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7 毫秒
1.
肿瘤靶向为现在现代递药系统提供了新方向,但肿瘤部位环境复杂,在药物递送过程阻碍重重。肿瘤组织部位不同于正常组织部位,具有酸性环境、过表达受体等特点,利用这些特点开发出了不同作用靶点的药物。近年来,纳米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传统化疗药物的递送提供了契机,分子自组装领域的快速发展为多功能纳米递药系统的研发提供了新机遇。多肽作为生物相容性高、序列可设计、易修饰、功能多样化的生物分子,可组装构建结构多样和功能集成的纳米药物。本文综述了利用多肽自组装应对肿瘤部位中的不同靶点构建多靶点、智能给药系统以实现响应释放和高效递送,针对肿瘤复杂的微环境,构建更智能、更综合的治疗方案,将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卡铂碳包铁纳米壳聚糖微球,摸索最佳制备方案,检测该微球的各项性状,并与卡铂纯铁纳米壳聚糖微球进行比较.方法以吸附药物的碳包铁纳米磁粉为磁性内核,壳聚糖为基质,卡铂为负载药物,采用反相微乳法制备卡铂碳包铁纳米壳聚糖微球.卡铂纯铁纳米壳聚糖微球的制备方法相似,不同的是以无吸附药物能力的纯铁纳米磁粉为磁性内核.检测和比较两种纳米药物微球的形态、粒径、磁响应性、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药.结果两种药物微球的球形圆整,平均粒径210nm±26nm,粒径分布150nm-300nm,磁响应性强.碳包铁纳米微球的载药量(11.15±1.03)%,纯铁纳米微球载药量(9.21±1.10)%.碳包铁纳米微球1d、2d、3d、4d的体外释药量分别为60%、74%、84%、92%;纯铁纳米微球1d、2d的释药量分别为81%、91%.结论通过活性碳吸附和物理包裹双重机制载药的卡铂碳包铁纳米壳聚糖微球不但载药量高,而且释药速度平稳.多重机制的有机结合是优化纳米微球性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抗肿瘤药物高分子载体的多功能性和协同作用"针对当前抗肿瘤纳米药物药效提升受限的关键科学问题,设计新一代高分子药物载体,综合实现抗肿瘤纳米药物的(1)长循环、(2)肿瘤组织富集、(3)肿瘤组织渗透、(4)进入肿瘤细胞、(5)胞内药物释放,提升抗肿瘤纳米药物的总体治疗效果。经过项目组5年(2014—2018年)的努力,在高分子纳米载体结构与体内药物输送特定过程的构效关系、智能响应性高分子纳米药物载体的多功能化研究、复合组装纳米药物载体的功能协同与集成、功能协同化高分子纳米载药系统的疗效和初步安全性评价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本项目的研究对新一代抗肿瘤纳米药物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红细胞因其独特的细胞构造,细胞内可视为独立空间,并且红细胞膜可被降解,不产生有害物质,用作药物载体可以防止内源物质降解运载的药物,稳定血药浓度,延长作用时间,降低副作用等,在红细胞表面修饰多肽等物质还可以增加其靶向性。本文对红细胞载体的优势,载药特性,以及载体制备进行讨论,以期对红细胞递药系统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6):721-721
中科院理化技术所纳米材料可控制备与应用研究室唐芳琼课题组与多家单位合作.设计了一种全新高效的肿瘤靶向策略:将载药夹心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结合到间充质干细胞上,间充质干细胞受到肿瘤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吸引可以主动追踪到肿瘤细胞.将载药纳米颗粒输送到肿瘤组织的各个部位,  相似文献   

6.
纳米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纳米材料"在肿瘤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领域施展着的至关重要的作用。金、银等贵金属纳米簇因被发现特有的荧光性质在最近的几年里被应用于生物标记、细胞、活体小动物成像以及肿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所以,将纳米贵金属与有机或无机材料相结合,合理组装,并协同中药抗癌性,制备新型的药物纳米递送与治疗系统,不仅能提高载药量,增强药物性能,减缓其水溶性低、新陈代谢快等弊端,而且可实现生物标记、成像的功能,实时高效监控药物的输送,物理疗法结合化学治疗,有望完成肿瘤疾病初期诊断和治疗的希愿。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纳米载体微观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以及随着微结构的改变,载体宏观性状和载药释药性能变化,旨在阐述药物载体的"结构-性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研制新的药物载体,将纳米纤维作为新的载药体,延长药物在机体的释放速度,减小对机体的副作用,提高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在超疏水性纳米界面材料的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他们以一种亲水性的高分子聚乙烯醇为原料,制备了具有超疏水性表面的纳米纤维,纤维表面与水的接触角大于170°。这种特殊的现象是由于聚乙烯醇分子形成了具有纳米结构的表面,分子在纳米结构表面发生重排,  相似文献   

