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我的孩子姜铁文也不知从啥时开始迷上了搞研究.跟明友说起这件事,他们都疑惑地说:“小孩子能搞什么研究?”事实上.儿子在新牟小学开展的研究性学习中各方面部得到了锻炼.而且他还两次被评为“小小研究家”.这更激发了他对研究性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儿子小翼已经6岁,即将上小学。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总不能令人满意。经过观察、分析,我们发现儿子缺乏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归根结蒂是缺乏对学习的兴趣。于是,我们从培养他的兴趣着手,作了初步尝试。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我和儿子来到公园,不是去划船,也不是看动物,而是拣各式各样的树叶。每拣到一片树叶,儿子就问:“这是什么叶子呀?”我都一一作了回答。树叶拣多  相似文献   

3.
1 对研究性学习内涵的认识“研究性学习”与“研究型课程”是目前在各类教育报刊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 ,但是对于“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各异。有“课程说”、“学习方式说”、“教学模式说”、“课程与学习交互说”等等 ,更有不少文章中有关“研究性学习”的语焉不祥。很多学校在课程说的影响下 ,认为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 ,就是开展了“研究性学习” ,这样做割断了它与各门学科教学的联系 ,结果“研究性学习”仅仅成了教这门课的老师的事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课上学的是“研究性学习”的理论 ,在学科学习中仍搞应试教育 ;还有人认为…  相似文献   

4.
在金风送爽,鲜果飘香的季节,我带着一群欢呼雀跃的孩子们徒步郊外,每人都捡回不少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树叶。于是我脑中浮现一个念头:教孩子画一幅拓印画。我觉得拓印画何其简单,只需教幼儿认识一下叶子的正面和反面,然后把正面朝下放,反面朝上放,叶子上面蒙上纸,用油画棒尽情摆涂一番,便可让孩子们品尝到成功的乐趣。然而没想到,出现在我面前的作业真可谓“糟透了”。我仔细询问了孩子,分析了原因,而后在“效果评析”中写道:“这是一次失败的活动,原因有三:一是幼儿对叶子的特征了解不够,因此作画时有不少幼儿分不清树叶的正反面,以致把…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新课改要求,高中学生每学期都有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笔者发现大多数同学的研究只是从网上下载一些资料,搞一些问卷调查,制作一个课件,真正的“研究”成分很少.笔者认为:在中学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不能仅仅满足从形式上开设了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或每位学生都领了研究性课题),应通过各种途径丰富和拓展学生研究性学习内容,有效提升研究性学习效果.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通过对研究性学习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相似文献   

6.
语文研究性学习作为一个全新的学习方式,现已全面走进我们的课堂。可是一些学校的语文学科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未能考虑到学科的自身特点,对“研究性学习”还缺乏理性的认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误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功能扩大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教育搞了几十年,但是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透过优美的语言把握美的内涵,感受叶子的奉献美,从中受到感动和熏陶。2.让学生由“叶”及“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审美观。3.感悟语言文字,感受作者语言的魅力,内化积累文本语句。教学过程一、谈谈自己眼中的树叶在阅读课文之前,师生间以聊天的方式,谈谈各自眼中的树叶,了解学生的原有认识,估计学生对树叶的认识一般停留在外在的形态这一层面。教师在和学生谈话的过程中,要把握两个意图:其一通过点拨,让形态各异的叶子再次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其二通过学生的描述,激发学生对叶子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情绪。二、出…  相似文献   

8.
导人新课 上课开始老师就说:同学们都很喜欢看老师表演“节目”,现在我就表演给大家看。(教师打开幻灯机)你们看银幕上有什么?(什么也没有)大家再仔细看看,(老师往幻灯机上放一片披针形叶。学生回答:是一片树叶。)这片叶子是什么形状?(长条形)对!老师这里还有一片叶子,(又出示一片披针形叶)看它是什么形状的?(也是长条形)现在老师把这两片叶子组合起来,看看它像什么?(学生高兴地叫起来——像大帆船!)说得对,它真像大帆船。这是老师用叶子做的面。叫做“叶画”,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六课:叶画(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9.
语文研究性学习作为一个全新的学习方式,现已全面走进我们的课堂。可是一些学校的语文学科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未能考虑到学科的自身特点,对“研究性学习”还缺乏理性的认识,说搞研究性学习,就如过江之鲫,趋之若鹜,蜂拥而上,千文一面,千篇一律,如追赶时髦,追求时尚一般,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10.
当今“研究性学习”已成了中国教育的一个热点话题 ,许多地方都开始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 ,并且要求各科教师搞研究性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也引起了众多教育者的深思。较权威的观点认为 ,在广义上 ,它指的是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 ,可以贯穿在各科各类学习中 ;在狭义上 ,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活动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无论从哪个意义上看 ,“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开始 ,确立研究课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秋天的树叶     
同学们看了上面这些树叶的照片,一定会认为秋天的树叶很美。(图略) 组织一次秋游,到野外去,到山上去,到植物园去,到公园里去,观察一下植物叶子的颜色与形状。活动中,还可以搜集各种植物的落叶,把它们带回学校与大家一起观察、交流。然后以“秋天的树叶”为题写一篇习作。  相似文献   

