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就《廪歌》的分类、结构与艺术特征等论题作一系统的考察,并将《廪歌》与《梯玛》作了对比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就《廪歌》的分类、结构与艺术特征等论题作一系统的考察 ,并将《廪歌》与《梯玛》作了对比性研究  相似文献   

3.
巴人古歌试释——土家族《廪歌》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的《廪歌》是一部反映土家族两千多年历史的史诗,在民族音乐中有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思想内涵。它记叙土家族廪卡人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和民族融合,生动地描述了古代土家廪卡人的精神面貌和创作才智。  相似文献   

4.
《三国志演义》与《东周列国志》是虚实结合和羽翼信史的典型代表,但学术界很少对两部小说作比较研究,尤其忽视对《东周列国志》的研究,这与其在小说史上的地位很不相称。通过素材与模仿、史实与虚构、艺术结构等方面的比较,可以发现《三国志演义》的素材不仅来源于三国史料,也接受了列国故事的影响;冯梦龙辑演《东周列国志》,虽然仿效《三国志演义》的表现手法,但整体上仅仅是对历史材料作艺术处理,限于“信史”的创作观和历史素材的特点,致使结构松散。  相似文献   

5.
以《饮水诗词》等级其背后相关的事实与《红楼梦》的人物情节作对照,以为曹雪芹是受福临与董小宛爱情故事的触发,以纳兰容若爱情悲剧为素材来源,以梦幻虚构的艺术手法,完成这一绝世名著的。  相似文献   

6.
《边城》与《长河》是沈从乡土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篇,将二的艺术手法和作的创作主旨进行对比分析就可以发现,从《边城》到《长河》实际上呈现出了一种浪漫的消解与理想家园的凋敝的趋势.而社会政治现实的压力与作的审美趣味的转变便是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二《招》(《招魂》《大招》)所招为屈原魂而非楚怀王魂(或其他楚王魂);二《招》为抒情言志之作,而非所谓实用的招魂辞;《招魂》以生活招,《大招》以政治图景招,《招魂》主要着眼于“己”,《大招》则更多着眼于“朝”;二《招》采取幻设以讽刺、对比以讽刺的手法,具体各不相同;二《招》寄意遥深,委婉曲折,与屈原正道直言截然不同。二《招》的思想与艺术价值应该得到新的认识与发掘。  相似文献   

8.
苏轼的《艾子杂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存最早的寓言小说集,明代出现陆灼的《艾子后语》和屠本畯的《艾子外语》是续仿之作。与《艾子杂说》相比,这2部续书呈现出一定的差异:从内容上看,《艾子后语》讽喻性弱化而谐谑性增强,《艾子外语》虽然讽喻性较强,但讽喻对象与《艾子杂说》呈现一定的区别;从艺术特色上看,2部续书中寓言形式较少,叙事节奏相对舒缓,作品中的艾子身份也发生了变化。这2部续书与《艾子杂说》间的差异,和作者经历、创作背景、时代特色等相关。  相似文献   

9.
《史记》作为中国传记文学的开山之作,为我们塑造了众多血肉丰满、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以《鸿门宴》为例,浅析《史记》在写人方面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0.
秦川 《九江师专学报》1997,16(1):76-78,85
讽刺艺术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位置。本文将两部古代小说;李渔的《十二楼》与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作一比较,寻觅其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清朝咸丰末年,朝阳县李凤奎为救狱中之友而举事,揭开了同治年间东北地区大乱的序幕。继之而起的各股武装,才宝善、白凌阿、王五、葛成隆皆李凤奎余党。王五联合其旧友李维藩,势力一时壮大。王五死后,李维藩与王起、徐占一等武装聚集,徐占一、李维藩先后降清,王起与马振隆将东北反清斗争推向高潮。各股武装或打出为李凤奎复仇旗号,大多继续劫掠讹索活动,虽然他们与清军对抗,然非农民起义,而是清朝内忧外患、社会剧荡、吏治败坏、民风下移背景下的匪患,为近代东北胡匪、马贼之源。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堂缺乏生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对语文课缺乏兴趣,视语文学习为一件苦差事。要改变这种不良状态,提高课堂效率,可采取以下策略:情感共振,让课堂“活”起来;互动交流,让课堂“动”起来;幽默诙谐,让课堂“笑”起来;和谐融洽,让课堂“亲”起来;活动体验,让课堂“富”起来。  相似文献   

