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李逵负荆》是元杂剧“水浒戏”里最优秀的剧本。它之所以深受人们喜受,是因为它具有强烈的喜剧效果。这一喜剧效果,是由两个方面的因素构成的:一是作者根据读者和观众的心理需求,制造了轻松愉快的喜崦气氛;二是本剧成功地塑造了李逵这个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这个形象,充满了强烈的喜剧色彩。其中,第二方面的因素尤其是关键。  相似文献   

2.
李逵是《水浒传》中一个性格特征鲜明的人物,他具有粗鲁、勇猛、憨直、蛮横和急躁的主要个性特征。李逵也是一个具有喜剧色彩的人物,他在书中所造成的喜剧效果是通过一些奇怪的想法、反常的行为、过分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轻信人言的误会而表现出来的。李逵并不像明末小说评点家叶昼所说的是一尊“活佛”,他的蛮横和急躁的个性所造成的损人害公的现象以及好乱杀人的行为就足以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3.
《水浒传》中的李逵平日最敬重宋江,在宋江判了死刑,梁山众英雄劫法场时.李逵是打头阵的。当他误听宋江强夺民女等“腐败”行为时.他大闹忠义堂,砍倒杏黄旗,把梁山闹得“沸反盈天”.结果是一场误会。作者通过这个误会情节.突出了宋江的正派,也凸现了李逵的疾恶如仇。这个误会,使人物形象更为鲜活、丰满,作品主题更为深刻。  相似文献   

4.
在元杂剧的三大类题材中,有一类是在史料基础上进行加工创作的历史剧。当中,以宋江等三十六人在梁山水泊聚众起义的史料为创作题材的水浒戏,就其思想倾向和数量而言,在这些历史剧中,都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而在今有存目的二十五种水浒戏中,以黑旋风李逵为主角的李逵戏竟有十二种。从有剧本传下来的六种水浒戏来看,思想艺术成就比较高的,也当推其中的《李逵负荆》和《双献功》这两种李逵戏。可见,李逵戏是水浒戏中比较优秀者,是元杂剧中此较有价值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李逵负荆》是元代水浒戏的代表作。它具有喜剧独特的艺术魅力。首先,作者重视喜剧形象的创造,其中包括善于把握不谐调这个可笑性的关键来塑造具有审美特征的人物形象,以及通过人物的自我否定,来塑造、赞美人物两个方面。其次,注意喜剧气氛的创造,即采用误会法来处理戏剧冲突,利用错落有致的节奏设计和赋予剧中人物大量的诙谐有趣、滑稽可笑的语言来创造喜剧气氛  相似文献   

6.
汪廷讷是明代著名戏曲作家,其喜剧代表作品《狮吼记》至今仍然活跃在戏曲舞台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尤其是剧中喜剧技巧的运用,一反传统的喜剧手法,以喜剧人物为中心,巧妙的达到了戏谑而不失真、嘻笑而又含情的喜剧效果。文章拟从创作角度出发,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关系的设置、人物性格的发展方面入手,探究汪廷讷喜剧创作技巧以及喜剧效果,以期能更好地认识其喜剧艺术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三国戏、水浒戏是元杂剧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元杂剧中占有显著的位置,不仅数量多,内容也相当广泛。它们出现在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成书之前,是小说成书的重要材料来源之一。据统计,在元杂剧中三国故事戏约有50来种,水浒故事戏约有34种,现有剧本流传的,前者21种,后者6种,约占元杂剧现有剧本流传总数的六分之一。这些三国戏,大多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斗争、军事斗争中最重要、最精采的部分,对刘备集团倍加称赞,拥刘贬曹的思想非常鲜明;还出现了《王粲登楼》、《管宁割席》、《七步成章》、《蔡琰还朝》等一些描写文人、才女、术士的风流轶事的剧目。水浒戏则多对梁山事业作正面肯定;对宋江、李逵等起义英雄作热情歌颂;对梁山起义军的严明纪律及人民与起义军的血肉联系也作了生动刻画。 在元代三国故事、水浒故事杂剧中,塑造了大批英雄人物形象,其中最突出的当属张飞和李逵了。在现存的21种三国戏和6种水浒戏中,以张飞、李逵为主角或重要角色的分别为9种、4种,可以说是“一股猛张飞浪”,“一股黑旋风热”。张飞、李逵的艺术形象数百年来一直深受群众的喜爱,原因何在?本文试图从观众的审美心理上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8.
宋元时期,游艺的风气较为盛行。《水浒》中有许多关于游艺民俗方面的描述:足球:高俅是一位踢足球的高手。相扑:“燕青智朴擎天柱”。文身:“花绣遍身光闪烁”。博戏:李逵大闹赌博房。  相似文献   

