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3 毫秒
1.
引用语和成语之间有交接关系和交叉现象。交接关系,指的是引用语在被人们反复引用过程中,经不断锤炼,最终具有凝固的语形和特定的含义,发展为成语。这时引用语和成语之间所体现的一种交融和接替关系。因此,引用语的发展是成语来源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交叉现象,指的是人们在标明引用成语时,使成语同时兼作引用语,使成语和引用语之间所出现的交叉和重合现象。它是引用语中引用成语的一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2.
时下,好些语文辅助读物和颇具权威性的教学参考资料在分析(别了,司徒雷登)(高中语文三册,以下简称(别)文)的论证方法时,认为(别)文多处大量地引用艾奇逊的言论是使用了引证法。言下之意便是:凡是引用了他人的言论就是引证。笔者认为,这个观点值得商榷。何谓“引证”?远在南北朝时候,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刘耀在他的(文心雕龙)中就有过精彩的论述。他指出,说明道理引用成语,这是圣贤的伟大措施,经典书籍的一般规则(原文为“明理引乎成辞……乃圣贤之鸿漠,经籍之通矩也”,见(文心雕龙·事类》。他所说的成语显然…  相似文献   

3.
一、巧用成语介绍文言语法1.利用成语掌握文言实词。学习文言文时要判断一个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除了联系上下文语境外,还要掌握一定量的实词意义。教学中,我们在介绍文言实词时可以引用部分成语。引导学生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如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负"这个词的含义时,可以引用"负隅顽抗"(依仗,凭借)"忘恩负义"(背弃)"不分胜负"(失败)等成语。  相似文献   

4.
刘正生 《教师》2011,(30):63-63
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精髓,它极具概括力、生命力,为广大师生成喜爱。初中语文教材所选文章中引用了不少成语,学生掌握这些成语并不难。但能用于交际的成语很有限,为了让学生学到更多成语,提高语文素养,并把它们用于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我采取了以下几个招数。  相似文献   

5.
成语是汉语词汇宝库中的瑰宝,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准确地引用一些成语会使生物课堂教学风趣、生动、活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一、引用名言,激发兴趣即引用名言警句、诗词、成语等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师说》一文,我设计的导语是:“同学们,在从师求学上有个成语叫‘能者为师’:还有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我们今天学习的《师说》一文,作者就引用了这句名言。那么,作者为什么要主张‘能者为师’呢?作者引用孔子名言的目的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唐宋八大家之首的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韩愈的《师说》,希望大家能在文中寻找到答案。”教师不是一上课就和盘托出,而应该随着学习过程的展开,相机分步揭示。兴趣是创造性地学好语文的重要心理品质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认同教学目标,以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引用名言警句、诗词、成语等来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  相似文献   

7.
窜改与篡改     
错例: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用词的规范性。引用古文或名言名句应当准确。但有的同志往往为了追求文章通俗易懂,而随意篡改成语和引文。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8.
以金庸、古龙、梁羽生为代表的新派武侠小说,运用引用手法,呈现出典雅美与通俗美相结合的特色。其引用审美的特点为:(一)暗引诗词、成语表示武术名称,幽雅形象。(二)引用诗词,伴以浅显的阐释,典雅与通俗相结合。(三)化用的特色:张冠李戴,化文言为白话。(四)运用潜行于心的引用:潜引。(五)对话中引用诗词,取其隐藏义,含蓄、诙谐。(六)故意错用原典,显示滑稽意味,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9.
在课堂教学准备过程中要注意多方面考虑,设计适当的方法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生物学知识。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巧用诗词、成语,介绍趣闻、趣事,采用演示实验,进行案例分析,联系感性知识,引用成语、谚语,实施课堂游戏,等手段达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0.
成语具有很多作用。学习和运用成语,要从五方面入手:一、要了解成语的特点;二、要注意成语的读音;三、要注意成语的字形;四、要了解成语的结构;五、要注意成语误用的十种情况。  相似文献   

11.
<正>有朋友问"成语"这词是如何产生的?这涉及成语这个语言事实,还涉及"成语"形义的历史发展。我们从这两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诗经》中的语句被引用来表达己意者,先秦典籍中不难看到,《诗经》中的一些语句被反复引用,历代沿习,流传至今成为成语的约有150多条,如:"战战兢  相似文献   

