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全面收集南西华山地区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综合信息及成果资料,运用新的成矿理论,筛选找矿靶区。开展1:2.5万地质测量、遥感地质解释,1:5万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等工作,缩小找矿靶区,筛选主要异常开展1:1万土壤测量、1:1万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进行进一步解释。对调查区内已知铜、金等多金属矿点进行评价,对新发现的矿致异常及矿化有利地段进行检查评价;开展综合研究工作,总结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全面评价调查区矿产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2.
“广西1:25万凭祥、南宁、谅山(1/3幅)、北海(半幅)区调”项目测区地理位于广西西南部,南临北部湾、西南与越南接壤,构造上属华夏古陆与南华活动带的交切部位,处于古华夏构造域和环太平洋构造域的交汇处,是了解广西乃至整个华南区域地质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重要的成矿区带。上世纪60年代以来,广西区域地质测量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先后开展了各种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地质勘查、物化探测量、遥感、水文地质调查与地质科研工作等,并取得了丰硕的地质成果,但仍有一些重要问题尚待解决,如:前人认为上二叠统彭久组与下伏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但证据尚不充分;上志留统与下泥盆统是否为连续沉积尚需作进一步工作;对部分火山岩的时代归属依据不足;对测区构造变形历史、构造变形序次关系以及构造单元划分有待重新厘定等。  相似文献   

3.
岗巴县位于北喜马拉雅构造带中南部,区域构造发育,大小断裂交错分布,"4.25"地震影响区域内因岩石破裂、山体松动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本文通过调查日喀则市岗巴县宗山沟泥石流发育的自然环境、基本特征及形成泥石流的地质条件、物源条件和水源条件,综合分析泥石流的发育特征、活动规律,为制定泥石流应急方案和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4.
兴隆沟至罕达气成矿区地质条件复杂,多期构造相互叠加,为成矿有利地段。区内铜及多金属矿发育,矿区分带性明显。水平分带,中带以铜铅矿为主,外围以金多金属矿为主。垂直分带,上部为中低温热液型金矿,下部为中高温热液型铜钼矿。  相似文献   

5.
于家沟金矿区位于新华夏构造体系松辽沉降带,矿床赋存于中生界白垩系上统义县组火山岩。通过对矿区的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说明了此类型金矿的找矿方向及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6.
冷湖0-5号构造是柴达木盆地以下侏罗统为烃源岩的一个含油气构造带,目前除冷湖3号油田为侏罗系原生油气藏外,其他所发现的油田均为第三系次生油气藏。通过对该构造带三维地震精细解释及钻井分析认为,冷湖0-5号具备形成侏罗系原生油气藏的石油地质条件,并根据区域地质特征及其具体成藏条件,提出了冷湖0-5号构造"下断阶找油"的勘探思路及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琼结县白色沟的野外调查,查明区域地形地貌、地质、气象与水文、地震等地质环境条件进行分析,对白色沟泥石流分区特征、形成条件、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泥石流减灾方案。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该区地质特征、已知的矿体矿石品位及物探和槽探的综合分析,推断石头沟区还具有可观的资源潜力,依据资源潜力可划分为两个预测靶区,分别为石头沟区南双沟1号矿化蚀变带和小牛圈沟矿化破碎带。其中南双沟1号矿化蚀变带的找矿前景最好,也是最有可能实现找矿突破的靶区,其次为小牛圈沟矿化破碎带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9.
蔡芳 《内江科技》2012,(1):134-135
为了明确库姆科尔油田库姆科尔组的有利储集相带,落实成藏主控因素及资源潜力。经过对大量取心井的岩心观察描述和测井、录井、岩石薄片鉴定资料等的综合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南图尔盖盆地Kumkol油田上侏罗统库姆科尔组的岩石类型、沉积构造、物源方向、古生物和沉积相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落实该组发育的沉积相,沉积物源主要来自SE方向。根据沉积物源方向预测沉积相展布规律,对有利区判断及后续勘探开发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小西尔根气河地区位于黑龙江地槽褶皱带腰站断陷区,地势西高东低,属低山、丘陵区,为典型的森林沼泽—冻土景观区。本文系统的讨论了小西尔根气河地区地层、构造和矿化蚀变等方面的有利地质成矿条件,并对本地区的找矿前景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1.
经过几代石油工作者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武陵山复杂构造区油气勘查始终未有重大发现。2012—2015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在南方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工程和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项目资助下,对南方古生界油气形成富集条件进行了详细调查和深入研究。在对武陵山复杂构造带主要残留向斜油气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油气成藏主要参数的对比,提出了注重沉积与构造保存的选区评价思路,优选了安场向斜有利区。该向斜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为一套深水陆棚相沉积地层,具有一定的厚度,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程度适中,具备较好的页岩气地质条件;二叠系栖霞组和志留系石牛栏组见大量油苗显示,裂缝和岩溶发育,具有常规油气成藏条件;奥陶系宝塔组紧邻上覆烃源岩层,且裂缝发育,具备上生下储的成藏条件。运用地质与地球物理一体化方法,在向斜西翼部署实施了安页1井,在栖霞组、石牛栏组、五峰-龙马溪组及宝塔组均获得天然气重大发现和突破。该项成果荣获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2015年度地质科技十大进展。  相似文献   

