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由传统地学院校转型而来的多科性院校,在发展新的学科专业的同时保持并发展地学类专业的优势和特色,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此,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类本科专业教育对打造地学类专业的办学特色、在专业建设上实施品牌战略、理顺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以及大众化教育和精英教育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建议重塑地质专业精神、加强野外地质实践教学环节以及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努力打造西部地区资源、环境、地质基础研究的知识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质教育》是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教育期刊,以其指导性、学术性、应用性为特色。《中国地质教育》基于地学发展的态势,将与时俱进地扩充出刊范围,其内容涵盖地球系统科学各分支学科地学教育的各个层面,特别关注对地学教育决策和教育实践有参考价值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前沿、热点问题的研究成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质教育》2011,20(4):7-7
《中国地质教育》是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教育期刊,以其指导性、学术性、应用性为特色。新版《中国地质教育》基于地学发展的态势,将与时俱进地扩充出刊范围,其内容涵盖地球系统科学各分支学科地学教育的各个层面,特别关注对地学教育决策和教育实践有参考价值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前沿、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由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主办、东华理工学院承办的"高等地质院校(系)专业问题研讨会",于2004年10月10-11日,在江西抚州东华理工学院召开.与会代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共商地学教育改革大计,集中就地学学科专业建设的改革思路、举措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讨,受益匪浅.本刊特设专栏,刊发部分会议交流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质教育》2012,21(2):75-75
《中国地质教育》是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教育期刊,以其指导性、学术性、应用性为特色。新版《中国地质教育》基于地学发展的态势,将与时俱进地扩充出刊范围,其内容涵盖地球系统科学各分支学科地学教育的各个层面,特别关注对地学教育决策和教育实践有参考价值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前沿、热点问题的研究成果;专栏推荐地学基础研究的新思潮与学术带头者,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质教育》2012,21(3):11-11
《中国地质教育》是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教育期刊,以其指导性、学术性、应用性为特色。新版《中国地质教育》基于地学发展的态势,将与时俱进地扩充出刊范围,其内容涵盖地球系统科学各分支学科地学教育的各个层面,特别关注对地学教育决策和教育实践有参考价值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前沿、热点问题的研究成果;专栏推荐地学基础研究的新思潮与学术带头者,分支学科、交叉学科的前缘观点与领军人物。热忱欢迎广大地学教育工作者、管理者和研究者来稿。  相似文献   

7.
面向21世纪,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地球科学发展的趋势,中国地质教育协会和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工作委员会,于1999年11月15-17日,在北京召开了“地学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就新形势下地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困难与对策,进行了交流与研讨。协会名誉理事长陈洲其,教育部、中国地质学会、国土资源部人教司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收到论文近20篇。本期特设“专栏”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质教育》2007,16(4):F0004-F0004
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于2007年10月11~12日,在石家庄经济学院召开了“和谐社会与地质教育质量工程研讨会”。来自22所高等院校的领导、专家学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河北省教育厅、国土资源厅、地质勘察局和地质出版社的领导,近5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对“地质教育质量工程的内涵及相应对策、举措”和“地质教材建设”问题进行了研讨,并组建了《中国地质教育》第四届编委会和成立了地学教材建设咨询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  相似文献   

9.
本文回顾四年来教育部地矿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理念变化和制定五年战略规划与专业规范方面的指导思想,并通过作者多年来主管教学工作的体会和教学实践,指出我国大学教育包括地质教育,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实事求真和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探索地学教育的改革方向,使地学教育真正走上利国、利民、利校、利生的正确轨道。  相似文献   

10.
中国高等地质教育的百年回顾和科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高等地质教育的百年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并且阐述了我国地学人才培养需要解决好的几个重要关系,还就推动新时期我国高等地质教育科学发展提出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精神,中国地质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于2006年9月23~24日,在长安大学召开了“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地学教育创新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地学教育创新研讨会顺利召开了。这次会议有两项任务。一是完成换届选举工作,产生新一届研究会领导机构;二是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精神,集思广益,从宏观、中观、微观三层面,全方位、多视角地交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质教育》2016,(3):封3-封3
《中国地质教育》是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教育期刊,以其指导性、学术性、应用性为特色。《中国地质教育》基于地学发展的态势,将与时俱进地扩充出刊范围,其内容涵盖地球系统科学各分支学科地学教育的各个层面,特别关注对地学教育决策和教育实践有参考价值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前沿、热点问题的研究成果;并设专栏推荐地学基础研究的新思潮与学术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质教育》2006,15(4):F0004-F0004
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于2006年9月,在长安大学召开了“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地学教育创新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十多所地质类高等院校的领导、专家学者,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等有关领导,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质教育》2016,(1):封3-封3
《中国地质教育》是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教育期刊,以其指导性、学术性、应用性为特色。《中国地质教育》基于地学发展的态势,将与时俱进地扩充出刊范围,其内容涵盖地球系统科学各分支学科地学教育的各个层面,特别关注对地学教育决策和教育实践有参考价值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前沿、热点问题的研究成  相似文献   

16.
地质工作需求视角下的地质高等教育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简要介绍了我国地质高等教育现状,分析了当前地质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5条政策建议,即加强地质类院校办学条件建设,加强地学高等教育学科及专业建设,加强地学中等职业技能教育,加强地学人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地学人才综合集成能力教育培养。  相似文献   

17.
伴着时代的脚步,新世纪伊始,《中国地质教育》迎来了她创刊第十个春天。 在我国国民教育大系统中,地学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子系统,肩负着培养各类地学专门人才、繁荣地球科学和服务社会的历史重任。适应我国地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1992年初,原中国地质教育协会(现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成立始,创办了学术性刊物——《中国地质教育》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分析我国地学教育的现状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基础上,指出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发的新形势下,地质教育要谋求科学发展就必须弘扬大学精神、开拓国际视野、加强学术建设,才能力争建设一流。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主办、桂林工学院承办的“地学教育创新研讨会”,于2003年10月23-25日在桂林召开。研究会会长赵鹏大院士在会上作了题为“面向新挑战的高等地质教育”的主旨发言。应会议邀  相似文献   

20.
北戴河地质认识实习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学专业本科生的第一次野外实践教学,其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学生以后专业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性。文章从快乐教育和快乐教学重要性出发,介绍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戴河教学团队一贯坚持的"快乐地质"理念及实施举措,同时结合自己的野外实践教学经历,对实践"快乐地质"的"快乐教学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