9.
误会,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指的是面对实际事物的刺激而产生的错觉。这种错觉虽有悖于事理,却熔铸了作者对生活的真切体认,是作者审美理想的真实反映,其艺术魅力即在于“无理而妙”。中国古典诗歌,缘情而绮靡,其中,不乏巧用“误会”的传世佳作。诗人为了淋漓尽致地抒写真情实感,常会独具匠心地将两个彼此并不相同或本来就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暂时错接在一起,从而由此事物更深刻地去认识彼事物的特征。读者也可在“误会”中感同身受,实现与作者的心灵对话。   诗用“误会”,大致有三种情况:   一、错位式误会。这种误会的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戏剧风格角度,把《望江亭》作为一部优秀喜剧对其艺术技巧和民族特色进行了分析。《望江亭》成功地运用了误会、对比、讽刺和戏弄手法,获得了浓郁的喜剧效果。全剧体现出鲜明的中国古典喜剧的民族特色:在题材上,以家常小事折射出重大的社会问题;在形象上把普通下层妇女作为歌颂的主人公来刻画;在结构安排上一波三折,秉承了“悲喜交集,以悲衬喜”的民族传统;在气氛营造上发挥了净丑类角色插科打诨的作用。《望江亭》是与《救风尘》珠玉交辉的古典喜剧的杰作。  相似文献   

11.
《塞维勒的理发师》是世界著名喜剧之一。该剧之所以广受欢迎,其一是因为它反对封建压迫、宣扬了启蒙思想,符合资产阶级大革命发展的时代需求;其二是因为它运用了戏弄、误会、反讽等多种喜剧手法,取得了强烈的喜剧效果。反讽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喜剧手法,本文从言语反讽、情景反讽和戏剧反讽三个方面探讨反讽艺术在该剧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李逵负荆》是水浒剧代表作,作品喜剧性很强。喜剧性主要通过由误会和巧合引起的数次冲突构成。剧本情节真实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相似文献   

13.
1、李逵:斧子。 广告场景:屏幕上播放着《天下无贼》中范伟打劫的画面,“打、打、打、打劫,IP、IC、IQ卡,通通告诉我密码……”画面马上切换为李逵拿着斧子,深沉地说:“要打劫,请买李逵牌斧头。”  相似文献   

14.
莎士比亚的喜剧创作有一个发展过程,它经历了从模仿到成熟以至显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等阶段。《无事生非》是莎士比亚喜剧创作高峰时期的重要作品之一,是莎士比亚最生动的一出喜剧。莎士比亚的喜剧都歌颂爱情和友谊,宣扬个性解放和婚姻自主,表现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原则在私人生活与个人生活上的胜利。莎士比亚喜剧在艺术上的最大特点是:情节的丰富性和生动性;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画;运用乔装法、误会法和以毒攻毒等艺术技巧来造成喜剧气氛、增强喜剧效果。  相似文献   

15.
元代之前的李逵形象描写太不突出,只是个符号,元杂剧时代大量的水浒戏诞生,李逵形象迅速丰富起来,成为莽细兼备,粗雅合一的喜剧性绿林英雄,个性多样,甚至相互矛盾。李逵作为人物形象不是线性发展的人物,而是随着时代感而突兀变化的人物形象,是带有时代烙印的角色,元杂剧的李逵是"元代的李逵"。  相似文献   

16.
1、李逵:斧子。 广告场景:屏幕上播放着《天下无贼》中范伟打劫的画面,“打、打、打、打劫,IP、IC、IQ卡,通通告诉我密码……”画面马上切换为李逵拿着斧子,深沉地说:“要打劫,请买李逵牌斧头。”  相似文献   

17.
陆步轩从一个“山村穷小子”,变成“北大才子”,接着“落魄卖肉”,成了新闻人物,媒体闹得沸沸扬扬。然而,这台戏之所以能唱得这么热闹,全在于社会各界对“大学是什么、大学的精神和使命是什么”这样的根本性问题有一种误会。北大改革的决策者们,也并没有从陆步轩的经历中看到北大教育的阙失。  相似文献   

18.
何怡伟 《文教资料》2021,(3):46-47,62
立足黄梅戏的艺术底蕴和发展现状,展望中国—东盟“红铜鼓”交流论坛“松茂竹苞”的繁荣发展前景,综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经验,将非遗传承与艺术教育融合,探究黄梅戏传承的方式方法,推动文化艺术人才培养,促进中国和东盟国家间的艺术文化交流,打造独有的中国—东盟“红铜鼓”展演的黄梅戏艺术品牌。  相似文献   

19.
《水浒》的作者站在反动阶级的立场上,主张招安,颂扬投降。在书中一直非常恶毒地把“托搭天王”晁盖、“黑旋风”李逵、“智多星”吴用和阮氏三兄弟等革命派头领,当作投降派宋江的反衬来描写。特别是李逵,在《水浒》中,一直处于被戏谑嘲弄,贬责鞭笞的地  相似文献   

20.
“以文为戏“本是唐代裴度对韩愈散文创作中一种倾向的否定批评.本文首先为韩愈的“以文为戏”正名,指出它是一种艺术创新,朝愈用“以文为戏”的笔法写作《毛颖传》等作品是发其积郁,是以戏谑的形式和笔法表达严肃的内容.继而,论证《庄子》是它的艺术源头.然后,梳理了“以文为戏”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的表现及规律,归纳出几种基本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