12.
罐沟铜矿位于河南鲁山县,大地构造位置属于中朝准地台南缘,产于中元古界熊耳群下段的构造破碎带中,矿体产出受构造带控制。围岩蚀变类型有硅化、绿泥石化、黄铜矿化、黄铁矿化等,其中与铜矿化密切相关有黄铜矿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等。矿床成因类型应属中温热液矿床。在找矿的过程中应对区域性的断裂破碎带进行研究。硅化、绿泥石化、孔雀石化、黄铜矿化等围岩蚀变是最有利的成矿蚀变标志。  相似文献   

13.
正平安地区吉娜沟立项区位于额尔古纳河燕山期(钼)金、银、铅、锌成矿带(Ⅲ5),所属成矿区带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已经发现有比利亚古铅锌矿、三河铅锌矿、二道河子铅锌矿床等。本文通过分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立项区地质特征,研究其控矿条件和成矿规律,总结找矿标志,为1:5万矿产调查开展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4.
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石棉矿幅(J46C001002)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基础院承担的首个数字填图项目。该项目测区地处青藏高原北端的阿尔金山构造带,阿尔金断裂斜贯其中。地质构造复杂。从太古代一新生代以来该地区各个时期的地质记录齐全,是研究青藏高原北部地壳结构、中央造山带西延问题、高原隆升及其周缘效应、阿尔金断裂带的活动历史及其运动学、动力学特征等重大地质问题的极为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西南沟区域地质背景、预测区地球化学特征、地球物理特征。西南沟地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突泉县宝石镇与科右中旗吐列毛都镇结合部,属大兴安岭主脉南段东坡,区内构造变动强烈,褶皱和断裂发育,明显的激电异常和突出的水系沉积物异常反映是本区寻找铅锌银多金属成矿的有利标志。矿(化)体赋存于晚侏罗世玛尼吐组凝灰质粉砂岩地层及晚侏罗世满克头鄂博组(J3m)地层中的构造破碎带中,多元素的富集与地质异常相吻合,反映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该区呈低阻高极化现象,也显示成矿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6.
柳园沟构造混杂带是作者参与工作的饮马峡站幅等图幅1∶5万区调新发现的地质实体,并划分为新的次级构造单元。该构造混杂带的发现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柴北缘裂谷带的研究、中国西部大陆地壳演化体制的建立及板块构造理论的发展都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都兰达日沟脑矿区勘察程度低,为了查明区内成矿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磁异常分布特征,对研究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及磁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地面高精度磁测方法判断引起磁异常的地质体特征及判断磁性体及矿体的大小、产状、埋深得出:1矿区内岩浆活动与断裂发育,具有优越的内生金属矿产成矿地质条件,矿区内磁铁矿体都属岩浆型,铁矿多产于中基性岩体接触带东西向断裂构造带内;2矿区内岩石与磁铁矿磁性差异大,具备用磁测手段寻找磁铁矿地球物理前提。  相似文献   

18.
叶健华 《内江科技》2012,(12):141-142
甘肃省嘉峪关市阴洼沟金矿主要矿石类型有褐黄色碎裂构造蚀变岩、灰绿色及黄绿色碎裂构造蚀变岩。通过对金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特别是控矿地质要素的分析,总结阴洼沟金矿床特征,张-压扭性断裂构造对本区金矿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控制成矿规模,矿体形态和矿化强度等。  相似文献   

19.
东坑金矿主要受大望顶——东坑——茶山顶北西向脆——韧性剪切带控制,该构造带在东坑地段表现为含金矿化带,该金矿化带较稳定,并有工业矿体存在,矿化带及矿化带中的矿化体与构造带产状基本一致。本文以区域地质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一些成果,对东坑金矿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矿井地质条件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断层、陷落柱等构造造成巷道顶板破碎,给施工安全和进度造成极大影响。本文结合山西小回沟煤业小回沟矿井一水平辅运大巷的地质概况,对其巷道断面形状、支护方式、施工方案都进行了分析,经现场实践发现,采用该技术可以实现安全生产;保证了巷道施工质量,一次验收全部达到合同约定合格要求,提高了施工进度,可供类似地质条件的矿井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