12.
奖品     
这是一节识字课。学生正在学习生字。“谁认识这个字?”一边说,年轻的女教师一边转身在黑板上写了“叶”字。犹豫了一会儿,几个孩子终于举起了小手。老师请一位小男孩回答。男孩儿怯生生地回答:yie,树叶的叶。微笑如花般在老师脸上绽放。“棒极了!老师要奖励你。”孩子们都睁大眼睛盯着老师。老师从讲台上变戏法般拿出了她的奖品———一片火红的爬山虎叶子。男孩小心翼翼地接过那片叶子,打开文具盒放了进去。老师举起一把爬山虎叶子说:“同学们,这些都是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奖品。喜欢吗?”“喜欢!”“那就要加油哟!从现在起,咱们比比看,谁识…  相似文献   

13.
研究性学习已到了非搞不可的时候了,且不说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不说这是社会需要研究性人才,单说高考“3 x”改革,文理综合六门课的“车轮战”,使你不得不对学习方法进行重新选择,否则你只能在改革的大潮中惨遭淘汰。一、对传统学习方法的再认识传统政治学习方式是应试教育下的产物,它具有三个特点:(一)封闭性。长期以来,政治学习一直沿习“老师讲条条,学生画条条,考前背条条,考试默条条”的  相似文献   

14.
海外奇书     
树叶书树叶书出自印度。把树叶压平,切成一定形状,装订起来。书边镶金,就是一本很别致的树叶书了。古印度最出名的书是“贝叶书”。这种书用贝多罗树的阔长叶子加工制成,多用来写佛经,故佛经又称为“贝叶经”。  相似文献   

15.
快乐“蝴蝶”○袁桂阁我爱树叶成癖,书本中夹满了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叶子。每当我烦恼时,便翻开书页,看着这些叶子,浮躁的心情便一点点地化开了。我也常常在闲暇之余,翻了书本,对围在我身边的学生眉飞色舞地大讲每片叶子的来历。班里的小姑娘们给这些叶子起了个很...  相似文献   

16.
环保玩具DIY     
落叶“金鱼”材料 各种形状的落叶、图画纸、乳胶做法 妈妈和宝宝先搜集各种树叶,夹在书本里若干天,干后待用。然后用一片较大的椭圆形叶子做金鱼的身体。再用两片圆形的叶子做它的眼睛。用枫树叶做它的美丽的大尾巴。将选好的叶子在图画纸上拼好,拼到自己满意以后,用乳胶把这些叶子粘好。你还可以用蜡笔画出背景,把画面装饰的更漂亮。不仅可以用树叶粘出金鱼,妈妈和宝宝还可以用各种各样的叶子、粘贴出各种各样的美丽图画。赶快动手做一幅吧!  相似文献   

17.
师:“听说你们很喜欢上自然课。我出个题目考考你们。” 师:(举起一带叶的杨树枝条)“这是什么树的叶子?” 生:“杨树叶子。” 师:“下面的问题可能难一点了。” “这树叶和我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生:“树叶和人都要呼吸空气。”  相似文献   

18.
秋天的树叶     
〖习作要求〗这是一篇观察作文。拥抱自然,用心体会,你会发现秋天树叶独具的魅力,你也会真正理解什么叫“一叶知秋”。〖名师导写〗搜集各种植物的落叶,认真观察它们的形状、色彩,向同学们介绍一番,再以《秋天的树叶》为题写一篇作文。一、仔细观察是基础。秋天的树叶是什么颜色的?别急着回答,到大自然中走一走,先看一看一片树林给你的总体印象,再选一些植物的叶子重点观察———它们是什么形状的?色彩比起夏天时的颜色来有什么变化?那些四季常青的叶子又有哪些微小的变化?注意要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二、作好介绍是铺垫。“习作要求”先让我…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在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实践操作中,发现人们对“研究性学习(课程)”存在许多认识误区,这直接影响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人们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认识误区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惟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二是惟科学研究倾向,三是惟学生主体倾向,四是惟学科化倾向,五是惟资源优势倾向。  相似文献   

20.
王瑞 《陕西教育》2011,(1):48-48
又值金秋时节,望着窗外飘零的落叶,我不禁想起了“做一片美丽的叶子”活动.那是我与孩子们共同创建优秀班集体的心路历程。在一个秋叶纷飞的中午.孩子们在大树底下捡色彩斑斓、形状各异的树叶,有几个孩子手里拿了几片树叶,来到我身旁,好奇地问我:“王老师,这是什么树叶?多好看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