12.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是高考语文中的一种常见题型。而熟语的考查,实际上主要考查成语,且强调的是在动态语境中考查成语的使用,即本着“词不离句”的原则,强调语境在成语分析中的重要性,既考虑成语的基本义。也要结合上下文考虑它的感情色彩、词义轻重、范围大小等。如何应对高考“正确使用词语(熟语)”考点的复习,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现对2006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50例成语作以透析,以期从中得出一些启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成语是词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素以精练、简洁、形象、富有表现力和独特色彩而为人们所喜闻乐用,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成语在现代汉语词汇中占有一席之地。笔者曾对初中第一册、高中第四册(现代汉语词语表)收录的词语作过统计,初中第一册词语总量656个,其中成语113个,占17.2%。高中第四册词语总量154个,其中成语38个,占24.2%。成语在高考试题中占有一定比重。以1994年高考试题为例,其中直接考查成语使用能力的小题有第l、5、20三个题,共计9分,占全卷分值6%(间接考查的不计)。因此,要搞好词语教学,就不能不重…  相似文献   

14.
结构的稳定性是汉语成语的一个基本特征,但是稳定之中也有变异,从而形成了成语的异体现象,出现了异体成语。成语变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有:(1)由群众口头创作而来的成语,由于“口音”之故。一个成语往往有几种“相貌”;(2)由于行文中平仄、对仗的需要,调整词序也会造成成语异体;(3)正反对照形成的异体成语;(4)为了改变感情色彩的需要而形成的异体成语;(5)有意活用,创造异体;(6)将错就错,制造异体;(7)习惯选择与避讳选择形成异体成语。成语变异的主要方法也就是异体成语产生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换序;二是换字。在我国的汉语典籍中,异体成语大量存在,对异体成语加以研究和整理也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精髓,它极具概括力、生命力,为广大师生成喜爱。初中语文教材所选文章中引用了不少成语,学生掌握这些成语并不难。但能用于交际的成语很有限,为了让学生学到更多成语,提高语文素养,并把它们用于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我采取了以下几个招数。  相似文献   

16.
英语里有句名言: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闪光的不一定都是金子)。据说,最早说此话的人是英国的诗歌之父乔叟(Geoffrey Chaucer,约1340~1400)。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在他的《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中也引用了这句话。后来,美国人给这个古老的英语成语增添了一个更为简短的相似说法:goldbrick(金砖)。  相似文献   

17.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是高考语文中常见的一种题型,而熟语的考查对象,主要是成语。自1992年高考考成语。已考了15年,它强调的是在具体语境中成语的使用。因而我们不仅要勤查成语词典,知道它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还要讲究技巧,了解成语的使用对象、语法功能、感情色彩、敬词谦词、一词两用,避免望文生义。  相似文献   

18.
一、补写成语例:补写成语的后半部分。前事不忘,只可意会,(天门市2001年中考题)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完整掌握成语的能力。成语主要是四字短语,但也有少数是由两个短语组成,如“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对这种成语学生要能够完整地记住它的上、下两部分。此题的答案分别是:后事之师;不可言传。二、考查出处及作者例:下列成语的出处及作者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水落石出———《醉翁亭记》———欧阳修B.作奸犯科———《出师表》———诸葛亮C.心旷神怡———《岳阳楼记》———范仲淹D.一鼓作气———《曹刿论战》———司…  相似文献   

19.
张涛 《中学生物学》2006,22(4):21-23
在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时教师要做到“机智”;在课堂教学准备过程中要注意多方面考虑,设计适当的方法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生物学知识的“教学机智”。笔者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了巧用诗词、成语,介绍趣闻、趣事,采用演示实验,进行案例分析,联系感性知识,引用成语、谚语,实施课堂游戏,巧设学习县念等手段达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不俗的教学成绩。  相似文献   

20.
张镇权 《小学语文》2008,(12):54-55
学生在写作文时,经常会引用一些别人的言辞、事例作为根据,或引进一些名言、成语、典故来说明事理。在引用时,如何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