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对塔尔斯基真值条件语义学的研究中,至少有两种提法是错误的,一是把T约定看成是“真语句”的定义,再有就是认为塔尔斯基的真理观是真理符合论。这两种错误的提法势必影响到人们对塔尔斯基真值条件语义学理论本身的理解,从而影响到对这一理论的正确评价,所以有必要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2.
戴维森的真理观是在塔尔斯基关于形式语言的语义学真定义思想的基础上构造起来的,但又与塔尔斯基的语义学真理理论有所不同。在戴维森的真理观中,真理是作为意义的一个初始概念,语句的意义是由语句的真值条件给出,并在其中增加了两个因素;一个是时间,另一个就是说话者,使得是真的语句与被认为是真的语句相互关联。通过对戴维森真理观的探究,他的真理理论并不是一个合理的、成功的真理理论,因为他总是不能摆脱意义与真的关系中来讨论的语句的真。  相似文献   

3.
当代认识论中有哲学家把知识作为基本概念,不再用"真"、"指称"来解释知识;相反他们用知识解释其他认识论的概念,比如"指称"。数学知识作为基本的概念,可证是数学真理的标准。柏拉图主义的数学观有两类,一类是不必预设独立于心灵的数学本体论的柏拉图主义,另一类是预设数学本体论的柏拉图主义。不预设本体论的柏拉图主义与塔尔斯基语义学并不冲突,这是因为塔尔斯基语义学关注的是对象语言与元语言的翻译,而不是数学的"真";塔尔斯基定理论述的不是数学真理与可证的数学真理的区别而是一阶理论的局限。  相似文献   

4.
戴维森的成真条件语义论以塔尔斯基的真理语义学为基础,将其颠倒过来而实现的。成真条件语义论将真(理)做为原初概念,由此对意义做出阐释,进而把语句的意义归结为语句的成真条件,该理论为探索语句的意义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塔斯基关于真的语义学定义和逻辑后承的里程碑式的著作是对现代语义学研究最重要的贡献。塔斯基用满足和归纳的方式给出的真的递归定义,循序渐进的句法定义,语义模型的概念,逻辑真和逻辑后承的概念等一系列理论和方法构成了当代语义学理论的核心部分。诸如模型论语义学、可能世界语义学、戴维森的意义理论、蒙太格的内涵语义学,甚至作为生成语法的分支的逻辑形式(LF)等无一不体现或者渗透着塔斯基原理和思想。  相似文献   

6.
塔尔斯基是公认的逻辑语义学的创始人,但真正为逻辑语义学建立完整理论体系的却是卡尔纳普。卡尔纳普对逻辑语义学的最大贡献在于,他用其首创的“外延—内涵”方法,为我们构建了一个严格而精妙的语义分析系统,这一系统的基本特征是:不仅从外延,而且又从内涵方面来把握语言的意义,这样,就从根本上克服了经典逻辑对语言表达式的解释只限于外延的致命弊端,从而使逻辑学的研究走上了一条既注重外延、更注重内涵的崭新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在塔尔斯基的语义真理论当中有这么一个等值图式T:X是真的,当且仅当P.对此,奎因一方面认为,图式T能够刻画我们关于非语言的"真"之前理论的"符合式"理解的旨意;但是另一方面,奎因等人也认为图式T确切地表达了语言上的"真"谓词的一种"取消力",即"去引号之方法".其实,这是对塔尔斯基等值图式T的一种曲解,它实际上成了塔尔斯基等值图式T和关于"真的"表达的等值式M的合成品.  相似文献   

8.
"真矛盾"概念是哲学界历来研究的主题。其核心问题是关于是"真矛盾"中"真"之内涵。而考察普利斯特的真矛盾,可以从真矛盾论的动机入手,比较"真矛盾"与"亚相容性",获得矛盾之"真"与其存在性之间的关系;也可以通过塔尔斯基真理模式的语用转型,分析矛盾的"成真"条件,在对逻辑悖论定义的讨论之上,揭示矛盾如何为"真"。最终"悖论逻辑"这一普利斯特用来刻画"真矛盾"的形式装置,无法实现对"真矛盾"的精确刻画。  相似文献   