10.
量子点是一类可发射荧光的纳米微晶体,具有独特的光学特性,适用于抗原、抗体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免疫标记。近年来,糖类分子在免疫调节、防治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受到重视,而量子点表面修饰技术的进展,使其可便利地与糖类分子结合。本文将对量子点的光谱学特点、修饰技术,及其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沈海军 《百科知识》2009,(13):13-15
提起纳米碳管,很多人都知道,那可是纳米科技中的明星。纳米碳管是由碳原子组成的中空的纳米管状分子,强度和钢材相当,密度只是钢的116;它可以用来存储氢,储氢效率比现有的储氢材料高出一倍;纳米碳管中空的结构可被利用开发药物输运载体;奇特的电学特性可以被用来制作未来分子计算机中的晶体管,等等。  相似文献   

12.
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简称MOFs)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在性能研究上备受研究人员的青睐,尤其在药物负载与控释方面因具有潜在应用价值而吸引人们的关注。与传统的药物载体相比,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作为药物载体具有诸多优点,例如稳定性好、疗效佳、靶向性强、毒副反应小、合成简单等等,因此在临床医学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文章就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作为药物载体及其载药性能的研究做一综述,为其作为药物载体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沈羡云 《百科知识》2021,(22):22-26
纳米是长度单位,1纳米只有1米的十亿分之一.1纳米中只能排三四个原子,比单个细菌、红血球和病毒的长度还要小得多.如果我们做成一个直径只有1纳米的小球,将其放在一个乒乓球上,从比例上看,就相当于把1个乒乓球放在地球上.有了纳米技术,我们就能够从分子水平上认识世界,改善人类的整个生命系统.纳米技术自发明以来,已经在医学的多个领域得到应用.目前,科学家通过精心设计,已成功将微纳米机器人应用于生物探测、智能载药、可控药物释放、血栓清除、杀死肿瘤细胞、环境污染物监测、环境治理、微纳米组装等多个领域.下面我们将介绍这些领域取得的部分进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1):131-13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均研究组提出利用肿瘤组织酸性微环境和肿瘤细胞内微环境调控纳米药物载体性能,发展药物递送系统,克服体内多重给药障碍,实现了抗肿瘤疗效的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给药方法导致药物分子的全身扩散,并引发不利的副作用。纳米粒子的靶向递送可以使药物分子在特定的靶向位置聚集,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RGD序列(Arg-Gly-Asp)是由精氨酸、甘氨酸和天冬氨酸组成的短肽序列,能够竞争性抑制多种粘附蛋白与血小板的结合。大多数整合素蛋白可以与RGD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使含有RGD序列的化合物可以靶向于整合素蛋白过表达的肿瘤细胞或肿瘤内皮血管。目前,RGD已大量应用与药物递送中。本文主要对由RGD序列介导的药物递送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新型纳米药物递送车兼具双重抗癌功效中国科技网讯据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15日报道,美国耶鲁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纳米药物递送车,能长时间释放两种不同的药物,同时促进机体免疫并中和癌细胞分泌物。小鼠实验证明其能延缓肿瘤生长,减轻症状,使生存率大大提高。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材料》杂志上。癌细胞会分泌多种化学物质扰乱免疫系统,突破身体防御屏障。在抗癌策略中,有些是中和癌细胞"化工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网讯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15日报道,美国耶鲁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纳米药物递送车,能长时间释放两种不同的药物,同时促进机体免疫并中和癌细胞分泌物。小鼠实验证明其能延缓肿瘤生长,减轻症状,使生存率大大提高。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材料》杂志上。  相似文献   

18.
DNA分子的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使得DNA具有热力学上的稳定性、线性的分子结构及机械性等特征,是作为制备金属纳米线的理想模板。通过以DNA为模板形成金属纳米线,提高了DNA导电性,使得DNA分子作为纳米导线构筑纳米器件成为可能,在构筑生物纳米器件的领域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发明与创新》2005,(10):25-25
一个美国科研小组15日报告说,他们制造出世界第一个纳米阀门。这个阀门可以控制分子的进出,科学家设想将来用它向细胞内输送单个药物分子。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杰弗里·青克等人研制的这个纳米阀门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人工设计的轮烷分子,是阀门的活动开关“芯”;另一部分是500纳米见方的多孔硅物质,是阀门的固定部分,其小孔尺寸内有几个纳米。轮烷是人工设计的旋轮状物质,近年来在纳米技术研究中获得广泛重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人员设计的这种开关轮烷,包括一个哑铃状的长链和一个能在“哑铃”两头之间来回直线移动的分子环,分子…  相似文献   

20.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在肿瘤药物递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PEG、粘膜粘附剂、活性靶向配体等为其常用的表面修饰物。利用表面修饰物的不同性质可克服纳米结构脂质载体自身局限性并扩大其在医药领域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