13.
特定的童年生活,曲折多变的人生经历养成了萧红任性、倔强、执着又敏感、细腻、柔弱的性格。这一性格影响了她的人生道路、学创作风格。其敏感、细腻使她的作品具有沉郁、悲凉、寂寞的风格;其女子雄风又使她的作品具有雄浑刚健的风格;她的执着倔强使她不随俗、不从众、不拜倒在大家、名家脚下,坚持走自己的创作道路,摸索并创造出独特的小说样式,成为与众不同有着长久艺术生命力的女作家。倔强和敏感这两个性格的主导因素,指挥着、统制着她的作品,影响了她的人生道路,导致其作品风格的丰富多彩和小说模式的创新,也决定了作家归向悲剧的人生终点。  相似文献   

14.
Children's Art and the Computer Art and design for learning series, Kevin Mathieson Nineteenth Century Art: A Critical History Stephen F Eisenman with texts by Thomas Crow, Brian Lukacher, Linda Nochlin, and Frances K Poli Teaching Art and Design Addressing Issues and Identifying Directions Editor Roy Prentice The Rebrith of Nature Rupert Sheldrake Criticizing Art: Understanding the Contemporary Terry Barrett Preservice Art Education: Issues and Practice Editor Linda Galbraith Investigating Twentieth Century Art Burning the Box of Beautiful Things: The Development of a Post-modern Sensibility Alex Seago Teaching Art at Key Stage 2 Nigel Meager and Julie Ashfield What makes a Monet a Monet? What makes a Bruegel a Bruegel? What makes a Degas a Degas? What makes a Raphael a Raphael? What makes a Rembrandt a Rembrandt? What makes a Van Gogh a Van Gogh? Richard Muhlberger This is Not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for Art Vick de Rijke and Geoff Cox  相似文献   

15.
湖南电视的"密码箱"里有一种长寿基因,外界至今没有破解,那就是忧患意识。忧患其实是一剂苦方,一味良药。因为忧患,湖南电视人变得务实,变得敏感。因为敏感,因而关注社会,勤于思考。因为思考,因而变得深刻,学会前瞻。因为前瞻,变得豁达,进退有度。  相似文献   

16.
杨树增教授的《史记艺术研究》一书,从《史记》的产生、作者、人物形象、创作原则、艺术构思、艺术手法、语言特色、艺术风格、价值地位等诸多方面,全方位地、立体地建构了《史记》艺术研究的宏大体系,在运用理论方法的同时又非常重视还原“历史”,情溢于言表,质富于文内。  相似文献   

17.
吉布斯佯谬存在两种说法,在此针对有关文献对这两种说法的阐述进行说明,然后对其解释进行讨论,提出:根据全同性原理的诠释,在统计物理范围内可以解释吉布斯佯谬.  相似文献   

18.
理顺高等职业院校德育与美育关系,探讨新时期高职学院的美育工作教育的新方法,充分认识美育的地位,高职学院美育教育对学校的美育工作者以及美育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针对福建省高中物理教师对DIS实验的认知与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在福建省范围内共采集401个有效样本进行统计与分析,并结合访谈进一步研究,研究表明中学物理教师对的数字化实验仪器有较强烈的培训需求,为今后各级教师进修学校对新课程阶段物理教师培训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信用证的独立性原则是信用证的两大基本原则之一。首先对信用证的独立性原则做一简单的介绍,然后重点就该原则适用的例外——欺诈例外,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并对我国有关的立法和司法现状做出评价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