创新效率正相关,海洋科研人员素质与海洋科技创新效率负相关;海洋科研投入强度和海洋产业结构水平分别是影响高效率和低效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以 ChatGPT为代表的 GPT生成式大模型发展日益蓬勃,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广泛讨论,对基础科研的发展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影响。文章首先梳理了 GPT技术革命的发展历程,并讨论了该技术在科学研究中带来的新变革。然后,基于应用牵引、原理驱动、创新主体迁移 3个视角,讨论了 GPT技术革命对基础科学研究带来的影响及对我国的发展建议。研究认为 GPT技术固然可以对知识生产、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甚至促进科研范式变革,但也可能造成科研不端、削弱研究可信度、放大互联网固有偏见、知识产权“卡脖子”等问题。因此,本研究最后讨论了如何基于 GPT技术发展我国的基础科学研究,明确在投资与研发国家自主可控、受知识产权保护的数据与计算平台的同时,鼓励人机协作与科研诚信监管并重,为人工智能(AI) 推动基础科学发展营造公开透明的环境。本研究旨在为政策制定者、一线研究工作者理解 GPT技术对于基础科学的影响提供理解视角,推进GPT技术的合理使用,并为未来学术生态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科学研究最初只是一种人类对自然界好奇心驱动的自发活动。近代科学理论体系的完善和与技术科学日益紧密的结合,使科学研究的社会角色发生了重大转变。发达国家早已认识到基础科学研究对增强国家实力的重要意义并从中谋取了丰厚的回报。虽然对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但基础科学研究因其公益性和非功利性而只能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进行投资。可以说,投资基础科学研究,就是投资国家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