9.
<正>说谎者悖论是一个具有逻辑和认识论意义的极古老的悖论,从来为逻辑学者所关注和研究。进入二十世纪,由于陆续发现了许多新的类似的悖论,直接危及经典的逻辑和数学理论的可靠性,这个悖论得到更认真的对待。如今习惯上把这些悖论分为两类:集合论悖论和语义学悖论。说谎者悖论与其他若干悖论一起,由于分别涉及“真”、“假”、“云谓”、“指称”、“定义”等逻辑语义学概念而被归为语义学悖论,它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为解决这个悖论,历史上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本世纪逻辑学家则立足于现代逻辑提出许多解决方案。所有这些努力都促进了逻辑的发展。但是,这个悖论本身(一般地说,语义学悖论)一直没有得到无可争议的解决,至今仍在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逻辑和语言的研究分为句法、语义和语用几个领域。在语义领域,其主要理论有蒙太格语法、广义量词理论、话语表述理论、情境语义学和类型逻辑语法。这些理论自上世纪下半叶诞生起就呈现出逻辑和语言研究的交叉互动:尽管在形式语义学框架内逻辑始终强势影响着自然语言的研究,但自然语言的丰富性通过形式语义学的研究也一直作用于逻辑工具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蒯因的真理观是蒯因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蒯因对真理和逻辑真理的讨论有力地批判了逻辑经验主义的真理观和语言学的逻辑真理理论,此讨论在哲学界影响很大。本文试图以蒯因原著为依据,以蒯因对真理和逻辑真理的探讨为中心,以蒯因真理观的来龙去脉和逻辑联系为线索,对蒯因真理观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2.
蒯因的真理观是蒯因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蒯因对真理和逻辑真理的讨论有力地批判了逻辑经验主义的真理观和语言学的逻辑真理理论,此讨论在哲学界影响很大。本文试图以蒯因原著为依据,以蒯因对真理和逻辑真理的探讨为中心,以蒯因真理观的来龙去脉和逻辑联系为线索,对蒯因真理观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3.
自亚里士多德提出“真理符合论”,其后各派逻辑真理论者在共同接受的“真理符合论”前提下,提出了种种不同的认识论解释,这对推动真理论的发展,引发人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理解真理、把握真理,起了积极作用。真理“不仅仅是单向的符合关系,而是双向的互适关系”,这就为创造性地改变世界的实践真理论,提供了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真理的分类出发 ,简析了不同种类的真理中所存在的问题。通过论述蒯因对分析性和必然性的责难 ,对逻辑真理、分析真理、必然真理问题的关系作了考察 ,认为三者的外延及应用范围依次增大 ,前者依次是后者的子集  相似文献   

15.
真的概念在逻辑学研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逻辑学的任务就是探寻逻辑真理.从对逻辑真和事实真的区分入手,正确认识和把握逻辑真理,探讨逻辑真与逻辑推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在企图调和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认识论原则指导下,莱布尼茨提出了两种真理的学说。所谓两种真理:一种是推理的真理,一种是事实的真理。他严格区分了这两种真理,认为二者是绝对对立、不可逾越的。实际上,逻辑真理和事实真理并非泾渭分明,二者的区别也不是绝对的。它们都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在这点上,它们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7.
二维预设逻辑是一种特殊的四值逻辑。在二维预设逻辑中,每个句子的赋值是二维的,包含句子本身的真值和句子预设的真值。用二维逻辑的真值表方法来分析语义预设投射,可以很好的解释语义预设投射的“累积”现象和“消去”现象。  相似文献   

18.
三值逻辑是20世纪2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非经典逻辑系统,蒯因对其持批评的态度。蒯因反对三值逻辑的原因有三:一是有些三值逻辑系统建立在错误认识之上;二是有些三值逻辑所关注的问题可以在经典逻辑中得到解决;三是有些三值逻辑系统的建立并不能解决其想解决的问题。蒯因所批评的仅是三值逻辑中违反排中律的部分系统,而非全部,这体现了蒯因关于逻辑真之观念。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的又一大理论创新成果。从坚持真理与发展真理的辩证统一;与时俱进与求真务实的辩证统一;“从群众中来”与“到群众中去”的辩证统一;立足国情与放眼世界的辩证统一;历史与逻辑的辩证统一等方面探索其所蕴涵着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